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數字電視運營還處于初級階段,數字電視的轉化也還只處于攻堅階段。在這一過程中,伴隨著三網融合工程,數字電視的發展與三網融合已經如影隨形,難以分開。中國數字電視產業的發展,有賴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設。
允許三網同時開展融合業務
為了加速中國廣播電視的數字化,更充分地利用廣電行業在數字化后的成果,以及和中國電信行業乃至國際傳媒行業開展競爭合作,中國當前正在積極籌劃、實施下一代有線數字電視網(NGB)。NGB是以有線電視網數字化整體轉換和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CMMB)成果為基礎,以自主創新的“高性能寬帶信息網”核心技術為支撐,構建適合中國國情的、三網融合的、有線無線相結合的、全程全網的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絡。其主要特點有四個方面:全程全網,互聯互通,寬帶雙向,可管可控。
三網融合是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在向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互聯網演進的過程中,三大網絡通過技術改造,使技術功能趨于一致,業務范圍趨于相同,網絡互聯互通、資源共享,能為用戶提供語音、數據和廣播電視等多種服務。三網融合并不意味著三大網絡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層業務應用的融合。在融合過程中,三網之間存在博弈,在技術層面,它們都可以實現從看電視到用電視的轉變,都可以變成信息集成終端。
但出于對各自部門和行業的既有利益的保護,它們在爭先發展自己的同時,也在抑制對方的發展,使得三網融合進展速度極為緩慢。此外,三網融合以后會不會形成新的壟斷?三網融合的最大優點是可以節省資源,用一個平臺將所有的媒介終端聯系起來,更充分地利用媒體。然而,事物的發展常存在兩面性。真的融合成一家后,效果也許不如事先想象的那么理想。其實,可以讓多個平臺都提供媒體內容,讓它們各盡所能,互相競爭,提供更多樣、更便宜、更快捷的服務,然后由受眾去選擇。
縮小城鄉間的數字化鴻溝
隨著數字電視的發展,中國城鄉之間的數字化鴻溝有拉大的趨勢。這些年,中國積極在農村投資、建設數字化傳媒,但對農村的信息現代化需求來說,仍只是杯水車薪。目前,涉農頻道過少,農業題材的影視片過少,節目供給匱乏的現狀依然沒有改變。由于傳媒的功利性,其對收視率、廣告費的追求,以及對精英文化的迷戀,對農村重要性的忽視,使電視臺在內容制作與播出方面存在重市民、輕農民的傾向。因此,急需組建農村數字電視內容生產基地,利用數字化機遇提升農村的信息化與現代化。
首先,在節目制作上,增加農村題材節目的供給源。為此,應摸清農村實際情況,制作適合農民生活與生產需求的影視節目,而不是打著農業頻道的標志,播放一些其他題材的作品。其次,在傳輸平臺上,增加農村題材影視作品的傳輸通道。這不僅包括在衛星平臺開播農業頻道,還包括在地面、有線、網絡,甚至手機電視平臺上開播農業頻道。再次,保證各平臺農業頻道節目的生產、傳輸質量,對優秀的農業頻道及節目設立獎勵機制。采取多種運營方式,可以通過免費收看節目+廣告費的運營模式,對于個別節目也可以采用付費點播的方式。最后,還可以參考德國公共廣播電視ARD運營方式,組建一個覆蓋全國的對農頻道聯營網,以解決農村題材影視節目不足的現狀。
建立全方位運營平臺
首先,改變中國的衛星電視只允許在偏遠的山村接收,其覆蓋到城市的信號卻長期處于閑置狀態這一狀況。允許城市和鄉村同時發展直播衛星接收業務。其次,總結中國公共廣播電視發展的經驗,打造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公共手機電視發展平臺。在這方面應加大國家的政策、資金支持力度(商用的手機電視運營平臺,可以由市場去競爭)。再次,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為民所用,使得有線數字電視接收的使用功能國際化,比如,實現電視節目收視同步或異步錄制、暫停、前進、后退、重播以及V芯片屏蔽等功能。再者,地面數字電視的運營,除了建設覆蓋全境的地面數字電視網絡體系外,還應提供更多的免費頻道,讓更多人享受到數字電視的福利。最后,還要解決互聯網電視業務方面存在的視頻內容匱乏的問題。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陳積銀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