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計算“大躍進”該歇歇了


    時間:2012-10-26





      近年來,“云”這個字的出鏡率越來越高了,這個原本代表一個很普通自然界現象的字,如今賦予它的意義已經大不相同了。

      云計算已被很多人知曉,雖然該產業剛剛開始起步,但是其運用范圍之廣,價值之無法估量而受到眾人的關注。

      根據已被國務院批準的“中國云”產業發展國家級規劃,未來三年中國云計算產業鏈的產值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云計算將成為繼大型計算機、個人計算機、互聯網之后的第四次IT產業革命。

      在中國,“云計算”的發展已經經歷了兩年的時間。 在這兩年的發展中,普通民眾還沒有體會到云計算給生活帶來的方便,更多的只是政府部門在拼命地搖旗吶喊和各地以云計算為本的產業園數量的瘋狂增多。熱鬧的背后,留給中國民眾的也許只是遙不可及的夢。

      大躍進來了

      近兩年,國內各地發展“云計算”產業氣勢非常熱鬧。政策的給力在這中間無疑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據《中國云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預計,到2012年結束,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將達606.78億元。“十二五”期間,我國云計算產業鏈規模可達7500億至1萬億元。

      而就在去年,國家發改委投入15億元扶持資金,重點扶持云計算項目,加上該行業“十二五”規劃的出臺,一時間,全國迅速建立了幾十個云計算中心,很多地方更是投巨資建立所謂的云系統。諸如“搶占云計算產業先機”、“打造中國云”、“搭上云的首班車”等字眼被新聞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

      這股風潮啟動與2010年,那一年,受到中央政策的引導和資金的大力投入,云計算產業園開始在中國大陸平凡涌現,云計算“大躍進”運動正式打響。

      當年10月份,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聯合發布了《關于做好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確定了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無錫在內的五個城市率先開展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工作,這位此次“大躍進”運動拉開了序幕。

      在《通知》發布的前兩個月,上海早已耐不住寂寞地在閘北區市北高新技術服務業園區內成立了云計算產業基地,所謂“云海計劃”正式啟動。

      一個月后,同樣在《通知》發布的頭一個月,北京也耐不住寂寞地發布了“祥云工程”計劃,扎根進了云計算領域。當時。由寬帶資本和北京市經信委、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一道在北京亦莊投資建設的北京云計算基地成為了“祥云工程”的第一個示范基地。之后,由北京市和中科院合作的北京超級云計算中心也在中科院懷柔科教產業園里開土動工,計劃在2013年上半年建成投用。

      2010年10月26日,上海市云計算創新基地在楊浦區揭牌。楊浦區將為創新基地投入2億元作為產業扶持資金和產業投資資金。

      2011年10月22日,上海云海數據中心正式揭牌,落戶浦東洋山保稅港區。

      2011年8月3日,深圳市云計算產學研聯盟宣布成立,推動深圳云計算發展的"鯤云計劃"也正式啟動。

      2011年10月20日,杭州市首個云計算產業園位于西湖區轉塘科技經濟園區的杭州云計算產業園正式開園。

      除了這五個先行試點城市之外,其他城市也都紛紛上馬云計算產業項目。

      哈爾濱的“中國云谷”、重慶的兩江國際云計算中心、南京的云產業基地、呼和浩特的中國電信云計算產業園,還有武漢黃鶴白云計劃、重慶的云端計劃、先的雙云計劃和云鎮計劃還有廣州的天云計劃,各種與云相關的中心、基地、產業園和計劃都相繼出現,據統計,短短兩年時間,除了我國西藏和新疆外,其他的省份、自治區和直轄市均建立起了一家或者多家云計算產業區,其中投資額大多都達到數億、數十億甚至數百億。熱鬧程度可想而知。

      而這一系列的項目,都圍繞著同一個思路展開,那就是以行政資源來推動云計算的IT基礎設施建設,再用建好的產業園區來招商引資,抓住云計算這項產業變革所帶來的商機。這種全國各地齊上馬的態勢,不由得讓人聯想起了前兩年的物聯網產業園風潮。

      然而,在熱鬧的背后,泡沫這個“陰影”也如影隨形。據浪潮集團對全國數十個云計算中心的調查,很多地方投巨資建成了所謂的“云”系統,資源利用效率卻不足20%,云計算中心成了形象工程。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更是大聲疾呼,千萬不要把云計算搞成第二個房地產業。多位業內人士強調,發展云計算,關鍵是要將應用落地,要在應用創新上多下功夫,而不是拼規模、比設備,杜絕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是云計算還是商業地產?

