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營企業爭食IDC市場 電信運營商開始面臨挑戰


    時間:2012-10-30





    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牢牢霸占的IDCInternetDataCenter,互聯網數據中心市場,在第三方運營企業的進攻下,正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日前,在剛剛落幕的2012中國互聯網大會上,萬網高級副總裁黃海軍認為,云計算時代的來臨,將會為整個互聯網產業格局帶來革命性影響,徹底淘汰傳統數據業務模式。

    這并非危言聳聽,云計算對傳統數據業務的影響已經產生。據了解,目前在IDC市場上,除了運營商開始轉型外,其他一些從事IDC產業的廠商,也在向云計算靠攏。其中,中國聯通今年宣布向IDC業務轉型,為企業提供云主機、云存儲和云終端等云服務。

    而中國電信早在2010年便推出了云存儲和云主機業務,并在上海等地區開展試商用。在去年9月,它發布天翼云計算戰略,為客戶提供云服務。在運營商的帶領下,第三方IDC企業也紛紛踏上轉型之路,推出云計算服務。

    IDC市場一直是電信運營商的領地,第三方IDC運營企業能找到一條生路嗎?

    先行者的刺激

    IDC產業每一次的脈搏跳動,都關系著中國互聯網的興盛與衰落。因為,它是數據存儲和數據流通的中心,是互聯網上數據交換最集中的地方。

    讓人意外的是,最早提供云服務的企業不是IBM,也不是谷歌,而是全球最大的在線圖書零售商亞馬遜。

    這家通過網上出售圖書起家的互聯網巨鱷,除了擁有"電商鼻祖"的稱號外,還有另外一個并不太被人熟悉的榮譽:它在業內被稱為云計算產業的鼻祖,其推出的EC2和S3等業務如今被大多數IDC運營商效仿。

    《IT時代周刊》在采訪中發現,亞馬遜最初推出的EC2業務是為了支撐其主營業務在線圖書零售而設計的。當時,亞馬遜為支持業務擴張,在美國各地積極部署IT基礎設施,包括服務器、存儲和帶寬資源。

    亞馬遜CEO貝索斯發現,當時他一心為亞馬遜部署的IT基礎設施有很大一部分處于停工狀態,原因是當時公司的業務不需要這么多的IT資源支撐。為了讓閑置的IT資源給公司帶來業務收入,他于2006年成立網絡服務部門,正式向業界提供租賃服務。其中,云存儲服務被命名為S3.搜索巨頭谷歌、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曾都租用過亞馬遜的服務。

    據了解,亞馬遜現在提供的云服務每年能給公司帶來1.2億美元的收入。另一個依靠云計算獲得收入的公司是Rackspace.它是全球三大云計算中心之一,成立于1998年,在全球擁有10個以上的數據中心,管理超過64000臺服務器,向用戶提供云托管、安全和電子郵件等云服務,每年獲得約0.6億美元的收入。

    據了解,在亞馬遜積極部署大數據中心并謀得豐厚利益時,國內的IDC運營企業還在為那些有著互聯網夢想的創業者提供主機托管、寬帶出租、IP地址出租、服務器出租和虛擬主機出租,以及數據備份、維護等服務。

    亞馬遜的成功,深深地刺激了IDC運營企業。在后來者的眼里,云計算是防止惡性競爭、引領產業重新散發活力的最有力武器。特別是當國家發改委在2010年將云計算列為國家重點扶持項目后,電信運營商和傳統IDC企業的激情被徹底激發。

    2010年,國內老牌IDC運營企業萬網進行戰略調整,開始向云計算傾斜。通過一年時間的準備,萬網在2011年將旗下應用產品轉型為云服務,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據了解,僅僅一年的時間,萬網通過技術研發以及售后服務,幫助30萬中小企業應用云計算,擁有超過3萬的云主機付費用戶。

    除了傳統IDC企業轉型外,電信運營商也開始改變態度,向云計算領域發力。據了解,中國電信在云服務試商用期收獲的第一桶金是為臺灣銀行業加快進入大陸而提供IT基礎設施服務。

    市場驅動

    電信運營商和第三方IDC公司急切向云計算轉型,除了受到企業內部的壓力外,還有著產業外部的刺激。

    據了解,傳統的IDC業務分為基礎業務和增值業務。基礎業務主要是進行主機托管,它是目前數據中心市場的主要需求。但這項業務門檻極低,只要擁有一片土地,便可開展主機托管等業務。10年前的互聯網浪潮中,無數企業前仆后繼地進入這個市場。

