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計算讓傳統應用“涅槃重生”


    作者:劉學    時間:2012-09-11





    云計算逐漸發展成熟,各大企業也開始對云的信心逐漸增強,越來越多的主要應用隨之轉移到云環境中。這使得云供應商看到了機遇,開始琢磨如何重新構筑傳統的應用程序。

      雖然服務商認同大多數應用都可以重新“改造”并且融入云環境,但是重新編程談何容易,成本和復雜程度令人望而卻步,甚至可能血本無歸。這就引申出一個問題,傳統應用向云應用改造到底值不值?衡量的標準是這項工程最終能不能產生經濟效益,投入的人類智慧和財富能不能轉換成生產力。

      機遇還是陷阱

      在云計算發展的初期,企業對云只是浮光掠影,主要是進行一些應用測試與開發。而在過去幾年,企業對云技術信心猛增。現如今,客戶們紛紛下水使用。事實證明,云可以幫助企業實現開源節流。云環境中快捷靈便的企業應用程序可以縮短傳統企業的反應周期,從而潤滑企業的運營,創造經濟效益。

      上行下效,云服務供應商同時發現了潛在的巨大前景。然而,將非云結構改造并完美融入云環境又頓成迷霧,朦朧了活躍的市場。前兩年,轉變尤其劇烈。企業想要持續提高效率的愿望到達瓶頸期。也就是說人的因素已經發揮的淋漓盡致,想要獲得質的飛躍,企業只能依靠系統的神奇。企業可以重新編寫應用程序,來實現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流程。

      應用重生的目標之一是生成新的彈力。在設計云應用的時候,需要重新考慮應用的需求及其對基礎設施的要求。這樣就應運而生“彈力”的概念,它是設計的巨大變革,可使應用高效運行在低投入的基礎設施中。而有些應用,服務商只需微調整就可使應用重生,如更改 計算機硬編碼名稱,允許云連接。業界專家也多次談道:“復雜的應用不好修改,供應商也好,客戶也好,都要考慮成本,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和設計的復雜程度。供應商和客戶就以上問題溝通通常需要花費3周時間。”

      三要素決定能否實現“云改造”

      能否將應用移植入云環境,應用是否具備潛能經過重新可以符合云應用結構?這些都是云服務商需要探討的。

      企業傳統應用能否適應云環境需要具備三要素:應用輸入輸出硬盤,軟件認證和應用分級或應用模塊。只要硬盤輸入輸出和軟件認證沒有問題,很多操作都可在云環境中實現。較之傳統模塊式應用,適用于任何系統的應用,或可自動在各大系統中升級的應用更難以實現云轉換。當然,有些應用只能束手就擒,遠離云世界。

      有專家建議:“在轉移數據庫的時候,最好建立一個真實的數據庫平臺,來安裝不同的應用。這比虛擬化所有數據庫,在云里創建更加經濟實用。復雜的應用已經與現有系統結合,或者說不擅長在虛擬化環境中運行的應用不宜轉入云環境,這種轉換需要大量工作。我們先要研究看看應用有多復雜,以及它的連接方式。假設有一個完全不會虛擬的應用,要想轉換它,就要植入自動化科技使其能直接與服務器對話。這與現行的云產品相差不大。將其自動化是小事,所花費的經歷確是不可估量的。”

      盡管很多應用不適應云改造,但是有一些卻非常值得一試。一旦重新設計,企業完全有可能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因為成本降低了,產能提高了。適應了云環境的應用會獲得讓顧客瞠目結舌的效果。

    來源:比特網 劉學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