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而立:移動互聯網從流動到爆炸


    時間:2012-10-10





      移動互聯網意味著一張緊密而真實的社會化網絡真正形成,在微信的時代,它不僅深刻改變著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還帶來了革命性的媒體傳播和商業模式創新,甚至是整個世界的改變。

      生活大爆炸,移動互聯網成為最大“幫兇”。

      幾乎是十年前,當Web剛剛到來時,人們歡呼雀躍無線互聯時代來臨了,但我們恐怕很難將“龜速”的移動夢網與我們的生活真正聯系在一起。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里,是移動彩鈴漫天飛舞的年代,是Java小程序統治所有移動軟件的時代。

      而從移動夢網到3G的變革,從Java程序沒落到APP的風靡,僅僅三年,移動互聯網從一個美好的設想,成為IT業界最受關注的領域和投資池,讓我們再一次見證了互聯網改變世界的力量,而這一次變革的方向,是移動的,更是流動的;是網絡的,更是生活的;是整個世界的,更是我們每個人的。

      移動互聯網意味著一張緊密而真實的社會化網絡真正形成,在微信的時代,它不僅深刻改變著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還帶來了革命性的媒體傳播和商業模式創新。

      時至今日,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浪潮已經度過了第一個高峰蘋果公司App Store中的應用數量達到60萬,下載量超過250億次,并助其成為全球第一市值公司。此外,較為成熟的商業模式已經建立;一大批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明星創業公司誕生;IT互聯網企業的移動化轉型紛紛提到戰略高度據各方的保守估計,明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將過半,而根據工信部的最新數據,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已經超越功能機。

      我們將迎來的是一個真正的、個人的、隨身的網絡生活時代。

      流動的世界

      如今,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了生產力工具,而移動互聯網的無所不包則將手機變成了人的不可或缺的某種外在“器官”。這種局面已經大幅度演進了人類獲取信息的方式,進而全方位地影響了人類社會的組織形式。

      2009年,在移動互聯網浪潮發軔之初,《互聯網周刊》憑借前瞻性的眼光和“發現始于互聯網周刊”的宗旨,領先業界半步,通過大量的策劃、采訪、寫作、編校工作,完成了系統描述移動互聯網廣泛應用的《流動的世界奔向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生活》一書。

      在該書的第一章,一個名叫Zero的普通人做了一個有些離奇的夢,夢見自己處于一個流動的世界,那是一個移動互聯網主導一個普通人所有工作、學習、生活、娛樂的世界。

      三年過去,那個曾經有些幻想意味的世界,有許多場景已經實現:

      如《搜游天下》章節中,“Zero仿佛看到另一個自己正行駛在異國公路上,4.5英寸超大屏手機清晰顯示出自己的實時位置,并標出最安全最省油的路線。快到中午,手機主動發出"是否需要就餐"的語音提示,不僅在屏幕上顯示附近餐館的位置、圖片、主打菜價位和口碑評價,還可以用語音方式念出關鍵信息。當他發現一道遺落山野的絕世美味時,手機網絡第一時間就可以讓朋友們看到其誘人色澤。然后吃自己的菜,讓別人去流口水吧。”你看到了什么?沒錯,移動3G、Google Maps、Siri、再加上Facebook插件應用,一部iPhone就可以實現上述功能!如果較真那“4.5英寸”,換一部三星Galaxy SII也沒問題。

      再如《掌中Shoping Mall》一章,“頭腦格外活躍的Zero甚至想到,如果用手機偷拍下某個同事新秀給大家的襯衫,會不會在網上搜到同款襯衫的信息,并直接鏈接到網店實現交易?”好吧,忽略那個“甚至”吧,在二維碼、支付寶以及拉卡拉的時代,我們唯一擔心的就是自己卡里余額。

      當然,瘋狂發展的三年,移動互聯網仍不能實現或者說大規模普及的仍有很多,比如《人類第七感官》一章中暢想的“可以隨時隨地“看到”和“聽到”千里之外發生的事情,還可以“感受到”當前的溫度和濕度,“品嘗出”不同的味道手機接入一個史無前例的“超級大腦”,無數人的記憶、思想、觀點和喜怒哀樂都能通過遍布全球的網絡神經末梢傳遞到Zero的手中,那么手機將成為Zero的“第七感官”。 ”

      爆炸的未來

      然而,移動互聯網的力量在今天并沒有被完全釋放。

      雖然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生活已經發生了重構,我們的時間已經被打成碎片,流動的世界滲透到生活的縫隙。

      于是,我們看到在方興未艾欣欣向榮的景象背后,移動互聯網產業也蘊含著局部的危機。進入2012年,隨著世界資本市場的冷卻,大量移動互聯網創業失敗案例的產生。IT領域的移動化進程在發展到一個瓶頸后開始找不到方向,巨頭公司的高歌猛進,也給這個行業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加之資本和潛在的創業者正在持愈發謹慎的態度,移動互聯網的創業價值正在被看淡。而我們之前預言的“移動互聯網和通訊技術對商業世界的影響,重塑傳統商業”的口號,也再不如當初那般響亮。

      那么,移動互聯網的瓶頸根源以及未來之路,在哪里?

      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其實也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而人的需求其實不外乎馬斯洛理論,我們看看新浪、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盛大這些巨頭,不就是滿足了這些基本需求嗎?互聯網是這樣,其實移動互聯網也是滿足這些需求。

      但這之間還有些不同。在互聯網時代,被驗證的商業模式,如廣告,游戲,電子商務,搜索在移動互聯網上目前被真正成功驗證的似乎只有游戲。

      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在終端設備上,甚至連價格都沒什么根本區別,真正不同的只有一個:隨身攜帶。基于這點不同,符合移動互聯網獨有的模式只有兩個位置信息、體感智能。

      目前已經被廣泛認可的是位置相關的服務,LBS和O2O的概念下,誕生了數以萬計的大小應用和公司,這是移動互聯網從業者在潛意識下的商業本能,并且正在朝著點對點的個性化服務上努力。

      體感智能,不僅僅指的是已經探索出一些方向的語音、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芯片認定等,這是偏向“體感智能”的表層意思;延伸的意思是“體驗+個人感覺+智能服務”形態。此前的互聯網和整個工業社會,都不可能將人群在信息媒介上區分精準到個人,但移動化具有以個人節點為中心,讓世界圍著個人轉而建立網絡聯系的特征。

      相信這將是移動互聯網上各個行業與領域的變革方向,也是真正大爆炸后的未來。


    來源:比特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