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手機胎死腹中,互聯網公司做手機沒有續寫傳奇,而是無疾而終。讓人對于還茍且殘喘的互聯網手機多一份憂慮。
近日,第一財經日報文章《互聯網手機被指難接“地氣”:過份依靠電商》稱,手機渠道商百分之百公司董事長徐國祥對記者表示,目前互聯網手機廠商基本都還在小眾市場耕耘,并沒有占據主流的手機銷售市場,雖然模式很創新,但是在渠道上沒有發力,銷售還不接地氣。
采用互聯網渠道銷售手機,是一個不錯的渠道。此前,筆者曾經撰寫文章《互聯網手機,應讓互聯網唱主角》指出,互聯網時代,利用微博和論壇模式銷售手機,非常節約。但是,僅采用互聯網沒有線下渠道配合,絕對行不通。
第一,在互聯網上,手機演示環節鏡頭沒有拉近,網民難以看到手機屏幕的演示,還不能零距離接觸手機;第二,用戶只能看圖片,現場體驗性差;第三,無論是論壇還是微博,一般都會在某幾家網站,不能覆蓋更多用戶,還將不上網用戶排除在外。
因此,盡管小米、360、百度、盛大、阿里等互聯網巨頭紛紛涉水手機行業,但截止目前,互聯網手機更多的只是賺取眼球上的刺激,而非銷量。
正如徐國祥所說,一年多以來,以“互聯網思維”運營的手機廠商不下100家,能排到手機銷售領域TOP5的手機廠商,在國內的銷售量應該在2000萬臺/年,在全球的銷量至少要達到6000萬臺/年,但互聯網手機的量遠未進入這個行列。IHSiSuppli市場調研公司今年8月份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12年上半年中國智能機市場份額排名中,互聯網手機品牌總體份額不超過8.1%,印證了這一觀點。
其二,終端體驗店必不可少。目前,國產手機“中華酷聯”均采用互聯網、電商等渠道銷售,但是,在運營商全國給地營業廳均占據重要位置。除此之外,他們都建立了自己體驗店,一方面的效果是直銷,通過自己員工,了解用戶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和用戶面對面的交流和互動,增加其品牌的知名度。其實,目前手機維修是一大難題。有問題的手機,一種情況是確實需要進入修理廠返修。而另一種情況則是,用戶使用不慣,操作有誤,通過營業廳員工指導就可以。這些服務,電商和微博鞭長莫及。
其三,沒有渠道的互聯網手機,大多被是指偷梁換柱的“騙子”。譬如,小米帶記者參觀夏普車間,辯稱是自己的手機制造廠;小米手機沒有售后,導致了大量的投訴,卻無能為力。真如徐國祥所言,對于沒有解決渠道問題的企業而言,互聯網手機是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更多的互聯網手機企業面臨著“無米之炊”的尷尬。
互聯網手機,利用互聯網渠道,只提供軟件支持或者貼牌,在實體店沒有任何投入,因此,看似門檻較低,因此,炒作水分非常大。但是,實體店投入資金非常大,如果勢單力薄的企業,肯定承擔不起,因此,借用電商或者微博社區,可以唬弄一陣子。但是,電商渠道本來利潤薄,生存空間小,售后更是不足。如果完全把手機交給電商來做,對于品牌的提升,價值不大。
至此,筆者非常贊同徐國祥老總的提法,無論是互聯網手機,還是傳統意義的手機,線上線下一起發力,齊頭并進,兩手抓。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的終端市場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
來源:搜狐IT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