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產手機產量增速走下坡路 三舉措或破廠商困境


    作者:陳菲    時間:2012-10-22





    隨著安卓系統普及范圍越來越廣,近幾年國產手機在國內市場的地位日益凸顯,銷量也日漸旺盛。但是,我國手機產量的增速或步入緩慢發展階段。另外,國產手機利潤低、同質化現象嚴重,若不多加以創新、提高質量,將很難走出深陷中低端手機的怪圈。

    銷量良好背后產量增速放緩

    我國國內市場手機銷量目前仍保持著相對旺盛的狀態。今年7月份,我國手機市場出貨總量達到了3875萬部,同比增長了28.6%。其中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為3182.6萬部,占手機總出貨量的82.1%。但其銷量良好的同時也出現了產量增速將步入緩慢發展階段的苗頭。工信部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8月我國全行業生產手機71427萬部,同比增長僅有1.4%,創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緩和后我國手機產量增長的新低。

    縱觀全局,盡管國產手機企業發展勢頭迅猛,但平均下來,市場份額仍然偏小,規模效應也不足,整體效益處于較低的狀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國產手機廠商累計份額逾半數,高達75.7%,相反,國外手機廠商所占份額呈下降趨勢。國內移動終端市場發展至今,雖參與者眾多,但勢力并不集中,其中市場占有率超過1%的僅有14家,超過90%的國產企業市場份額不足1%,單品牌平均份額依舊偏低,企業技術能力總體偏弱。

    國產手機在銷量上增長快速已是不爭的事實,即使如此,也不能妄下“國產手機已經崛起”的定論,其長期微薄的利潤也許將為國產手機日后的危機埋下伏筆。

    國產手機要想坐穩江山,低廉的價格并無法永遠作為籌碼。業內人士表示,國產手機想要掌控國內市場全局,就必須做到從數量份額向營收轉型。說來容易做起來難,短時間內它們之間的鴻溝仍然會存在。

    多重原因造成國產手機增長放緩現狀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國產手機銷量雖高,增速卻日趨緩慢的現狀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從企業來說,各手機廠商風格千篇一律,找不到屬于自己的特色,產品線也缺乏明確的劃分。另外,每個品牌缺少高人氣的主打機型,設計也趨于相同,在軟硬件配置、系統和外觀設計等方面同質化嚴重,用戶感知不足。從目前形勢看,大部分科技類、電子類企業,依然走著復制、加工的老路。

    由于創新能力不足及技術匱乏,國產手機廠商只能將希望寄托于國內廣闊的中低端市場,試圖以量取勝。但缺乏創新的手機產品、技術上的局限和資金投入不足都讓國產手機陷入了模仿的尷尬局面,最終造成只能在產業鏈底端賺取微薄的利潤。

    隨著國內手機市場日漸成熟,手機制造商越來越多,在注重擴大規模、強調產量的行業風氣籠罩下,制造商加速推出新款機型,爭取搶占最多的市場份額。也正因為如此,導致了注重產量而忽略手機質量的局面。在消費者購買日益理性的情況下,廠商過于急功近利只會與目標背道而馳。

    此外,從核心競爭力看,大部分國產手機只是通過稍微改變機身和外觀吸引部分消費者的眼球,在配置和系統上并無多大變化。在手機功能方面,很多國產品牌并不注重用戶感知,沒有真正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在實質功能和核心方面也毫無創新,這必然導致品牌影響力不足、用戶粘性低,最后只能游走于低端市場。

    逆勢突圍需要三板斧

    如今,手機已成體現消費者個性的一項重要指標,只有與時俱進的產品才能在市場上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如果繼續打著“低價格、低技術、低質量”的三低旗號,而在技術上沒有創新,國產手機恐將難以逃脫最終被擊敗的命運。

    國產手機想改變走下坡路的現狀,首先須樹立起國產品牌的形象,提高品牌影響力,改變其在消費者心中低端廉價的印象。目前,不少國產手機廠商已不滿足于中低端,而是將目光瞄準高端手機市場。業內人士表示,華為、酷派兩家是走在最前面的,今年下半年有望在高端市場與洋品牌形成正面決殺。

    其次要重視知識產權研發與保護。三星與蘋果之間的專利糾紛以及谷歌與阿里云之間的風波,就在為國產廠商敲響了知識產權的警鐘。對于整個Android體系來說,最大的權力顯然掌握在谷歌手里,Android系統主宰著國產手機在產業鏈的話語權。面對如此形勢,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不得不將自主手機系統研發提上日程。

    最后,企業自身要加強核心技術的研發,提升整體競爭力。沒有屬于自己的核心技術,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滿足消費者不同層面的需求。未來的手機產業,定制手機是一個趨勢和潮流,它對企業的技術有著極高的要求。鑒于此,國產手機廠商應該、也必須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核心技術實力,加強對芯片及手機系統的研制開發,從而在發展道路上越走越遠。



    來源:通信信息報 作 者:陳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