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資費十年降六成固移融合護航民生


    作者:于貴麗    時間:2012-11-08





    統計顯示,最近十年來,我國通信業務和服務種類以數十倍乃至數百倍的速度遞增,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地提升,而與之對比鮮明的是,綜合通信資費十年下降了六成。服務的提升與資費的下降,得益于我國通信業的快速發展。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作為國民經濟先導性、基礎性產業的通信業在穩增長、促轉型、惠民生、保穩定等多個方面均實現了跨越發展。當前,我國電信運營商建成的全方位、立體式的固移融合網絡,推進社會信息化建設進程,為民生保駕護航。

    一升一降惠民生

    十年,看似不長,但對于中國電信業來說,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信服務不斷上升,通信資費快速下降,全國人民切實體會到了通信發展帶來的方便與實惠。

    2002年,中國是世界第一電話大國,2012年,中國已迅速發展成全球有線寬帶用戶最多、移動互聯網用戶最多的信息化大國。其中,我國電話用戶數從2002年的4.21億戶已經增加到了目前的接近14億。同時,網上營業廳、掌上營業廳、客服中心……多元化的通信服務形式與時俱進。

    過去十年,在這個一切看漲的時代,電信資費卻在以每年10%的速度下降。十年前,不少地區的手機市話費每分鐘0.4元,長途費每分鐘0.7元,手機漫游到外省則是每分鐘1.2元,并且是雙向收費,而如今,一些地區已經實現長市漫合一,每分鐘通話費更是降到了0.1元;十年前,上網主要還是去網吧,4元1小時的費用讓人心疼,如今家庭寬帶已得到了普及,并且月費用僅僅幾十元……以中國移動為例,十年來,中國移動平均資費下降了82%,其中近五年來資費水平年均降幅均超過10%。

    數字顯示,2011年1-11月,全國居民平均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5.5%;而2011年通信業全年通信綜合資費卻同比下降了5.5%。服務上升與資費下降形成鮮明對比,成為我國通信業發展給消費者帶來實惠的真實寫照。

    固話老樹開新枝

    移動電話的快速普及,使固定電話昔日的華彩正在慢慢隱去。

    運營商的固定電話用戶數持續下降是通信業更新換代的必然趨勢。但即使昔日的光環正在慢慢退去,固定電信在信息社會里仍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固移融合創新后,固定電話老枝開新枝成為信息應用的一道亮麗風景。

    在我國的一些偏遠農村地區和山區,由于周圍自然環境惡劣、長期交通不便,村民多年處于不通電話、信息閉塞的狀態。通過將固定電話與移動電話、寬帶等業務的融合,運營商可以為用戶提供無縫的、全方位的服務。例如,中國電信搭建的農村信息化建設總體架構,在網絡平臺上實施農村黨員遠程教育、鄉村電子政務、治安保障、文化共享等典型農村信息化應用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政務信息化、產業信息化和民生信息化,為農村信息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傳統固網運營商以固話為基礎創新了諸多融合應用。在“村通工程”的基礎上,中國電信建成8000多個信息化鄉鎮、18萬個村級信息服務站,建成5萬個天翼村、3萬個寬帶村。廣大農民也分享到了信息化成果。

    應急通信與普遍服務并舉

    作為我國寬帶建設的主力軍,中國電信正在建設高速立體的通信網絡,并且成效明顯。2011年2月,中國電信全面啟動“寬帶中國·光網城市”工程,于“十二五”期間將建成一個包括衛星通信、光纖寬帶、移動網絡,覆蓋大江南北、惠及全中國的優質信息網絡。隨后,中國電信又啟動了“寬帶中國翼起來”活動,將全力打造“無線中國”,預計到2012年底天翼WiFi熱點將達100萬個……天翼3G網絡、無限寬帶城市網結合固有基礎網絡的領先優勢,形成高速、穩定、全方位、立體式的固移融合網絡。

    我國運營商還勇擔央企社會責任。一是承擔普遍服務的重任。今年9月,通信“村通”工程累計實現109816個自然村通電話、101022個行政村開通寬帶;“信息下鄉”累計建成8000余個信息化鄉鎮、18萬個信息服務站,推進了農村的信息化應用發展。



    二是在應急通信方面,通信運營商更是責任重大。十年來,汶川地震、玉樹泥石流……無數次的突發災害帶來了嚴峻的考驗,我國通信業勇往直前,為救災搶險提供了堅實的通信保障;在國家和地方各項重大活動中,我國通信業肩也都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每一次所交給的通信保障任務。

    工信部發布的2012年第三季度電信服務質量通告顯示,三季度,部分地區發生地震、暴雨、臺風及洪澇自然災害,部分通信網絡遭受不同程度影響,通信行業累計出動搶修人員3625人次、搶修車輛1393臺次、發電油機1880臺次,應急通信車21輛,應急通信設備273套,發送應急短信820余萬條,確保應急搶險指揮和公眾通信暢通。

    來源: 通信信息報 作 者:于貴麗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