      “以前包括現在我們總能聽到什么地方的云計算基地投入建設,投資多少個億,要在幾年內將云計算產值達到多少億之類的新聞。但是總是雷聲大,雨點小。到處都是云計算,但是云計算到底在哪里,誰也說不清楚。”某業內人士說。

      他擔憂地表示,可能云計算這個東西聽起來是個高科技,是個新玩意,跟現在的產業創新很是匹配,所以各地政府很熱衷于搞這樣類似的產業。但是據他調查,很多地方其實連云計算是什么都沒搞清楚,就大規模地規劃和打造產業中心。

      前段時間,有深圳的調研公司對國內多地的云計算基地進行了調研。調研的結果十分令人擔憂,調研報告指出,在被調研的深圳、武漢、南京等地,很多產業基地打著云計算的名義,其實就是商業地產項目,與云計算產業有關系的企業寥寥無幾,甚至根本不見。

      該公司負責人說,現在有點像當初的美國,云計算剛剛誕生時美國的類似基地曾今達到1000多個,然而到現在,只剩下了300余個,還不到三分之一。在美國那樣一個云計算產業成熟,科技市場龐大的國家里都只需要300余個,那么這個新興產業在中國需要多少個基地也就能大概估出個所以然了。

      應強調制定標準、完善制度

      美國是“云計算”概念的發祥地,但一直到2009年,云計算才被提上了美國政府的議事日程。

      而美國政府發展該產業的出發點主要是采用更好的技術來降低自身IT成本,具體舉措是通過創造市場需求政府采購的方式來刺激云計算產業發展,通過將政府IT系統安全性要求、性能要求等寫入采購合同來規范云服務內容,督促云服務質量的提高。至于IT基礎設施的建設就都交給各家提供商自行解決,通過市場手段來推動其發展。

      而在德國,政府部門一直在努力消除云計算應用中遇到的技術、組織和法律問題,并通過云計算示范項目來挖掘創新和市場潛力,營造有利于云計算發展的創新環境,參與國際發展和標準的制定。

      所以不難看出,在信息產業發達的歐美國家政府,他們都在積極地制定標準和完善制度,都在積極地發覺市場需求,卻并不像中國政府這樣在IT基礎建設上投入這么大的精力。

      沒有了這兩點,就算政府打造再多再大的“產業基地”,也只會像沒裝發動機的跑車一樣,形同一堆廢鐵。

      武漢發展過快亦不容忽視

      在這一輪大干快上的“大躍進”運動中,武漢也沒有落在其他對手的后面,2010年10月,新洲區政府與美國賽科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由賽科公司在陽邏投資建設云計算產業金融中心、研發中心、云計算產業實驗室等一系列配套的產業設施與信息技術產業鏈,旨在打造“中國云計算國際數據港”預計建成后產值達到千億元。然而兩年過去了,該項目早已沒有了當年立項時的那份激情了。

      但由此,武漢也走上了云計算高速發展之路。

      在2011年3月,武漢光谷軟件園提出“打造中國云”的概念,并要將武漢光谷軟件園建設成為國內最為重要的云計算產業基地之一。

      今年9月份,華中首家云計算產業基地在江漢經濟開發區落成2012年9月28日在國家發改委、江漢區政府、武漢市江漢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的指導以及支持下,由亨威信息通信公司投入巨資打造的云計算產業基地火鳳凰云計算基地啟動落成。目前,該項目已于包括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長城寬帶、浪潮集團、神州數碼等國內著名通信企業和IT公司在內的20余家云計算關聯企業。

      據專家表示,由于目前云計算產業國際上還沒有統一標準,產業發展呈現無據可依的態勢。加上目前各方擔憂的如何防止云計算中信息泄露等的安全問題,該產業發展前景是否像我們想象中那樣,還有待觀察。此外從事該新興行業的人員缺口巨大,也是該產業未來前景不明朗的重要因素。所以這樣一個產業的初級階段,盲目跟風似的巨額投資,風險過大。

      該專家呼吁,目前結合中國的現狀,該產業只適合做試探性的投資,各方政府應嚴格把關,不要讓一個新興產業在發展初級階段就被扼殺在泡沫中。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