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轉型大幕開啟 機遇與挑戰中提速


    作者:孫永杰    時間:2012-08-28





    在2G時代,中國移動曾占據了中國無線通信市場的絕對主動權,其擁有覆蓋最深、最廣的2G網絡、超過2/3的手機用戶。然而,隨著市場格局與競爭形勢的變化,中國移動多年積累的優勢已逐漸弱化,并面臨更加激烈、嚴峻的全方位挑戰。

    隨著ICT變革的不斷深入,傳統通信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數據流量爆炸式增長,使運營商的網絡面臨巨大壓力。據了解,中國移動近幾年來的數據流量增長率均超過150%,預計未來幾年還將保持這種速度。流量增長雖然給運營商帶來了一定的收入,但也給運營商帶來了巨大的網絡投資壓力。

    另一方面,互聯網業務對傳統電信業務的替代,使運營商面臨“啞管道”風險。從全球范圍來看,傳統電信業務出現增長放緩趨勢。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正在加速替代通信業務,不僅體現在傳統的語音業務上,也體現在短信、彩信等增值業務方面。隨著業務替代的加劇,運營商管道化現象嚴重,管道價值呈現逐步降低趨勢。

    另據中國移動近日公布的財報顯示,2012年上半年,中國移動營收達2665億元,同比增長6.6%;凈利潤622億元,同比增長1.5%;凈利潤率為23.3%,同比降低1.2個百分點。盡管依靠用戶規模效應的發揮,中國移動的業績持續增長,且在業內依然占據領先優勢,但面對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以及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加快戰略轉型已成為中國移動的必然選擇。

    四網協同 構筑智能管道

    作為電信運營商,無論在何時,網絡都是一切的基礎。而作為核心競爭力中最為核心的網絡資源,中國移動明確認為,應該通過四網協同策略來保持在移動通信領域的領先地位,同時以基于四網協同的智能管道來滿足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多樣化需求和迎接相關企業的挑戰。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董事長奚國華在日前舉行的“2012(第六屆)移動互聯網國際研討會”上指出:“構筑智能管道,就是以管道為基礎,大力開展流量經營,為客戶提供快捷、方便、高效的上網體驗,構筑好用、易用、智能的信息傳送管道。”

    在明確上述定位的基礎上,加強四網協同,使得每張網絡各司其職,就能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做到網絡效率最高、成本最低,這是四網協同的最終目標。

    對此,業內認為中國移動此舉具有前瞻性,不僅適用移動,對聯通和電信而言亦是如此。但也有專家稱,四網協同不過是中國移動在3G時代,與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競爭不利情況下為保用戶的權宜之計,因為與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3G相比,無論是在網絡、終端還是應用上,中國移動已經失去了2G時代的領先優勢。并且四網建設和運營費用巨大,在具體實施中會遭遇很多困難,能否最終如中國移動所愿仍存變數。

    “四網協同成功的關鍵在于‘協同’,除了網絡基礎設施資源,人員也應該進行互補和優化。而在建設上,應根據不同時期、不同項目、不同場景進行四網優先次序劃分,不能毫無中心,虎頭蛇尾;網絡質量是用戶忠誠度的保證,應以用戶體驗和需求為核心進行網絡規劃,最后多舉措提升網絡利用率來強化全業務發展。”與會業內專家向記者表達了對中國移動四網協同發展的思路和看法。



    開放平臺 聚合移動互聯產業資源

    在2G時代,電信運營商是產業鏈上的絕對霸主,他們與內容提供商(CP)和服務提供商(SP)之間是主次關系。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更多的CP和SP也擁有千萬級的用戶,他們對于電信運營商的依附性不再那么強,并且已經有“資本”選擇與哪個電信運營商合作。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移動選擇了“開放”之路。中國移動以“MM”、“飛信”和“無線城市”為入口,“MM”服務開發者,可向合作伙伴提供開放能力池、終端池、操作系統池等;“飛信”面向消費者,包含飛信開放平臺、融合社區、彩云和飛聊4個部分。通過聚合九大產品基地的內容和能力,提供移動互聯網產品。而無線城市則是聚集各方資源和應用提供民生服務。

    “搭建開放平臺,就是創新合作共贏的商業模式,集中搭建聚合的內容型平臺、開放的能力型平臺,引導產業鏈為客戶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業務和應用服務。”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董事長奚國華在“2012年移動互聯網國際研討會”如此解釋中國移動的開放平臺。

    業內專家認為,中國移動開放平臺的目的在于構建一個良好的移動互聯網生態鏈,聚集市場優勢。目前,中國移動針對移動互聯網業務在全國設立了九大業務基地,進行全面布局,力求覆蓋新業務、新媒體、新應用等。基地即平臺,中國移動正在努力轉變角色,從“管道”提供者變為平臺運營者。

    雖然中國移動的開放平臺在聚合移動產業鏈資源方面取得了不小的進展,不過業內還是抱有更高的期望。例如作為中國移動開放平臺重中之重的移動MM ,雖然數量龐大,但創收能力偏低,尤其是該平臺開發者獲得營收的能力還亟待提高。

    “針對中國移動各開放平臺營收偏低的現實,除了所謂資金、政策的扶持外,如何讓眾多開發者在中國移動平臺上獲得更多的營收將關系著這些平臺發展的持續性和開發者的參與熱情。”某開發者在研討會的開發者論壇中對記者表示。而有關專家則建議:“移動MM要在不斷促進收費應用的精品化,保證收費應用的良好發展的同時,加強對免費應用開發的促進,以保證應用商店的規模不斷發展。”