    業內知情者向記者透露,云計算時代的來臨,必將對IDC行業的競爭產生深刻的影響,也必然會誘發IDC行業的洗牌。特別是隨著基礎電信業務對民間資本進一步開放,未來IDC業務牌照有可能重新頒發,整個IDC行業的競爭也將變得更加激烈。

    中國聯通IDC業務的負責人介紹,云計算時代的到來,必將打破現在的競爭格局。因為,IDC企業要想提供云服務,就必須建設一個完備的云數據中心,并具備優質的管理和運維服務。在他看來,云數據中心不僅僅是一個場地,還是一個服務器、存儲和網絡資源都齊備的中心,需要巨額的投資。

    事實上,運營商熱衷于轉型還受云計算的光明前景刺激。

    貝恩管理顧問公司報告顯示,云計算和云服務產品市場規模將大幅增長,從目前大約200億美元的水平增長至2020年的1500億美元,占所有科技行業支出的8%.IT需求增長,全球云服務市場的迅速成長,推動了網絡基礎設施服務規模的全面遞增,傳統IDC向云計算轉型過渡。

    而諾達咨詢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IDC市場規模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市場規模將達到2015.7億元,年均增長13%.

    與全球市場相比,國內IDC服務市場增速更快。據咨詢公司IDC國際數據公司發布的預測報告數據透露,2016年中國IDC服務市場總規模可達39億美元。未來5年,中國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服務市場復合增長率CAGR將達25.5%.

    如此蓬勃的市場,也是讓國內運營商和第三方IDC運營企業奮不顧身進入這一市場的原因,雖然谷歌、亞馬遜、蘋果、微軟等IT巨頭已經搶占了橋頭堡位置。《IT時代周刊》獲悉,國內目前除了聯通和電信兩家運營商參與外,還有一些大型的第三方IDC運營企業。

    其中,涉足云計算較早的是萬網。它在很多人還認為云計算只是概念的2011年,就已經推出了云計算產品,向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游戲、ISV獨立軟件開發商及眾多傳統企業提供云計算服務。迄今,萬網已實現了28萬個虛擬主機站點、3萬個云主機客戶運行在萬網云計算平臺,成為國內客戶數量最多的商用公有云平臺。

    民企爭食

    競爭對手的增多,預示著這一行業的競爭也將會越來越激烈。在這個只相信實力的市場上,誰能在這個電信運營商占據主導地位的行業中爆發出強者的聲音?

    據了解,電信運營商作為IDC的上游資源,同時也參與中游、下游的業務,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特別是去年以來,三大運營商分別發布了各自的云計算戰略。借助云計算技術,電信運營商通過布局全國性的數據中心,將依托云計算成為產業的主要受益者。

    今年2月,中國移動四川公司與成都市政府簽署合作協議,投資60億元用于成都數據中心建設,這標志著中國移動四大IDC基地之一的西部數據中心最終落戶成都。據了解,這也是中國移動在黑龍江和內蒙古之外的第三家倉儲式IDC.

    而作為IDC行業中的老大,中國電信也正為此虎視眈眈。據了解,今年3月,中國電信成立天翼云公司,專為用戶提供IT資源租用服務,滿足政企客戶的IT需求。

    截至2012年5月,中國電信已擁有IDC星級機房超300個,機架總數超10萬個。現有云資源池主要分布在廣東、上海、四川等地。用戶只需點擊鼠標,便可以迅速查看具體到某一省市的IDC、云資源詳情,為用戶的集約化管理提供了相當便捷的工具。

    在強勢的運營商面前,第三方IDC運營企業怎樣才能找到出路?黃海軍認為,IDC向云時代遷移,必將在新的產業格局里創造出一批新的創業者和互聯網英雄。據他介紹,企業要想贏得客戶認可,就必須打造一個生態圈,讓生態鏈上的各方都能享受到福利。這樣,才能勝過競爭對手。

    目前,萬網云開放平臺,與各種應用提供商、ISV、渠道商、服務商組成了一條云計算產業生態鏈,贏得了40萬中小企業的信賴。在開放平臺試運行期間,已有部分服務商的分成收入超過100萬元。

    在萬網高級副總裁黃海軍看來,萬網和運營商沒有沖突。現在,電信運營商做云計算還處于嘗試階段,且有專門的客戶群。而萬網云計算的目標客戶是中小企業,與電信運營商的客戶沒有太多重疊。



    來源:IT時代周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