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知識產權支撐產業集群發展——重慶云計算產業專利分析項目成果發布會上,一份150余萬字的“知識產權支撐重慶云計算產業”專利分析項目的研究報告正式發布。
據了解,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專門針對重慶云計算產業發布的這份報告,由50余人的專家團隊歷時10個月分析完成,內容涉及云計算產業的6大共性技術、21個技術主題和48個關鍵技術點的專利現狀及趨勢分析,為開展云計算技術創新活動,相關科技及產業部門制訂云計算科技政策提供有利參考。
優勢
國際離岸數據中心有特色
最終衍生到結算金融中心
報告指出,重慶“云端計劃”規劃較合理,通過建設云計算數據中心,發展數據服務外包業務以及打造筆電產業集群,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和吸引力。目前,云計算數據中心建設已經引來國內外巨頭參與,主要筆記本生產商也紛紛落戶重慶,筆電產業基本布局已經形成。可以說,重慶“云端計劃”前期發展態勢很好。
“重慶‘云端計劃’與我國其他云計算產業園區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定位——打造國際離岸數據中心,從筆電終端產品出發,向服務外包和數據處理拓展延伸,最終衍生到結算金融中心。”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離岸數據處理外包業務在其他地區目前的云計算產業中并不涉及,無論從自身優勢還是目前發展狀況來看,重慶在“云”和“端”都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不足
六大支撐技術專利僅66件
產業鏈制高點被跨國公司占據
不過,報告通過對重慶云計算產業競爭力的分析,也發現了其中一些不足。
報告顯示,重慶為了構建信息數據安全防護體系,保障云計算產業發展,將建造云計算信息安全服務中心。但是,云計算數據中心運營的一系列標準和規范還比較缺乏。
比如,數據服務外包業務涉及數據的遷移,其中含有商業秘密和技術信息,這個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就相當重要。
“在云計算產業發展方面,重慶在一些關鍵技術上和其他地區的云計算產業還存在一定差距。”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有關負責人稱,目前,云計算的核心技術大多為跨國企業所擁有,云計算產業鏈的制高點被他們所占據。
相比而言,重慶本地企業的云計算技術專利申請少,六大支撐技術專利僅66件,研發力量還有些薄弱。
此外,發展云計算業務還需要高質量的數據傳輸作為支撐,在這方面,重慶雖然有專門的公司在負責,但未來仍然存在巨大挑戰。同時,要建立數據中心,需要幾百萬臺服務器,這也帶來了節能和散熱的問題。“有關報告顯示,數據中心60%左右的成本都是在制冷和節能上,重慶氣候比較炎熱,本身不具有優勢,也將面臨考驗。”該負責人說。
建議
推動重慶的“端”向高端化發展
未來,重慶云計算產業應該如何發展?
“要讓重慶云計算產業快速起步,企業、技術和人才引進是重要手段,與此同時,重慶還應該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研發團隊,引導本土團隊走差異化發展路徑,培育比較優勢。”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有關負責人說。
在該負責人看來,云計算未來的競爭是在“端”以及如何更好地服務于終端用戶。因此,重慶在發展“端”上,通過戰略結構的調整,應該更加注重向高端發展。
“比如,智能手機今后將在‘端’上產生極大影響,這也是近來蘋果和三星在智能手機上展開激烈交戰的原因。重慶除了發展筆電,在這一領域也可以多做一些儲備。”該負責人認為。
任何一項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知識產權的保駕護航。該負責人表示,重慶需要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在重慶云計算產業健康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包括探索引導建立云計算產業專利聯盟,在增強行業內企業的技術和專利信息溝通、化解知識產權糾紛等方面發揮“集體作戰”的效應。
來源:重慶日報 作 者:張亦筑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