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計算在中國的熱度一直未減。不過,中國的企業用戶對云計算的認知究竟已經達到何種程度?什么才是導致他們采納或拒絕云計算的真正理由? 整個云計算市場未來又將呈現怎樣的發展態勢?為此,今年4月~5月,網絡世界報社以“開啟中國私有云實踐之門”為主題,分別在北京、上海、杭州和 廣州四地舉辦了“首屆中國私有云技術論壇暨第七屆數據中心大會”。同時,在會議舉辦期間,我們對參會觀眾展開了深入的調研,共獲得有效反饋問卷 526份。本報告即以此作為樣本進行分析,得出關于目前企事業機構云計算建設現狀和應用需求的分析結果。
需要說明的是,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主要來自金融、制造、科研教育、電信服務、政府機構、交通運輸、公共事業、IT等行業,這說明數據中心大會影 響力已全面擴散到各個垂直行業,同時也說明本報告具有較高的行業代表性。本次調查受訪者的工作性質也頗具代表性:企業決策者(CEO/CIO/CTO)占11%,IT部門經理占28%,企業網絡/通信管理人員占 24%,企業IT研發人員占16%。由此可以推斷,本調查基本可以代表國內企業的云計算應用現狀和未來需求。
未來兩年私有云部署進程加快
盡管業界普遍認為私有云比較受國內企業用戶的青睞,但企業用戶在私有云實踐上究竟有怎樣的實際行動?本次調查給了我們一個較為明確的答案:不僅已 經有15%的企業部署了私有云,而且還有9%的受訪者表示半年內就將部署私有云,19%的受訪者表示6~12個月內部署私有云,另外23%的受訪 者表示12~24個月內有此計劃。也就是說,未來兩年里,51%的企業用戶有計劃邁入私有云。無疑,這意味著未來兩年我國的私有云市 場將迎來蓬勃發展。
51%,這個數字初看上去有點令人難以置信,但就如天涯社區云計算總監王慶波所說,私有云如今已經是一個相對成熟的技術,市場上可供選擇的私有云 商業解決方案也比較多。尤其是幾乎所有IT廠商都推出了“開箱即用”的軟硬件一體化私有云解決方案,更是可以快速地幫助企業步入云環境。此外,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業CIO的說法從某種程度上進一步解釋了私有云市場為何能風生水起。他說:“我們每隔五六年就要淘汰一批服務器,去采購新的服務器,有時候還有軟件。而我們算過,這個時候直接部署一套IaaS與那種購買軟硬件的傳統IT系統建設模式相比,費用其實不會多多少, 效果卻更好,更能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你說我們有什么理由拒絕呢?”
相比私有云,公有云似乎還沒有激發國內企業用戶的熱情--只有5%的企業用戶表示會采用公有云服務。筆者以為,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國內 公有云市場發展不成熟所致。因為迄今為止也沒有一個像亞馬遜那樣標桿型的公有云服務提供商出現,讓用戶切身體會到公有云服務的各種益處。然而,如 果公有云發展不起來,很難說真正進入到了云計算時代。公有云的發展也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重要的是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才能實現贏利的目標。目前一 些互聯網廠商和電信企業還是在努力探索公有云,尤其一些所謂“行業云”(即面向特定行業用戶的公有云)案例慢慢出現在公眾視野。例如上海電信的 “金融云”、貴州移動的“民生云”、秦皇島等都是可貴的實踐。
同時,本次調查顯示企業用戶最看重云計算所帶來的“更大的資源伸縮性和彈性(73.05%)”,而“降低Capex和Opex”排名最末,僅有 25%。這說明企業用戶對云計算價值的認識有所加深,不再將云計算簡單地與“降低成本”聯系在一起,而是認識到了云計算對IT基礎架 構靈活性的改善。此外,另一個選項--“催生新業務的涌現”是提供云計算建設服務的IT廠商在推廣云計算時經常強調的,但調查結果卻顯示企業用戶 對此并沒有很看重,這也許反映了企業用戶對云計算秉持一種較為實際的態度。
