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移動大手筆入股科大訊飛引發市場熱議。縱觀近幾年,中國移動在國內外屢屢出手投資相關企業,以實現戰略性布局或嘗試彌補內容、應用短板等。
“借力”目的成效甚微
8月23日,中國移動以13.63億(人民幣,下同)認購科大訊飛15%的股份。事實上,這不是中國移動第一次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掌控國內移動互聯網關鍵入口與領域。2010年中國移動以398億元入股浦發銀行;2011年與人民網共同打造盤古搜索,并以2.37億現金收購其控股的終端子公司中移鼎訊其他合作伙伴的全部股份;近期更傳出中國移動即將入股中廣傳播,與后者共同推進移動多媒體(CMMB)業務運營。
“縱觀中國移動國內資本投資舉措,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戰略性布局,如入股浦發以及與人民網打造盤古搜索,這類投資考慮的因素更為綜合,相對而言瞄準未來,因此回報期相對較長;而第二類投資往往直指彌補移動互聯網短板,如入股科大訊飛是為了彌補業務短板,入股中廣傳播主要是為了掌控內容,而收購中移鼎訊則是為了掌控終端。”廣東移動相關受訪人士表示。
以入股科大訊飛為例,相對于自行研發業務,小額入股的方式裨益幾多。首先,高效彌補殺手級應用短板。中國移動無需投入巨大的資源和人力自行研發相關技術,便可坐享科大訊飛國內智能語音市場70%份額的成果。其次,相對于成立合資公司或戰略控股,以少數比例入股優勢公司的做法既能起到“借力”的目的,又有利于保持入股公司的獨立運作與原有優勢。因此,目前看來,中國移動入股科大訊飛前景可期。
但反觀中國移動既往投資實踐,由于種種原因,目前整體上仍處于失大于得的狀態。
逐一看來,中移鼎訊掌握著中國移動定制手機的銷售和服務等關鍵環節,收購其可彌補中國移動終端短板。“目前,中國移動已經基于中移鼎訊班底成立了終端公司,雖然剛剛開始運轉,但已取得了一定成績,此項收購從現期及長期來看較為必要。”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相關受訪人士表示。
然而,入股浦發銀行的初衷卻未能實現。“中國移動原意是借力浦發金融運營資質將‘手機卡’變身為‘銀行卡’,但由于國家遲遲未對移動支付業務模式及主導方做出明確表態,致使目前移動端仍以網銀支付為主,與運營商關系不大,中國移動借力浦發的目的尚未實現。”廣東移動相關受訪人士表示。
上述受訪人士進一步指出,由于移動支付的主導方非金融系即電信系,因此一旦相關政策明朗,兼具兩方資源與優勢的中國移動仍將較為利好,“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入股浦發銀行雖收效甚微,但也難言失敗”。
相對而言,CMMB業務以及盤古搜索的前景更為黯淡。目前,面對不斷涌現的優質網絡視頻內容,CMMB業務已經迅速被邊緣化,據艾媒咨詢調查,其移動終端用戶占比已低于5%。“從純經濟收益角度,中國移動對CMMB的巨額投資將隨著CMMB業務的邊緣化而變得意義有限,而與人民網打造的盤古搜索影響力也尚未顯現,這兩筆資本投資總體而言失大于得。”分析人士指出。
對外擴張屢屢碰壁
中國移動并不只滿足于國內市場的開拓,在全球化浪潮下,其也在試圖成為國際主流運營商。目前,中國移動在中國港澳臺及國際市場上也屢屢進行投資,包括收購香港萬眾公司(現中國移動香港公司)在港開展電信業務,收購巴基斯坦電信公司參與巴基斯坦電信市場爭奪以及嘗試入股臺灣遠傳電信。
但中國移動的國際化之路走得并不順暢,其在巴基斯坦收購的辛姆巴科公司7%的市場份額遠低于20%~25%的期望值。這暴露出中國移動實踐國際化運營時,對當地運營政策、用戶消費習慣等關鍵因素準備不足,此外,未及時在市場策略以及用戶策略上體現本土特色也導致了公司無法快速發展。
另外中國移動嘗試入股臺灣遠傳電信的交易在中國臺灣因政策管制而受挫。“中國移動入股遠傳電信的目的之一是希望通過合作學習了解3G網絡運營經驗”,分析人士表示,“但受限于臺灣當局的限制,合作拖延長達2年之久仍未達成,中國移動的這一目標已完全落空。”
但是中國移動香港公司背靠中國移動母公司卻呈現出快速發展勢頭。據了解,目前中國移動香港公司已建設FDD-LTE網絡并對外提供服務,對大陸推廣LTE業務形成了示范效果。
“雖然中國移動在對外擴張中屢屢碰壁,但是其在碰壁過程中獲得了寶貴的國際化運營經驗,包括如何與外國政府進行溝通,如何對待本地員工,如何根據所在地情況制定運營戰略等。而這些經驗,對于立志成為國際運營商的中國移動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相關受訪人士表示。
聯通、電信冷眼旁觀
相對于中國移動在資本市場火熱朝天的動作,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則顯得相對沉默。
據了解,截至目前,除了中國電信在美國和加拿大等地直接設立分公司外,未有其它資本運作動作。
對此,受訪專家指出,這一方面與兩者資金的相對短缺相關,另一方面也與其戰略重點不同有關。
“從2012年上半年財報即可看出,電信、聯通兩家營收總和仍不及移動,利潤總和更是不及移動的1/5,這種情況下,電信和聯通并沒有充足的資金用于收購,尤其是中國電信今年光網城市投入巨大,其較難效仿移動頻頻投資與布局;同時,事實上,電信和聯通現階段也沒有移動如此迫切的投資需求,以中電信為例,其有線加無線的3G布局策略較為合理,目前也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階段其主要的任務是夯實基礎、擴大3G優勢,與中移動尋找未來盈利突破口的目標不同。”業內專家梁既白表示。
來源:通信世界網-通信世界周刊 作 者:陳琛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