    特色業務 發揮自身優勢

    針對移動互聯網的崛起,早在2000年中國移動就推出了移動夢網模式,2005年又開始了基地化運營模式探索,經過7年努力,中國移動形成了娛樂、社交、應用商店、位置、電商等近40項特色產品和服務,并且在各自細分領域開展了一定的探索。可以說,中移動這些年一直以不同的模式打造自己的特色業務。

    “打造特色業務,就是充分發揮運營商優勢,有選擇地形成業務先導、品牌統一、價值創新、競爭力強的核心業務。中國移動不斷深化與信息內容服務企業合作,創新業務形態,推出了飛信、手機報、手機閱讀、手機音樂、手機視頻、手機游戲、手機動漫等形式多樣的移動互聯網業務產品,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董事長奚國華在本屆研討會上表示。

    除了上述已有的產品和服務,中國移動在本屆研討會還宣布通過自己的“彩云”業務,向個人云服務領域拓展,并以此集成各領域的業務產品。

    “用戶對號碼、短信、圖片、視頻、音樂等信息資產的安全保存與便捷管理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而運營商在該領域具有先天的專業優勢。”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數據部副總經理沈紅群表示,中國移動已于今年8月初面向用戶試點推出“彩云”業務,并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商用。

    “與蘋果等公司推出的類似業務有所不同,中國移動推出的‘彩云’業務可支持Android、iOS、Windows Phone、Symbian等多個操作系統,面向所有移動互聯網用戶,覆蓋的終端超過500款。”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院長黃曉慶補充道。

    “但是,面對蘋果、谷歌、微軟及眾多終端廠商各自推出的云服務,中國移動此次新增的‘彩云’業務,其差異化和優勢并不明顯,重要的是盈利模式尚不得知。”與會某分析師對記者表示。

    另外,雖然中國移動的特色業務覆蓋了幾乎當前移動互聯網的主流應用,但多數仍處在不盈利或微利階段,未來如何做到重點業務突出,加快盈利的步伐,將關系著這些業務的生存和發展。

    友好界面 業務與終端深度匹配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展現友好界面,就是以終端和客戶端為依托,終端與業務的深度匹配,為客戶提供友好的業務界面,這些是決定用戶移動互聯網體驗至關重要的一步。

    為此,中國移動推出了各種特色業務客戶端,同時積極引導終端企業推出適應移動互聯網服務要求的智能終端,特別是在TD-SCDMA終端方面,已基本實現與其他制式產品“同質、同價、同時”發展。

    例如一直為業內關注的TD終端方面,進入2012年以來發展非常迅速。

    “上半年TD合作伙伴超過300家,1~7月份送工信部入網測試的手機達到202款。另外除了傳統合作伙伴,像金立、步步高這些公開市場的主流品牌,也在積極打造TD-SCDMA終端。此外,今年高通、MTK和MSTAR推出TD芯片,TD芯片生產制造商會超過8家。到今年年底和明年初有10款以上支持TD普及性智能芯片出現,對智能終端普及將起到加速和推動作用。”中國移動終端公司總經理助理唐劍峰在本屆研討會上表示。

    另據記者了解,實際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以三星Galaxy SII、中興U880等明星機型推出為標志,TD終端已逐漸能做到與其他制式終端“同時、同質、同價”三同步上市。特別是近期三星Galaxy SIII、HTC OneX、華為P1等高端機型強勢推出,證明TD終端產業鏈已基本成熟。

    事實上,國內在移動互聯網產業和終端方面的變革也在加速。盛大、百度、360、小米這樣的互聯網公司也已推出支持移動互聯網服務的手機,打造移動互聯網和終端產業的融合,同時,由于經濟環境影響而導致整體終端市場增速放緩,未來終端的競爭勢必更加激烈。這些都是中國移動未來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轉型進行時 挑戰猶存

    通過本屆移動互聯網國際研討會,處在后互聯網時代的中國移動已經開始了自己的戰略轉型之路,并且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不可否認的是,從“移動通信專家”到“移動信息專家”,再到“移動改變生活”的戰略定位和轉型事實上還處在第二階段,且第二階段也未能獲得業內的完全認同,因為這不僅是字面的差異,而是運營理念的改變與創新。

    重要的是,前期的轉型或多或少出現了問題。例如前期推行的基地模式,由于基地公司往往掛靠在某一省分公司之下,除了個別具有較好市場成熟度(如無線音樂業務等)的業務在全國能夠保證推廣,相當部分業務只能在基地所在的本省分公司得到大力推廣,限制了其價值的發揮。同時,受限于整體運營格局的限制,基地由各省公司直接掌控,集團缺乏對基地的直接管理手段,導致某些腐敗現象的出現。

    此外,中國移動自己研發的手機操作系統OPhone以及相繼推出的飛信、Mobile Market等,大部分項目還處在投入期,有的項目進展緩慢,且面臨對手的競爭。根據易觀智庫數據顯示,中國移動Mobile Market的應用總數雖然仍在三大運營商之中遙遙領先,但增速已有所放緩,6月份中國聯通的沃商店應用數量增速已經超過中國移動Mobile Market。

    最后,對于中國移動四網融合中領先對手的TD-LTE的建設和領先性,業內也存在質疑。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中國傳統通信市場中的領頭羊,中國移動戰略轉型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且注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盡管如此,中國移動還是堅定地走出了這一步。而面對上述的問題和質疑,其也在發展中不斷調整和改變。例如從“基地模式”向互聯網公司模式的轉變;投資科大訊飛等,無非是讓自己的轉型更加開放、高效和豐富。惟有如此,中國移動才能將轉型中遇到的挑戰轉化為機遇。

    來源:通信世界網-通信世界周刊 作 者:孫永杰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