在云計算合作伙伴的選擇上,42.97%受訪者首先考慮的還是傳統的服務器廠商,虛擬化軟件廠商則以微弱之差位居第二。事實上,服務 器廠商和虛擬化軟件廠商也確實擁有比較完善的、面向數據中心的云計算整體解決方案。
談到對云計算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能力要求,49.32%的企業注重“保護現有投資,漸進式地實施云計算”,但這一點對云計算解決方案提 供商而言,其實是基本要求,幾乎所有的云計算廠商都會拿出兩套方案,一套是幫助用戶漸進式地實施云計算,另一套就是“開箱即用”的軟硬件一體化云 計算解決方案。該項調查中值得重視的是,有29.79%的受訪者希望云平臺“包容最廣泛的資源,例如同時支持Unix服務器和x86服務器”。這 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因為絕大多數企業用戶的數據中心里,Unix服務器與x86服務器將長期并存,尤其那些大中型企業,小型機的比重還比較 高。因此,能同時支持Unix服務器和x86服務器的云解決方案必然受到這些企業用戶的青睞,這也意味著IBM等廠商具有先天優勢。此外,有8.2%的受訪者表示會基于開源云計算軟件自主開發云平臺。雖然這個數字并不多,但開源云計算技術的興起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支付寶、 天涯社區、上海交通大學等一些具有強大研發能力的企事業機構,均采用開源的云計算技術來搭建自己的云平臺。戴爾等廠商也推出基于開源技術的云解決 方案。
盡管當前有多種開源的云計算技術可供選擇,不過,王慶波仍然提醒:“使用開源的云計算技術自建云平臺還是有一定技術門檻的,那些研發能力并不是很 強的企業,直接購買現成的商業系統更合適。”
云計算會給IT運維帶來哪些改變?調查結果也很有意思--雖然66.41%的受訪者認為運維人員要學習很多新的知識,但68.75%的受訪者仍然 相信IT運維會變輕松,甚至有21.48%的受訪者認為云計算利于IT部門實施人員精簡,尤其是削減分支機構的IT運維 人員。同時,68.75%的受訪者認為云計算能夠讓IT部門能將更多精力從日常IT運維抽離出來,集中在數據管理與分析上,從而讓IT部門與業務 部門走得更近。
云時代Unix服務器廠商機會獨特
盡管使用相對廉價的x86服務器搭建云計算平臺是一種常見選擇,但是本次調查中,有數項調查結果卻表明,相當一部分企業用戶希望未來的云平臺能同 時支持x86服務器和Unix服務器。首先,在“如果選擇云計算廠商,您最看重廠商在哪方面的能力”調查選項中,29.79%的受訪者希望云平臺“包容最廣泛的資源,例如同時支持 Unix服務器和x86服務器”;其次,在“您單位正在使用(或計劃使用)的服務器虛擬化技術”中,28.91%的受訪者選擇了IBM PowerVM。這兩組數字已明確顯示,企業用戶希望將其數據中心里的Unix服務器納入云平臺。另外,還有一些企業出于多種考慮而選擇純粹 用Unix服務器搭建云平臺。例如國家統計局就用IBM Power服務器建設了一朵“統計云”。
更重要的是,在調查選項“貴單位若部署(或計劃部署)云平臺,使用(計劃使用)哪種云管理平臺”中,42.19%的企業用戶選擇的是IBM云計算 服務管理中心,大大超過VMware vCenter Operations(27.73%)和微軟SystemCenter(18.75%)。該結果并不讓人意外,因為IBM云計算服務管理中心不僅能夠支持多種虛擬化技術(包括各種主流的x86服務器虛擬化技術, 也包括Unix服務器虛擬化技術之一PowerVM),還能同時管理物理機和虛擬機,從而更能滿足用戶對云管理平臺的要求。廈門理工大學近期建設 了一朵私有云,相關負責人就表示,正是看重IBM云管理平臺對多種資源和技術的廣泛支持而最終選擇了它。
通過這三個調查選項可以明確看出,IBM、惠普、甲骨文等擁有Unix服務器的廠商在云計算市場(尤其是私有云領域)有獨特的優勢和機會,而且這個優勢隨著云計算的發展逐漸顯露出來。
云存儲、桌面云受熱捧
本次調研中比較令人意外的調查結果是,無論是部署私有云還是選擇公有云服務,云存儲居然都是企業用戶的首選,而并非筆者事先以為的IaaS。當然,選擇PaaS(平臺即服務)最少倒是可以理解,因為需要創建PaaS的企業用戶還是比較少。
