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手機市場上流行一種“圍城理論”——國外廠商要“走進來”,國內廠商要“走出去”。無論是與全球頂尖運營商的合作,還是在新興市場的開拓,國內廠商都有不小的進展。日本最大的移動運營商NTTDoCoMo于日前發布了預定今年9-12月上市的5款智能手機和平板終端新機型,其中包括NTT DoCoMo首次引進的中國華為技術生產的智能手機;宇龍酷派進軍4G手機市場也傳出捷報,首款長程演進智慧型手機獲得美國MetroPCS采購,近期將以Coolpad Quattro 4G名稱上市;還有消息稱,小米手機第二代將會登陸歐洲市場……
在國內市場份額被“洋品牌”嚴重打壓之下,國產手機包括很多山寨機在海外市場出口一直比較活躍,“墻內開花墻外香”是最真實的寫照。但國內廠商不能忽視,渠道、創新、利潤這三道檻依舊矗立,尤其隨著國產手機品牌逐步加快海外市場的開拓力度,并且逐漸轉戰利潤豐厚的中高端產品市場,遭遇蘋果或者其他廠商專利大棒狙擊的可能性將會增加。因此,國內手機廠商在國外成長必須時刻警惕。
“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頑強成長
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后,知名國產手機品牌紛紛進軍海外,并取得不錯的戰績。
前有標兵。“中興海外市場已完成全面布局”。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半年度財報顯示,2012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26.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21%,其中,國際市場實現營業收入217.57億元人民幣,占整體營業收入的51.02%,同比增長6.20%。據了解,目前中興通訊已為19個國家的33個全球領先運營商建設TD-LTE實驗局和商用網絡,其中9個為商用網絡。終端方面,其入門級智能手機在美國和拉美地區的表現都相當搶眼。
后有追兵。華為以卓越性能和快速研發贏得海外運營商青睞。除了NTT DoCoMo首次引進華為智能手機“Ascend HW-01E”外,日本軟銀在2011年9月就已引進了華為的智能手機。另據尼日利亞當地媒體報道,日前華為公司在尼日利亞拉各斯召開當地移動設備銷售商研討會,并借此將對尼移動手機銷售重點由普通手機轉向智能手機,推動尼日利亞進行手機和互聯網市場變革。預計到2015年,華為在尼智能手機市場增長率將達到358%。酷派也以強大的創新能力“破冰”價值市場。繼拓展了印度、印尼、非洲等一些國際市場后,酷派近日與美國的運營商MetroPCS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聯合MetroPCS在美國正式發布首款LTE 4G手機,這是中國手機企業首次以自有品牌的方式進駐美國市場。
還有正在迎頭趕上的實力競爭者。聯想海外計劃正在籌備中。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劉軍日前透露,聯想已經開始了對海外市場的布局。“今年的重點市場是俄羅斯、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市場,”劉軍表示,未來聯想有可能會在海外擴展的過程中展開一些收購和兼并,來加快拓展市場的速度。小米手機全球化的決心也逐漸顯現:新近“MI2即將進軍歐洲市場”的消息被曝光,其意圖可見一斑。
由此來看,國產手機在海外市場已獲得一定認可,甚至在中東等地區享受著在國內可望而不可及的“名牌”地位,“成長情況”良好。
國產手機進軍海外喜中有憂
國內手機廠商頻頻出手海外市場,所獲得的喜人收獲除了各種終端產品的推出、國外消費者的認可外,還有國產手機在全球市場占據的越來越醒目的位置以及不斷上升的手機數量。
全球手機十強國產占三席。據國際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全球手機廠商按銷量來計算,三星和諾基亞分列前兩名,蘋果公司為第三;而中國廠商有三家進入前十名,中興排名第四,華為第六,TCL通訊第七。
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不斷攀升。據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的報告顯示,2012年7月份我國手機市場出貨總量達到了3875萬部,同比增長了28.6%;其中國產手機出貨量3182.6萬部,占手機總出貨量的82.1%。以銷量增幅最大的TCL為例,上半年其在國內市場的手機及其他產品銷售達280萬部,同比增加67%。
但喜中不能自滿,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國產手機進軍海外市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國產手機在海外市場份額的提升,并不代表其核心競爭力有所提高——高端缺技術,低端價格優勢正喪失,增量不增收,或許預示著國產手機的海外成績只是“暫時繁榮”。
走出囧境需要“跨欄”
國產手機撼動全球市場,借智能終端浪潮崛起。用業內人士的話來說,“國產手機能夠將這幾年來在國內市場上累積下來的技術和市場經驗應用于其他新興市場,再加上部分企業本身就有一定的國際化基礎,因此國產手機在海外市場的成功也就并非偶然。”不過,國內廠商始終面臨集體囧境——渠道、創新、利潤的缺失。國產手機要想占領國際市場制高點,還有一些坎兒必須邁過:
其一,渠道困境。隨著國內電信運營商對終端補貼的減少,國產品牌過于依賴運營商渠道的短板將更加凸顯。如此情況下,廠商開拓海外市場還需做好自有渠道特別是線上渠道的布局,打造新銷售模式。
其二,自主創新,這是一直困擾我國絕大多數手機企業的煩惱。近期引發熱議的蘋果與三星的專利戰產生的深遠影響不僅僅對于企業,還延伸至整個智能手機行業,同時意味著國產手機廠商“出海”風險加劇。具體而言,國內龐大的安卓陣營正被敲響警鐘:Android智能手機在外觀設計、界面交互上同質化現象日益嚴重,正在Android產品線上全面發力的國產手機也可能會身陷其中。國產手機企業應該打破盲目跟風國外手機的慣性模式,走創新之路。
其三,利潤困境:國產手機一直以性價比取勝,但利潤卻是致命傷。從市場競爭力來看,國產品牌競爭力與國外品牌依舊相距甚遠。在市場競爭激烈的大背景下,如何在不斷提升市場份額的同時,打破“增量不增收”的瓶頸,成為國內手機廠商亟需解決的問題。
來源:通信信息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