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其實就是互聯網:云服務,就是將應用程序部署在互聯網上,以租用的形式為客戶提供在線軟件應用。與傳統的軟件產品定制開發、購買使用相比,云服務具有讓用戶免安裝、免維護、低成本、更新快等特點。云服務可以實現從資金密集型模式向操作成本模式的轉換,降低整體成本,增加靈活性和減少復雜性;也有助于企業將IT資源的重心轉向更有附加值的活動上,支持企業創新,并潛在地降低風險。而商通就是這樣一個開放的互聯網商業應用云服務平臺PaaS,提供開放的“業務共融、資源共享、價值共享”嶄新商業模式。
PaaS,未來企業競爭的焦點
IT研究與咨詢公司Frost & Sullivan最近預測,平臺即服務PaaS市場將成為云計算創新企業激烈競爭的下一個領域,因為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和軟件即服務Saas這兩個領域早已商品化了。隨著可從云環境獲得的大多數軟件實現了標準化,企業現在期望可以充分利用PaaS解決方案,因為這將是服務提供商可以獲得差異化優勢的唯一領域了。
作為云計算產業的重要領域,PaaS已經成為各大企業角逐未來的重要陣營,對云服務的需求馬上就會急劇提升。Gartner預測,PaaS平臺全球企業市場將從2011年的9億美金增至2016年的29億美金,每年復合增長率是26.6%。2012年全球云計算服務市場將達到1072億美元,未來幾年年均增長率預計超過20%。
為了推動云計算產業的發展,廣東省政府官方網正式公布《關于加快推進我省云計算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15年,廣東將初步形成應用廣泛、服務全面、產業鏈健全、基礎設施完善的云計算發展格局,云計算成為廣東省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重要平臺。其中,云計算產業產值超千億元,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軟件即服務SaaS等云計算服務迅速發展,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在行業應用方面,電子政務、交通物流等領域,云計算將得到示范應用覆蓋。這給商通云服務平臺帶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市場空間。
商通,落地互聯網商業應用
當前,企業面臨著既要信息化,又不想一次性投入太多費用;所購買的商業軟件,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進行管理、維護;自己的管理系統總不能隨著業務發展的變化更新、升級。
基于對互聯網行業和企業應用的深刻理解,商通云服務平臺采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和云計算架構設計,為第三方行業應用開發商和平臺運營商提供了開放的“業務共融、資源共享、價值共贏”的嶄新商業模式,將各種層出不窮的商業應用通過互聯網實時在線地送到每一個客戶手中,使得客戶應用的成本最小化、應用開發的利益最大化。
商通云服務平臺能夠提供銷售管理、客戶服務、企業短信、協同辦公、Wap網頁等多種類、小顆粒度的商業應用,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免安裝、免維護、低成本、高效益、選擇多、更新快,用戶能像用水用電一樣隨時隨需享用商通云服務。在通信資源和服務網絡領域,商通與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主要運營商開展了全方位的深度合作,是廣東電信商務領航和深圳電信增轉業務的重要合作伙伴。商通的企業短信、彩信、即時通訊業務已廣泛服務于沃爾瑪、中信銀行、興業銀行、可口可樂、美聯物業、銀河證券等各類大型企業和眾多中小企業及個人的商業應用。憑借可靠的技術實力與優質服務,商通在企業市場營銷、業務協同辦公、客戶關系管理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贏得了市場廣泛認可,享有很高的口碑贊譽。
商通,源自6A理念的創新
1997年,中國歷史最悠久、最具創新精神的專業網絡應用服務商黎明網絡提出了“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以任何連接方式,使得任何對象,能夠獲得任何所需信息,享受任何相關服務”的6A理念。2011年,傳承黎明網絡的6A理念與創新,深圳市商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化云為業”,打造商通云服務平臺,致力于構建一個基于互聯網商業應用的可持續快速發展的生態環境,“云集應用、共筑夢想”。
為了給企業和個人的商業應用持續不斷地提供一系列綜合性的、顆粒化的互聯網商業應用云服務模塊,實現客戶“按需租用、用則付費、應用組合及靈活配置”的自主性和靈活性,從而真正幫助客戶降低商業應用成本,增強業務輻射能力,提升業務發展的競爭力和持續性。
商通在云服務安全和用戶體驗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創新,使用安全可靠、簡單方便。商通云服務高度重視客戶的數據安全防護,嚴格遵照國際信息安全最高標準要求,從技術、訪問環境、安全認證、應用管理、安全規范等各個環節進行了周密設計、嚴格執行,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在商通云服務平臺上,所選購的各種應用統一登錄、集中訪問,應用之間的數據輕松實現互享互通;鼠標一點、輕松創建桌面應該快捷方式;并提供便捷的多種格式客戶數據文件導入與導出,以及不同系統的數據快速遷移。
秉承黎明網絡20多年網絡應用領域深厚的技術積淀和“超前、創新、集成、服務”的企業精神以及“與社會共同進步,與客戶共同成功,與員工共同成長”的經營理念,商通將努力打造成為中國最優秀的互聯網商業應用云服務提供商,開辟中國互聯網云應用市場新境界。
來源:廠商稿 作者:黃瑩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