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市場含義廣闊,不單指通信市場,也不單指移動互聯網市場,而是融合市場,一個既區別于傳統意義通信市場、也區別目前移動互聯網市場的全新市場。移動互聯網與通信市場融合帶來全新的競爭理念,競爭不局限用戶搶奪、市場份額搶奪,更多體現在綜合實力競爭,集中表現為整體服務的競爭。
服務競爭,為多種產品融合下的競爭,是流量套餐、手機應用、云端服務等產品融合的競爭。融合非組合,流量套餐、應用、服務互相滲透,流量套餐中含有應用,應用又寄予流量套餐,服務體現在套餐與應用之上。融合化的過程,實質為套餐應用化,應用套餐化,服務一體化過程。
服務競爭,融合成為競爭的關鍵。
1、套餐應用化
應用為產品的一種,又區別于產品,應用為產品的進一步細化,是產品功能的進一步延伸。產品停留在用戶基本需求,應用更多是超越需求,為用戶提供體貼服務。流量套餐應用化,則是流量套餐由產品理念向應用理念轉變,同時是去通信化過程。
流量套餐應用化,包含兩種含義,一是流量套餐包含應用,例如套餐包含郵箱應用、云存儲應用等;二是流量套餐就是應用,不再是產品而是應用,例如流量疊加包,用戶能方便訂閱、查詢與停用。第一層含義容易達到,第二層含義就難實現。原因在于流量套餐未能實現去通信化,價格不透明,查詢不方便,使用不自由等諸多通信產品弊端依然存在。
2、應用套餐化
應用,不是產品,未能帶來收益。應用套餐化,則是應用與流量融合,實現應用商業化的過程。
應用套餐化,亦包含兩種含義,一是應用滲入流量套餐之中,例如聯通紅圍脖流量定向流量包,二是應用取代流量套餐,例如聯通沃友免流量。第一層含義容易實現,第二層含義實現較難。應用取代流量套餐,流量不再收費,采取免費方式須要通過廣告等方式填補收入不足,應用須有較大吸引力與用戶規模。
3、服務一體化
套餐應用化、應用套餐化為服務一體化的基礎。服務一體化,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套餐應用化、應用套餐化的功效。
服務一體化,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構建基于通信與互聯網的服務體系,為用戶提供流量通信服務、互聯網應用服務;第二階段,以用戶為中心,融合通信服務、互聯網服務,將流量套餐、應用、服務實現有機融合,為用戶提供無差別服務。第二階段比較難實現,一方面受到通信固有利益阻礙,另一方面需要較大的創新力度,例如微信與短信矛盾,語音通話與網絡通話矛盾等,服務一體化需要打破更多藩籬。
市場界限模糊化,競爭對手泛化,運營商之間存在競爭關系,運營商與互聯網公司同樣存在競爭關系。競爭對手泛化,帶來巨大威脅與無窮機遇。一方面通信運營商面臨自有通信業務被侵蝕的威脅,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市場帶來無窮無盡的機遇。服務競爭時代到來,運營商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挑戰,該如何應對流量時代全新競爭。
目前,運營商主要集中力量在流量用戶搶奪,沿用話務量時代競爭手法,通過流量贈送、降價等方式競爭,在互聯網領域則處于被動跟進的困局。價格競爭為短期最佳競爭手段,有效搶奪較多用戶,但不適合服務競爭時代,價格競爭將導致流量管道化。服務競爭時代,運營商該采取何種策略。
創新競爭策略
創新競爭策略,是“創新化”與“輕捷化”的結合,既要以創新贏取競爭主動權,又要以“輕捷”方式隨機應變,以快打慢,能夠輕快應對競爭對手。話務量時代,被動迎戰或是最穩妥的戰略,而流量時代,主動出擊才是制勝之道。運營商要獲得主動則必須采取創新競爭策略,創新既包括產品創新、營銷創新、渠道創新等。
創新競爭策略在于贏取主動權,以新取勝。近期運營商創新不斷,例如“閑時流量套餐”、“流量疊加包”、“網上專屬套卡”等,競爭對手之間都快速跟進應變。從另一角度看,由于運營商創新不夠果敢,存在較多顧慮,未能產生突破性的創新,才導致競爭對手能快速應變。
特色競爭策略
特色競爭策略,是“差異化”與“精品化”的結合,既要體現差異化優惠,又要將差異打造成精品,在某種程度上取得壟斷性競爭地位,在市場競爭中取得較大的主動權,例如360在安全領域取得壟斷,搜狗在輸入法領域取得壟斷等。特色競爭策略,重點在于選擇與堅持,選擇差異化策略,堅持精品化方向,從而獲得競爭優勢。
特色競爭策略在于構建具有競爭優勢服務體系,目前各大運營商紛紛推出云體系,同時推出“云卡”。“云卡”推出實現與互聯網公司“云服務”的差異,但未是精品,用戶更多選擇互聯網公司“云服務”。運營商可輕易結合通信領域與互聯領域實現差異化,例如飛信、手機郵箱、移動微博等,但難實現精品化。主要由于運營商采取簡單差異、短視經營,未能突出通信優勢,也未能培養出精品。
適當競爭策略
適當競爭策略,是“適當”與“適合”的結合,既要與競爭對手采取適當競爭,又要為用戶提供適合服務。“適當競爭”,是指運營商應該采取適當領域競爭,既不能與所有相關業務公司競爭,也不能與競爭對手所有業務競爭。“適合競爭”,是指運營商不應該為用戶提供大而全服務,應該為用戶提供適合、適度的服務。
適當競爭策略在于避免浪費資源集中力量發展核心服務。目前,各運營商所提供服務都可以囊括互聯網所有產品服務,例如IM、郵箱、微博、視頻等。將戰線過分拉長,過多產品服務未能形成競爭優勢,反而浪費不必要的資源。運營商須要以用戶價值為導向,以用戶滿意服務為中心,適當收縮業務,與競爭對手適當競爭,為客戶提供適合服務。
流量市場競爭,是綜合服務的競爭。構建具有競爭優勢服務體系,運營商要深度融合通信領域與互聯網領域,運用有效競爭策略,才能在流量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來源:賽立信通信研究部 作 者:謝劍超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