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營資本進入通信行業會打破壟斷嗎


    時間:2012-08-02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發《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明確了民營資本進入電信業的8個重點領域。該實施意見被認為是貫徹去年5月13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有關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包括電信在內的6大領域的落實性政策。

      隨后,在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經濟專家委員會的夏季沙龍會上,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北京郵電大學、國家發改委研究中心以及各大行業機構的專家均表示,實施意見可謂是加入WTO 12年來,通信業的又一次破冰,有著非常大的現實意義。

      如果說以往的電信改革主要解決的是企業體制改革、優化國有企業競爭格局的問題,針對的是通信業內部和國企間的發展矛盾,那么現在的外部環境引發的發展問題,已經遠遠超出了以往電信改革的范疇。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數據,2011年通信業全年主營業務收入約1萬億元,且每年收入增速不低于當年GDP。 從產值而言,電信市場是一個相當龐大的市場,但另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三大國有電信運營商都不約而同遭遇“成長天花板”用戶增長乏力、利潤增速下滑、惡性競爭迭出、轉型成效甚微等等。

      與高度集中的電信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民營資本占據絕大多數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領域則不斷發生令人驚喜的變化,產業主導權也在悄悄易手,剛剛公布的《財富》500強排行榜位次的更迭從側面印證了這一事實。

      期待“鲇魚效應”

      某種程度上,此次改革與歷次改革有某種相像,策略上都是引入外部競爭者進入電信業,希望引發內部質變。

      不過相比過去,“內”與“外”的內涵已完全不同。從外部環境看,無論聯通還是鐵通的成立都是在行政之手強力干預之下,成立的國有控股企業,帶有鮮明的計劃經濟色彩。彼時民營資本仍只能在增值電信業務領域打轉。

      而自2010年國務院出臺《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新36條”之后,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領域就已經向民資敞開大門。“鼓勵民間資本以參股方式進入基礎電信運營市場”被正式寫進國務院文件。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認為,中國經濟要擺脫危機,遵循“好”字當頭的發展戰略,最關鍵的就是要讓民營企業自發地沖在政府產業結構調整戰略的第一線,形成能夠代替“輸血型刺激”、讓市場煥發活力的“造血型機制”。

      從產業內部環境看,運營商主導的產業鏈體制僵化、創新乏力,而IT與CT產業邊界的消弭、移動互聯網涌動的創新熱情則重新塑造著新的生態鏈條,贏者通吃的時代一去不返。

      好在以中國電信為代表的運營商已經率先“吃螃蟹”,在上海成立孵化基地和創投公司,引入民間投資者培育新的增長點,激發體制活力。

      推倒基礎電信業圍墻

      據主要負責起草實施意見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發展司人士透露,此次發文明確民營資本進入電信業的8個重點領域,主要分為資本、設施和業務三個層面。

      在資本上,將逐步降低國有資本的比例,引入民營資本;在設施上,拿出較為方便容易的鐵塔、線桿等配套設備,以及民營資本擅長的網絡托管等服務領域,以降低進入門檻;從業務上,最為突破的是提出了移動通信轉售業務,并面向未來的云計算和云服務模式,重提IDC和駐地網的開放。

      該人士還透露,運行“奔騰一號”網絡的中信集團旗下中信網絡有限公司將有望成為首個入駐電信運營商的民營資本勢力。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唐守廉認為,8項重點領域最核心的有兩個:一是可以轉售,二是降低國有股權比例。

      專家一致認為,開放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是基礎電信業務一大突破,將極大激發社會力量進行創新。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董小英就表示,引入民間資本可能產生兩種產業環境,一是規模經濟,同質化競爭,第二種是范圍經濟,彼此間有互補性和共生性,在交互中產生新的增長空間。政策的目的應該是促進后者,推動開放和創新的環境。應該在可能產生增量的環節上鼓勵民營企業創新。

      263網絡通信公司董事長李小龍也表示,移動轉售的未來空間取決于明確的政策引導和規范、運營商開放相關網絡資源和通信能力、公平合理的市場競爭環境和企業自身的業務創新能力。作為多年在通信增值業務領域拼殺的民營企業,李小龍特別強調,轉售千萬不能再成為另一個代理,而是應該督促運營商拿出網絡資源,讓轉售業務商創新自己的產品,推自己的品牌,這樣才能達到政策的目的。

      但對監管層來說,轉售業務的風險在于引入民營資本后,如何來確保消費者權益?未來經營主體的多樣化,會為監管造成相當大的難度。

      而如何降低國有電信運營商的國有股權,唐守廉認為有兩個途徑,一是民營資本參股,二是國內市場上市。但目前A股市場無法承受。

      國資委研究中心資本市場部部長盧永真在接受采訪時曾強調,目前央企股權多元化改革進展緩慢,整體成立多元化股權的還比較少,絕大多數企業今后會成為多元投資主體的企業,這個方向不可動搖。

      警惕“玻璃門”與“彈簧門”

      在政府投資難以保持長期高速增長,尤其4萬億元投資的經濟刺激效應遞減后,國家出臺了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的相關政策,激勵民資入場接棒,從而驅動經濟可持續增長。

      但事實表明,民間投資進入一些領域,仍然會遇到兩扇門:一扇是“玻璃門”,看著可以進去,真正想進去時還會遇阻;另一扇是“彈簧門”,剛剛把腳擠進去之后,不小心又被彈了出來。

      接近政策制定層的人士坦承,實施意見下發之后的工作更加困難,包括政策如何操作、如何監管、準入門檻怎么定、普遍服務如何保障等一系列細則需要明確。

      其中監管能力被看做是最大的考驗。其實加入WTO后,電信業已經在多個細分市場嘗試開放,其中駐地網業務開放十余年,但是受限于各種因素,并沒有真正形成用戶自由選擇的局面。

      而對目前主要的監管力量通信管理局來說,環境變了,問題變了,但是所能依賴和掌握的資源卻基本沒變,包括遲遲未能出臺的《電信法》。

      國家發改委體改司司長孔涇源表示,發展民營經濟要有“三個創造”:一是創造各類市場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的發展環境;二是創造各類經濟主體公平參與競爭的市場環境;三是要創造各類所有制經濟平等受到保護的法制環境。

      通信發展司人士表示,雖然政策出臺艱難,但主管部門從新的角度看待未來產業發展的趨勢,決心很大。

    來源:C114中國通信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