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快速增長的云計算市場當中,除了三大央企電信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騰訊作為中國互聯網企業中的佼佼者,也將成為引領中國云計算市場的一支重要力量。
近年來,騰訊投入了大量的資源進行云計算數據中心的建設,致力于云計算相關技術的研發工作,并取得了不錯的成就。2011年年底,在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三部委發起的支持資金總額達到15億元的12個云計算示范項目當中,騰訊也是國家專項資金的受益企業之一。
騰訊在全國都建有數據中心,最大的數據中心集中分布在深圳、上海和天津。近年來,隨著云計算技術的日益普及,騰訊也在大力建設云計算數據中心,力爭走在國內云計算市場的前沿。僅在2011年的短短一年時間里,騰訊就發起了幾個大型的云計算數據中心項目。
2011年4月,為滿足業務日益增長的需求,騰訊將天津研發與數據存儲中心的總投資額追加到35億美元,預計竣工后總面積將達到9萬平米,服務器總容量將達到20萬臺。這將成為騰訊的全國性云計算中心之一,為全國的互聯網用戶以及第三方企業提供云平臺綜合服務。
天津還只是騰訊部署云戰略的開始。隨后,它還在全國大規模建設云計算數據中心。2011年8月,騰訊與上海市政府就在上海市青浦工業園區建立騰訊華東云計算中心和電子商務基地簽署投資合作框架協議。擬建的騰訊云計算中心將成為亞太地區最先進的云計算和云存儲基礎設施服務平臺之一。
2011年9月,騰訊宣布計劃在重慶兩江新區投建總量為30萬臺服務器的云計算中心。相關負責人透露,該云計算中心預計分3期建設,首期投入10萬臺服務器,最終達到30萬臺。隨后,2011年12月,騰訊的深汕云計算數據中心舉行了奠基儀式。這是一個總投資額為20億元的國家級云計算示范工程,總用地面積達20萬平方米,服務器達20萬臺。全部建成后,它將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云計算數據中心,為華南地區數億互聯網用戶提供優質服務。
騰訊一直致力于建設低成本、環保節能的云計算數據中心。據悉,目前騰訊最大的云計算數據中心--天津的云計算數據中心,是國內最早采用空氣自然制冷技術的數據中心之一,并大規模采用了水側自然制冷技術,并結合使用自主研發的新型低功耗服務器,在全年的大半年時間里可將PUE水平保持在1.38~1.45左右,PUE年均值保持在1.5以下,遠遠高于國內數據中心的平均能效水平。此外,該數據中心還實現了數據中心服務器和交換器等設備的自動化運營,從而大大降低了人力和運維資本。
據騰訊相關人士介紹,作為規模化數據中心(2萬臺服務器或以上)的運營商,騰訊采用了服務器操作系統(0/S)自動化部署技術,提高了數據中心的運營水平,并節省了大量的人力運維成本。騰訊還采用了微模塊數據中心技術,可將數據中心的建設和運營成本降低10%左右;此外,還采用了高壓直流電技術,相對于傳統的不間斷電源系統,該技術可減少電力轉換過程中的電力損失,提高電力系統的可靠性,并將電力成本降低10%左右。
騰訊致力于成為國內云計算市場內的領先者,并不斷進行相關技術的創新和研發工作。早在2010年7月,騰訊就宣布與美國網微公司(Novell)一起在深圳研發互聯網數據中心云計算平臺。騰訊云平臺整合了亞馬遜和谷歌云的優點,整合了亞馬遜和谷歌云的優點,著重發力建設海量運維能力、海量計算和存儲能力、海量數據分析能力、自動化搬遷和跨IDC部署能力,保障用戶、平臺和應用安全的能力,以及支付營銷和客戶服務等技術能力。
騰訊也一直走在云計算自主創新的前沿。迄今為止,該公司已經獲得了29項云計算相關的專利技術。此外,騰訊還參與了信息產業云計算的標準化工作,牽頭編寫了《云計算PaaS平臺接口規范》,及參與了多項標準的制定。
騰訊的相關負責人對中國云計算市場的現狀也做出了自己的評價--雖然中國的云計算市場發展迅速,但是云如何落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許多的云計算運營商,如百度云、阿里云等,都很大程度是為了滿足自身業務的需求,而如何面向更為廣闊的市場,實現規模化的商業使用,這仍然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
來源:機房360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