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移動戰略轉型經營數據流量:云業務年底商用


    時間:2012-08-23





    移動互聯網產業的高速增長,正在對傳統電信行業帶來巨大沖擊,業界甚至視之為又一次“工業革命”。

    面對數據流量爆炸式增長所帶來的壓力,電信運營商應該如何做好數據流量經營?如何應對互聯網業務的替代?如何維護通信行業的價值?

    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給出的答案是“16字戰略”:智能管道、開放平臺、特色業務、友好界面。

    產業格局已變

    “當前,ICT產業正在經歷顛覆性的革命。”奚國華在出席第六屆移動互聯網國際研討會時再次強調,在這場革命過程中,智能終端和云計算的運用正在加速推進IT和CT的融合,并促進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

    這一變化對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極為直接——移動互聯網不斷催生新的產業形態,信息服務、移動社交、數字出版、移動商務等新的產業開始發展,電信服務和互聯網服務逐步走向融合。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的手機網民規模已經達到3.88億戶。隨著用戶數量的不斷增加,人們的生活、生產都發生了全新的變化,經濟、社會、文化也隨之受到影響。

    這一系列變化及其所產生影響,對傳統電信運營商意味著什么?在奚國華看來,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對于運營商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奚國華認為,隨著新技術、新領域、新服務、新模式的不斷完善,移動互聯網用戶將不斷增長,應用開發和信息服務也將進入全面發展的階段。在此之下,無線上網業務將日益成為拉動運營商收入增長的重要力量,并為運營商帶來發展機遇。

    來自國內三家運營商及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的相關數據顯示,從2009年底至2012年上半年,國內3G用戶數、無線上網流量、智能終端出貨量占比等關鍵指標都在持續快速增長,移動互聯網正在成為國內運營商新的增長引擎。

    以中國移動為例,在該公司2009年的數據業務收入中,短信及話音增值業務的收入之和占比超過了50%。而在2012年上半年,無線上網業務收入在其數據業務收入中的占比達到38%,位居第一,其次是應用及信息服務收入,此前收入占比排首位的短彩信業務則降至第三位。

    上述數據意味著,在數據流量高速增長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無線上網業務收入、應用及信息服務收入將成為運營商數據業務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不可回避的是,全球運營商都面臨著數據流量爆炸式增長的巨大壓力,同時,互聯網業務也加劇了傳統運營模式轉型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做好數據流量經營,如何應對互聯網業務的替代,如何維護通信行業的價值,成為全球運營商共同面臨的難題。

    運營商如何應對

    奚國華認為,順應產業變革方向和移動互聯網規律、加快推動戰略轉型,是傳統電信運營商在新形勢下謀求變革、實現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據了解,中國移動的產業變革之路已從十年前的移動夢網模式,走向如今的業務基地模式。目前,該公司已經形成包括娛樂、SNS、應用商店、位置、電商等近40項產品的九大基地業務平臺,并在各細分領域展開了一些探索。

    “移動互聯網浪潮對運營商的戰略轉型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國移動數據部副總經理沈紅群認為,隨著移動電話普及率的不斷提高,話音業務增長空間減小,短彩信業務增長放緩,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同時,數據流量爆發式增長帶來網絡壓力,移動互聯網應用的興起加劇了運營商淪為“啞管道”的風險,傳統電信運營商的管理模式受到嚴峻挑戰。



    基于此,中國移動在2012年正式提出了“構建智能管道、搭建開放平臺、打造特色業務、展現友好界面”的移動互聯網發展總體戰略。

    據沈紅群介紹,中國移動已經通過移動MM、飛信、無線城市三大業務入口,向用戶提供無線音樂、手機視頻、手機游戲、手機閱讀、手機報、手機動漫、12580等相對豐富的數字內容下載,以及位置業務、手機支付、物聯網等功能型業務。

    與此同時,中國移動還計劃通過“彩云”業務,向個人云服務領域拓展,并以此集結各領域的業務產品。

    “用戶對號碼、短信、圖片、視頻、音樂等信息資產的安全保存與便捷管理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而運營商在該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專業優勢。”沈紅群透露,中國移動已于今年8月初面向用戶試點推出了“彩云”業務,并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商用。

    另據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曉慶介紹,與蘋果等公司推出的類似業務有所不同,中國移動推出的“彩云”業務可支持Android、iOS、Windows Phone、Symbian等多個操作系統,面向所有移動互聯網用戶,并具備電信級的安全管理機制以及容災備份方案。

    按照中國移動的計劃,“彩云”業務在第一階段將重點實現面向個人的云存儲服務;第二階段將重點促進自有業務的云化,為中國移動各基地輸出基礎存儲能力,使中國移動各項業務在云端統一展現;第三階段將面向第三方開放云端存儲基礎能力,為產業界的云計算服務提供資源。


    來源:網易科技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