• 電信改革帶來通聯方式轉變 智能化“玩通信”時代


    作者:張穎潔    時間:2012-11-12





      展成就,贊變化,盼盛會,全國各地、各行各業喜迎十八大。談社會變化離不開百姓民生,談社會發展少不了通信變遷。從鴻雁傳書到網絡生活,從少數電話到手機遍布,從火熱BP機到多應用3G手機,從短信到微博微信……通信業的這十年,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人的信息溝通方式。

      改變的背后,是時空距離的縮短,是溝通效率的提升,是電信改革帶來的成果分享……毋庸置疑,信息技術對社會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它不僅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速度,而且讓人類進入知識經濟和信息化社會的步伐不斷加快。我們相信,電信業改革創新還將繼續,電信服務將會為百姓民生提供更多的方便與實惠。

      騰飛的發展:通電話到數字化,2G邁入3G

      10年間,通信的變遷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溝通“由芯到心”,越來越便利。

      溝通方式的變遷:通電話到移動化。數據顯示,2002年底我國電話普及率25.9部/百人,電話用戶33184萬戶,其中固定電話18193.1萬戶,移動電話14990.9萬戶;2012年9月,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80.6部/百人,固定電信普及率達到21部/百人;我國移動電話用戶累計達108474.4萬戶,3G用戶數突破2億戶,達20263.9萬戶。寬帶普及提速工程順利推進,截至9月底,使用4M及以上寬帶產品的用戶比例達59%。

      通信工具地位的轉變:奢侈品到大眾化。曾是炫耀身份的資本,如今是生活必需品,手機由大變小,品種由少變多,樣式由舊變新,功能由少變多,價格由高變低,用戶由少變多,普及到了每個家庭、每個百姓。

      技術的進步:2G到3G。智能手機的日益普及,用戶需求的快速增長,推動2G用戶向3G用戶規模遷移,目前3G用戶已成新增移動用戶的主流,3G業務持續增長,在運營商業務收入中的占比逐漸提升,我國3G用戶呈現爆發式增長的態勢。

      此外,我國從2002年的世界第一電話大國,迅速發展成全球有線寬帶用戶最多、移動互聯網用戶最多的信息化大國,不僅擁有全球用戶最多的固定、移動運營商,還擁有全球用戶最多的手機瀏覽器、手機即時通信軟件、手機搜索引擎等移動互聯網應用廠商。眾多“第一”,諸多“之最”,無不顯示我國通信業騰飛的發展。

      電信改革的碩果:信息化應用惠民生

      十年的改革,我國電信業務收入有了量的變化。2002年年底,我國電信業完成業務總量5052億元,業務收入4116億元;2011年年底,電信業務總量累計完成11771.5億元,主營業務收入累計完成9879.8億元。從業務規模看,10年凈增1.33倍;從業務收入看,10年凈增1.4倍。

      信息化推進,人們的生活發生了日新月異“質”的變化,尤其是3G時代的數據業務應用對社會經濟、民生發展的意義重大:

      民生信息化服務不斷深化。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在民生信息服務方面,全國已有302個城市建立無線城市門戶網站,為城市居民提供包括資訊、天氣、路況等在內的無線應用服務;在提升傳統產業信息化方面,“智慧礦山”應用為全國40多家礦山企業建成融合信息服務平臺,實現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智能化、移動化、可視化;在公共管理信息化方面,智能公交應用在近200個城市、45萬輛公交車上實現智能監控。

      民生信息化應用向“智慧城市”升級。截至目前,我國提出智慧城市建設的城市總數達到了154個,投資規模預計超過1.1萬億元。而在“十二五”規劃或政府報告中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的地級以上城市共有41個,其中副省級城市10個,直轄市中北京、上海、天津均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城市還不斷落實到“醫食住行”和城市管理的具體方面。智慧城市建設方案展示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化生活的豐富多彩。

      暢想的藍圖:通信大發展將繼續創造惠民新價值

      電信十年,變革創新一輪接著一輪;通信發展,在改善民生的同時更將繼續演繹無限精彩的信息化生活。

      我國通信業的快速發展,直接和間接創造了大量社會就業崗位。同時電信運營商還通過扶植產業鏈,2.3萬家增值電信企業帶動了百萬人就業;積極搭建網絡平臺,帶動了大量人員創業就業;利用網絡技術,促進求職用人企業對接,使2500萬農民工受益于“務工易”。

      “無時無刻不聯網”的時代已經到來。互聯網用戶繼續快速增長,截至2011年12月,我國互聯網用戶數達5.05億,超越美國居世界第一。而有手機、用手機已不再是新鮮事,種類繁多的電信增值業務更是讓通信由單一的語音通話形式變成了通信多媒體,無論是商務、娛樂、工作,還是生活、學習,處處離不開通信,從2G到3G,人們已經開始進入到了“玩通信”的時代。

      由此,“電信服務開始由單向提供的資源,變成雙向選擇的紐帶”,其重要性不論對企業還是對用戶都日益凸顯。現在業內已經形成共識,電信業從本質上說就是為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服務,只有消費者滿意了,電信業的價值才能得以體現。相信在未來,信息技術還將不斷向智能化和普適化的方向邁進,人們的信息溝通生活將更加美好。

    來源: 通信信息報 作者: 張穎潔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