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設備商集體衰退:上游拯救成偽命題?


    時間:2012-08-06





    諾基亞西門子大幅裁員、中興通訊發出半年業績預警、阿爾卡特朗訊發布全年業績預警,五大通信設備商上半年的收成并不樂觀。業內人士用“窒息性下滑”、“集體衰退”、“六月寒”等字眼來形容設備商們半個財年的表現。

    利潤下滑標志著行業發展趨勢的改變,更危險的信號還在后面。一方面,運營商固定投資逐漸走向精細化,資源向運營管理傾斜,投入減速改變了商業邏輯;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云計算方興未艾,通信設備商傳統業務受到的沖擊更為明顯。

    戰略轉型成為通信設備商的唯一出路。但是,“如何轉”又稱為一個新的問題,許多廠商已經先期進行了嘗試,鮮有成功。是從B2B轉向B2C還是從“輕終端、重中心”轉向“重終端、輕中心”?是從硬件產品提供商轉向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還是從傳統電信領域專向企業網?

    集體衰退成定局?

    上半年,五大通信設備商財報一片飄綠,鮮有亮點。

    全球頭號通信設備生產商愛立信前不久發布二季度的財報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該公司銷售額僅同比增長1%,但凈利潤卻同去年大幅下降63%,下滑到只有1.72億美元。

    與此同時,中興通訊發出業績預警,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60%-80%;諾西、阿朗則面臨運營虧損。

    不過,中興上半年“多點開花”實在是與“業績預警”難以聯系在一起。在2012年CDMA一期集采招標中,中興通訊獲得大額訂單,為全國12個省份、超過220個城市進行CDMA網絡擴容和優化,總金額接近18億元;智能終端發展如火如荼,第二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達800萬部,同比增長300%,成為第五大智能手機提供商……

    唯一的亮點在于華為。盡管華為上半年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5.1%,但營業利潤不及去年同期。不過,這也是華為在2011年利潤大幅下降之后,放緩擴張步伐、壓縮支出的結果。

    不可否認,歐債危機帶來經濟整體疲軟、市場需求減弱、產業轉型不斷深化和競爭強度加大讓通信設備商們面臨著“外弱內強”的尷尬之中。

    危機已經蔓延到其他領域。在大數據時代以及移動互聯網的沖擊下,其他IT廠商的日子也并不好過。微軟打破了26年來的歷史記錄,首次出現了季度虧損;來自谷歌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并購的子公司摩托羅拉移動的營收雖超過了10億美元,但仍虧損2.33億美元。相對應的,蘋果與三星的個人消費市場卻在穩步增長。

    令人擔憂的是,業績下滑的趨勢近期還無法看到好轉跡象,上游的環境到底怎么了?

    上游拯救或成偽命題

    公告顯示,6月份,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新增3G用戶數均出現環比上升,分別達到281.7萬戶、280萬戶、302.6萬戶,打破了之前每月均低于280萬戶新增用戶的表現。盡管三大運營商未對此事作解釋,但業內人士猜測是由于5月份千元智能機的大規模上市以及3G服務質量改善而出現了井噴。

    “暑促大戰”目的在于凈增量市場、奧運會套餐專項服務的重點是提升用戶感知、5月份集中推出的千元智能手機側重前段客戶體驗,這一系列看起來毫不相干的營銷手段都反映出當前運營商思維的變化,即“從后端轉向前端,從運營轉向服務,從管道轉向渠道,從存量轉向增量”。

    這一轉變的直接后果就是運營商投資更加精細化,通信設備商期待上游拯救或許已經成為了一個偽命題。

    首先,3G投資高峰期已過,運營商逐漸減少對設備商的依賴性。在經過了前期的3G網絡“大躍進”后,運營商也在通過新技術來充分利用現有網絡滿足用戶需求,而不是選擇擴建網絡來提高承載能力,更多的投資已經轉向了系統和軟件方面,這對設備商來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

    其次,4G只是望梅止渴。3G才站穩腳跟,4G概念已經鋪天蓋地。按照以往的經驗,一項技術有5-8年的周期,3G才過半。即使是4G技術漸行漸近,也難說不會重新陷入價格戰的覆轍。有業內人士認為,新技術固然能夠帶來一定的業績增長,但與3G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設備商們能從中分到多少份額,目前尚難以確定。

    再次,資源向終端補貼傾斜,運營成本加大。在“明星手機”的戰略下, 3G用戶穩步增長,運營商的補貼態度也出現了分化,中國聯通表示要逐步降低終端補貼,而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則依然旗幟鮮明地表示將加大補貼力度。

    公開的信息顯示,在今年6月于廣州舉行的中國電信2012年天翼終端交易會上,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指出,2012年天翼智能手機集采的規模在4000萬部左右,智能手機采購規模擴大、款式增多,中國電信將加大千元智能手機補貼力度。中國移動總裁李躍也曾表示,千元智能手機是支撐中國移動未來發展的新動力,中國移動計劃從去年的172億元提高至今年的200億元,其中千元TD智能手機將是補貼重點。

    最后,3G競爭日趨激烈,運營商盈利壓力增大。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中國主營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5175.3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9.2%。不過,數據顯示,光是2012年計劃投資就接近3000億元,三大運營商的盈利預期受到考驗。

    根據傳統經驗,設備商下半年的業績要好于上半年。由此看來,通信設備商唯一的希望就是今年“寬帶中國”的啟動以及TD網絡的六期招標。

    應需而變

    聯想堪稱IT業界的轉型典范。從智能手機到平板電腦再到現在的智能電視,從移動互聯網戰略到云計算再到現在的個人云,在當前主流的智能手機及PC廠商中,聯想的移動互聯網布局是最為齊整的。轉型的步步為營,讓聯想在這場移動互聯網爭奪戰中,機遇大于挑戰。

    中國電信的轉型也頗為艱難。固網運營商轉型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接手CDMA的一窮二白到全產業鏈的繁榮、傳統語音業務為主轉向增值業務比重不斷上升,每一次轉型的背后,都是運營思維的轉變。

    實際上,在轉向移動互聯網浪潮中,不乏通信設備商的身影,比如華為就推出了應用程序商店,跟上蘋果的步伐,以內容匹配終端。但是,移動互聯網強調自由、草根、平等與創新,這與通信設備商普遍強調紀律性、執行力、壓強原則的企業文化有著天壤之別,甚至有些格格不入。

    市場的此消彼長總是伴隨著經營思維的轉變。愛立信把將業務重心從單一的電信設備銷售,向移動寬帶、專業管理服務、支撐解決方案三個業務方向延伸,在多個領域都有所斬獲,延緩了業績下滑的勢頭。

    華為重點出擊云計算擴大客戶群,轉向新的戰場,在堅持傳統技術研發的基礎上,加大對IT服務市場的建設以及優化營銷渠道體系,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加快轉型步伐;中興正不斷擴大在企業業務、消費者終端業務等領域的投入,緊跟運營商步伐,充分挖掘現有用戶的運營價值,并希望以此來推動中興營收的持續增長。

    不過,無論是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通信設備商都必須立足于消費市場,深刻理解市場需求。而這一過程肯定是長期和艱苦的。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