云存儲受熱捧,應該與近一年來迅速走紅的IT熱詞“大數據”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結構化,尤其是非結構化數據的爆炸式增長,不僅讓企業感受到 “數據存儲”的壓力,還促使它們開始思考如何在大數據中攫取商機。例如,每天要存儲大量視頻監控內容的天津港環球滾裝碼頭公司已經部署了云存儲解 決方案;民族證券則率先開展了大數據在證券行業的應用探索;淘寶網早在2006年就部署了Hadoop集群“云梯”,如今,該集群規模達2200 多臺,可能是目前國內最大的Hadoop集群。
與此同時,一些IT企業也陸續發力“大數據”。例如EMC提出“數據星球”概念,IBM亦將“大數據”上升為該公司的全球戰略,而惠普近日則發布 企業級大數據解決方案HP AppSystem for Apache Hadoop,等等。
在私有云類型的選擇上,桌面云的受歡迎程度僅次于云存儲,34.38%的受訪者表示該公司已經部署或計劃部署桌面云,這是否意味著國內的桌面云市 場將迎來一個較高的增長期?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由于具有高安全性、易管理性、綠色節能等特點,桌面虛擬化和桌面云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例如,需要高度安全和知識產權保護的研 機構;需要嚴格控制移動辦公和設備兼容接入的企業;以及呼叫中心、客服中心等任務集中、需要提高帶寬利用率和實現快速部署的企業。因此,這兩年 國內的桌面云落地案例漸漸多了起來。例如IBM為陜西金鉬集團和華星光電成功部署桌面云,華為部署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桌面云,中興的桌面云不僅為自 己的員工服務,也向一些中小企業提供服務等等。而思杰亦表示去年該公司的桌面虛擬化業務增長了一倍。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先期投入成本較高一直是制約桌面虛擬化和桌面云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亟待各虛擬化廠商和云終端廠商早日解決。
安全仍是首要顧慮
本次調查再次驗證,云安全果然是用戶最擔心的問題--高達67.97%的受訪者將數據安全性視為向私有云遷移時最顧慮的問題。同 時,52.73%的受訪者認為虛擬化安全是云計算安全控制的難點。
虛擬化的確給安全帶來了許多新的挑戰。例如,在虛擬化環境中,位于同一臺物理服務器上的不同虛擬機之間的通信不再經過網絡交換機,導致傳統的入侵檢測設備失效。這個時候內部或外部人員通過對某一臺虛擬機的控制,就可以對這臺物理服務器上的其他虛擬機發起攻擊,從而獲得整個服務器群的控制權。又例如,在信息安全建設過程中,劃分安全域是個重要的過程,在不同安全級別的安全域之間通過一系列的安全技術防止風險的擴散。然而在虛擬化過 程中,分布在不同安全域中的服務器整合的時候,由于無法采用隔離技術,通常會面臨無法合并的問題。
此外,目前基于虛擬機的安全軟件都是基于物理機 開發的,其防護方式無一例外都是借助傳統方式,而且每一臺虛擬機如果都安裝安全軟件,對物理服務器的存儲空間、內存資源占用較大。
虛擬化安全問題早已經引起安全廠商的重視,相關的產品及解決方案也漸漸涌現,安全廠商與虛擬化廠商聯手開展合作的新聞也時有耳聞。例如,VMword 2011大會上,思科與VMware展示了多項最新合作成果,其中面向Nexus 1000V的虛擬ASA防火墻可進一步增強多租戶云基礎設施的安全性。該防火墻還將與VMware vCloud Director相集成。今年4月,賽門鐵克和VMware共同宣布推出五項最新的集成VMware云基礎架構套件的安全解決方案。隨后,趨勢科技亦發布 專為虛擬化環境設計的惡意軟件防護解決方案Deep Security8.0。趨勢科技宣稱該軟件可為從虛擬化桌面、實體服務器、虛擬服務器到云端服務器的動態數據中心內的所有系統提供安全防護。
VMware云安全方面的專家臧西蒙告訴記者,用戶對私有云的安全問題其實不用特別擔心,因為私有云的邊界是清晰可控的,而公有云的安全確實是一 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用戶在選擇公有云服務時,應保持足夠的謹慎。
來源:CIO時代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