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云2.0發布 云落地步伐加速


    時間:2012-08-29





    自中國移動實施大云計劃以來,其云平臺的構建已逐步完善,在第六屆移動互聯網國際研討會期間,中國移動發布了大云2.0。繼大云1.0/1.5版本之后,大云2.0的發布將中國移動的云平臺進一步推向商用。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曉慶也就此表示,大云1.5版本現已在很多領域得到了有效的應用,而2.0版本不僅表明中國移動的整體技術水平大幅提升,同時進一步縮小了與Google、亞馬遜等相關產品的差距,逐步走向商用。

    中國移動近年來不斷加快向移動互聯網滲透的步伐,而“大云”正是其為助力移動互聯網轉型、實現IT支撐系統升級而實施的云計算創新研發計劃。中國移動研究院業務支撐研究所所長孫少陵指出,在總體框架下,中國移動大云平臺已經形成云計算IAAS、大數據/分析型PAAS、交易型PAAS、云計算運管管理4大研發方向,完成14項產品研發,包括大數據平臺、對象存儲系統、并行計算系統、海量結構化存儲系統、彈性塊存儲、云計算管理系統、彈性計算系統、并行數據挖掘工具、搜索引擎、云存儲等內容。

    大云2.0的三大亮點

    據了解,中國移動云計算技術架構涵蓋了“四層兩域”:服務域包含資源層、平臺層、應用層,管理域包含云運營管理和云資源池管理。大云的所有產品組件均定義開放接口,可實現與其他產品的集成,由此確保了對于不同產品的有效兼容性。

    孫少陵介紹,“大云”2.0針對1.5已有產品進行了深度優化,主要包括功能完善、性能優化、易用性優化、可管理性優化等工作,同時“大云”2.0產品還實現了對各種企標、規范的支持,形成中國移動云計算示范產品。在產品創新方面,大云2.0主要新增了三大產品:圖計算平臺、分布式NoSQL數據庫(BC-KVDB)、分布式關系數據庫(BC-RDB)。

    大云圖計算平臺是基于BSP的并行計算框架,主要針對PageRank、社交網絡分析等網狀數據的分析和挖掘,同等情況下,比MapReduce并行計算框架的效率高100%~800% ,該平臺可以用于大數據系統的挖掘等私有云系統的建設。

    大云分布式NoSQL數據庫定位于鍵值對型數據的管理和訪問,提供靈活的schema定義、高效的讀寫操作、高并發支持,強一致性和最終一致性支持,同時還將兼容現有主流的NoSQL訪問接口。它既可以當做非關系型數據庫系統用于私有云,也可以當做服務用于公眾服務云。

    大云分布式關系數據庫定位于關系型數據的管理和訪問。BC-RDB基于MySQL集群技術,實現了自動數據分區、分布式事務管理、讀寫分離、數據同步等能力,目標是替代現有主流交易型數據庫。該數據庫主要目標用于私有云系統。

    大云落地南方基地

    中國移動在進行大云技術創新的同時,也在積極推動大云的相關落地工作。據悉,隨著中國移動的持續投入,大云的應用逐年豐富,產品成熟度穩步提高。孫少陵透露,大云平臺已在盤古搜索、WAP/彩信雙業務云資源池、黑龍江無線城市、福建政府外網、天津河西區電子政務等商業系統以及研究院大規模實驗室、南方基地云計算實驗室等項目中得到廣泛應用,部署了超過3000臺服務器,裸存儲容量約15PB。

    作為中國移動云計算的根據地,中國移動南方基地通過大力開展以云計算為代表的新技術研究和實踐工作,著力建設了服務廣東、輻射華南、面向全國的“云計算應用先行示范區”。南方基地相關專家介紹,通過2011初以來的驗證測試、孵化創新,自2012年,南方基地終于實現了大云產品的大規模部署。同時檔案、教育、交通等行業應用都對大云表示濃厚興趣。



    目前南方基地正在對公共服務云進行內測,運行平穩,預計今年下半年可以上線運營;而一級私有云則已經承載了WAP和MMSC雙業務資源池,運行穩定。上述專家指出,大云產品大幅降低了建設成本,可以有效提升運營商的競爭優勢;大云結合電信級運營與保障需求,與實際需求具有較高的匹配度;大云產品開放性較強,能夠持續快速的優化技術方案以適應市場需求。

    除此之外,在建設大云平臺的過程也需要進一步完善售后維護支撐體系;加大推廣,讓更多項目使用大云,更多的集成商熟悉大云;進一步完善IT運營的功能,強化資源管理、流程管理等。

