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第二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126.5億元,增長速度超過100%,移動網民規模超過3億人。但專家及業內人士表示,移動互聯網行業面臨盈利模式不明晰和行業環境不成熟的雙重困境,亟待突破發展瓶頸。
移動互聯網“很火” 市場規模超百億元
深圳盒子支付聯合創始人吳松說,2010年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移動互聯網元年,到2011年,提及移動互聯網,人們耳邊充斥著“藍海”“爆發性增長”“掘金點”“投資熱潮”之類的詞匯,移動互聯網成為最炙手可熱的話題,并帶來無數追隨者。
火熱的市場吸引了數以百萬計的創業者投身其中,期望在“遍地黃金”的移動互聯網領域分得一杯羹。根據艾瑞咨詢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第二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126.5億元,同比增長108.9%。
“浩浩蕩蕩百萬大軍齊創業,這是市場潮流,現在大家創業如果不做移動互聯網就顯得過時。”吳松說。這個26歲的年輕創業者和他的團隊在2011年開發出一款移動支付軟件“盒子支付”,并取得不錯的成績。
吳松分析認為,由于云平臺的出現,以及以開源社區的成熟,讓移動互聯網創業的技術門檻降到極低,同時,創業成本也降至歷史新低,“PC互聯網時代創業對硬件、軟件要求很高,而現在只要幾個人寫個App手機應用程序,拿到網上賣就可以了,創業成本從以前的千萬元下降到百萬元、十萬元甚至更少。”
同時,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加速普及,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快速增長。艾瑞咨詢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第二季度,中國互聯網網民規模為5.38億人,移動互聯網網民規模為3.88億人。
深圳創娛網絡首席執行官劉志華說,移動終端不斷普及,就會產生越來越多App用戶,并由此帶來巨大的機會,移動互聯網潛力無限。
盈利模式尚不明晰 局部惡性競爭加劇
然而,與移動互聯網的火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行業依然是賺錢艱難。統計結果顯示,截至2011年11月底,中國手機應用開發者總數約100萬人。在這100萬的手機應用開發者中,實現盈利的僅占13.7%,虧損的占64.5%,持平的為21.8%。
深圳盒子支付聯合創始人吳松認為,因為沒有很好的盈利模式,創業者短期內很難盈利,必須依靠風投持續輸血,快速占有市場、擁有大量用戶及流量。可不是所有人都能獲得資本的青睞,很多資金緊張的草根創業者在苦苦煎熬,很多人無奈地離開了這個戰場。
深圳八零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吳統威認為,國內大部分移動互聯網從業者沒有從國內環境去分析市場,而是遵循國外發展趨勢,照搬國外商業模式,必然出現水土不服。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媒體專業講師Bernard說,目前移動互聯網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付費下載、廣告、游戲和電子商務,但這些模式在中國內地目前看來都不太奏效。一方面,國內的付費意識還處于萌芽階段,通過付費下載獲得收入的方式顯然行不通。移動數據監測公司App Annie在上個月公布數據顯示,iOS蘋果操作系統市場中,中國區App下載量排名全球第二,但平均每個應用收入僅有0.03美元,幾乎只有美國用戶的十分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移動終端的屏幕比較小,使用時間都是碎片的時間,廣告價值沒有PC互聯網那么大,移動互聯網要獲得廣告主認可尚需時日。手機上的輕量級游戲的收費問題在國內仍沒有很好地解決。
專家認為,成熟的盈利模式是建立在成熟的市場環境里的,但目前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的市場環境并不成熟。深圳創娛網絡首席執行官劉志華說,大量資金流入移動互聯網行業,在利益驅使下,一些缺乏遠見的應用開發商們開始走旁門左道:盜版、刷量、拼色情,導致行業環境亂象叢生。
廣州微窩公司首席執行官錢科銘說,誰最熱門,誰就會被山寨,這在很多行業都是定律,App同質化在當下的移動互聯網行業是很普遍的現象。開發者一窩蜂撲向某個熱門領域,局部惡性競爭加劇,使盈利幾乎成為不可能。
同時,“刷量”行為在這一行業也相當普遍,還有的開發者甚至將涉黃的內容快速打包成一個手機應用并加入廣告。深圳盒子支付聯合創始人吳松分析,開發者需要產品有好的排名來吸引投資,于是他們通過“刷下載量”讓一款應用迅速上位。錢科銘認為,刷榜對其他App開發者們是不公平的,并且不足以支撐一個產品擁有較長的壽命,是一種非常短視的行為。
不要一味趕潮流 差異競爭尋求盈利
目前,國內移動互聯網的投融資正從2011年的瘋狂趨于冷靜。專家及業內人士建議,移動互聯網行業要加大產品創新力度,精細化運營及推廣,在差異化競爭中尋求可持續的盈利模式。
深圳盒子支付聯合創始人吳松說,移動互聯網創業者在選擇創業機會時要需要創新,不要一味趕潮流,注意避開巨頭。行業巨頭在資金、技術、運營能力及用戶規模上方面有著中小型移動互聯網公司不可望其項背的先天優勢。
吳松表示,產品創新是重中之重,在同質化競爭的背景下,移動互聯網創業者需要找到差異化的東西,來增加用戶粘度。如果要繼續在這個領域堅持,就要把精力放在創新產品上,不只是砸錢刷排名、做廣告。
廣州微窩公司首席執行官錢科銘認為,從投資角度分析,現在的競爭環境下,要拿到投資,產品必須有創意,模式上、用戶上必定需要有特點。
業內人士認為,“三分產品,七分運營”,創業者要盡可能多地了解用戶需求和反饋,不斷迭代,持續改進。精細化運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比對手更有耐心。同時需要重視推廣,互聯網的推廣基本靠百度,但移動互聯網的渠道分散,得利用最有效的渠道去推廣。
針對多位企業負責人“我們考慮的是如何把產品做好,還沒有開始考慮盈利模式”的說法,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媒體專業講師Bernard指出,這樣的思維方式有著致命的缺陷,暫且不說無數“死”在艱難用戶積累階段的產品,即使擁有很多用戶的產品,如果沒有合理的盈利模式,一樣會失敗。
Bernard提醒說,現在的移動互聯網的狀況與十來年前的PC互聯網時代相似,行業重新洗牌將不可避免。2000年PC互聯網出現了瘋狂的泡沫,企業賺不到錢,但很容易拿到投資和上市。泡沫破滅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如果一個創業者只有五年后如何賺錢的藍圖,卻不考慮這兩年如何生存,那么失敗幾乎是必然。所以,創業者要盡早考慮盈利模式,賺取早期生存資金。
來源:新華08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