    Link:

    大數據——新的生態系統

    現在大數據已經不僅僅是指大量的復雜數據或某一些技術,它正在快速演變成新的生態系統。Hadoop等技術最早誕生于互聯網公司,并逐漸走到企業和行業中去。技術本身的輻射會要求更多的人員掌握、應用這些技術,這就需要一個社區,不管是開源還是商業的,需要合作伙伴進行培訓來掌握這些技能。同時,現在需要在各個行業實現一些最佳實踐,這些最佳實踐會引領行業的技術和應用的走向。在有了最佳實踐后,帶來的最大轉折點便是根據最佳實踐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Intel亞太研發有限公司數據中心軟件部研發團隊經理 孫元浩

    大數據——來的是狼還是羊?

    大數據時代到底是“羊來了,還是狼來了”?目前大數據有個重要的特點,即用傳統分析工具難以處理大數據。大數據所帶來的挑戰首先是數據量的爆炸式增長,如潮水一般涌來的數據量為分析系統帶來了較大的壓力。第二是數據傳輸的速率受限于硬盤性能的緩慢提高,根據摩爾定律計算機的硬件性能每18個月會翻一番,但硬盤的傳輸速率并沒有質的飛躍。第三是數據的類型變得尤其復雜,傳統分析方法在應對半結構化、非結構化數據時,存在局限性。針對數據量爆炸式增長,可以采用“簡單粗暴”的方法,用更多更強大的軟硬件手段解決數據量的增長。

    —ebay軟件工程師 趙晟

    云應用進入垂直領域新時代

    云應用已經在新一代互聯網技術背景下,成為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現在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已成為服務于社會并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礎設施平臺,在這個平臺之上各類應用具有蓬勃發展的廣闊前景。這包括未來在云技術應用領域的融合將是跨區域、跨組織、跨人群和跨不同用戶的融合。同時,目前互聯網的業務已經從傳統單純的娛樂消遣型,包括信息媒體、圖片和流媒體業務等,轉向成面向生產服務型的業務(如證券服務),從而帶來實際的用戶的價值。而且隨著端到端業務發展,端到端的業務將會成為未來移動互聯網主要的平臺。所以云應用將會進入到垂直領域的新時代。

    —東軟 李峰

    微模塊化解傳統數據中心挑戰

    傳統的數據中心建造的方式存在多種壓力和挑戰,這涉及數據中心運營成本、數據中心適應用戶需求的能力(尤其是對于互聯網公司,變化速度非常快,數據中心的建設須滿足敏捷性)、建筑與IT的規劃、風險的控制(傳統的數據中心建設的方式都是通過工人實現,現場質量難以控制)、施工界面的交叉管理、交付周期延誤等。而微模塊的發展思路將是解決這些問題的一個方式。微模塊可以提供標準供配電接口、制冷接口,以及網絡接口。同時也可以解決傳統數據中心建設過程中不同廠商進風方式、功耗不同等問題。

    —騰訊IDC運營中心副總監 朱華


    云計算軟件助力數據中心節能減排

    數據中心的建設關系到一個公司核心競爭力。數據中心的技術圍繞著降低能耗、減少總的擁有成本,和提高公司的業務反應能力這三個方面展開。而數據中心的技術是結合一系列的增量型創新和觀念上的突破,不是靠一兩樣革命性的技術突破,而這個過程也才剛剛開始。同時數據中心技術融合了服務器、機架、供電、備份、冷卻、機房環境等一系列的技術,其中更關健的是網絡、云計算軟件等對數據中心節能減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大型數據中心還牽涉到管理維護自動化等課題。

    —中國移動研究院美研所高級技術專家

    Robert Chen

    運營商云計算數據中心面臨四項挑戰

    運營商云計算數據中心網絡由三部分組成,即云內互聯、云間互聯、云端互聯。目前在技術上面臨四個挑戰:一是在數據中心網絡資源領域,體現在單一超大型數據中心網絡、省內數據中心資源整合、超大型數據基地干線互連等;二是網絡和動態虛擬計算資源的動態調配,這涉及到網絡自身的虛擬化的建設和改造;三是可運營和可管理性,網絡規模越來越大,擁有上萬個實際端口的網絡如何管理,如何保障云到端的電信級云服務業務的質量,這些都需要考量;最后是云計算的網絡安全建設,云計算的安全應是通過動態的資源調配,以租賃性的形式把安全作為一種服務提供給用戶,動態分配防火墻的資源,同時防火墻可以靈活擴展,并且通過統一管理的經驗完成。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