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手機市場逐步完成向智能機過渡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智能手機總體出貨量達9485.5萬部,占同期手機市場出貨量的48.66%。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自第二季度開始,我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連續三個月超過功能機,市場占有率在50%以上,6月份的市場份額更是高達56.9%。在硬件成本下降、一些品牌實現規模量產等因素的驅動下,智能手機價格不斷走低,加之運營商的終端補貼和其他促銷活動,市場需求大幅增加,智能手機出貨量也隨之攀升,國內市場正逐步完成從功能手機到智能手機的過渡。
智能手機成為市場消費主流,預示著我國移動互聯網正步入發展的黃金期,這一點從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不斷涌入的廠商和日益趨于白熱化的競爭也可窺見。當然,移動互聯網市場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競爭秩序等都還有待進一步規范,但不可否認,中國市場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最大的金礦。
2012年第二季度剛剛結束,各個行業關于上半年的發展情況報告相繼出爐。智能手機市場方面,據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日前公布的上半年全國手機行業運行狀況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手機市場出貨量高達1.95億部,其中,智能手機的表現尤為搶眼,出貨量達9485.5萬部,占同期手機市場出貨總量的48.66%,幾乎占據市場半壁江山;此外,在上半年新上市的2099款手機中,智能手機為822款,占比39.16%。不難看出,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發展正呈現井噴態勢。
與智能手機出貨量大幅攀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功能手機的市場份額不斷被蠶食,國內手機市場正逐步完成從功能手機到智能手機的過渡。自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我國智能手機的市場占有率連續三個月過半,趕超功能機——4月份,智能機出貨量首次超過功能機;而6月份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更是高達56.9%。
總體上來說,近年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發展速度可謂到了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據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數據,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同比增長38%。從各個細分國家或地區來說,隨著北美、歐洲等成熟市場的需求量逐步趨于飽和,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的潛力不斷顯現出來,特別是中國內地市場被認為是智能手機的下一個有力增長點這一觀點已經成為業界共識。
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之所以能夠實現爆發增長,與市場上普及型智能機型大受推崇息息相關。現如今,市場上價格親民、配置還算不錯的千元智能機成為不少消費者的購機選擇。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千元智能機市場規模估計將達到1.5億部,較去年增加10倍。國內千元智能機的大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運營商持續發力該領域,掀起千元智能機規模化大潮,這推動了一波又一波的換機潮到來。運營商不僅為千元智能機進入市場提供了良好的銷售渠道,還通過話費補貼和其他促銷手段不遺余力地大推智能機。
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持續升溫
我國智能手機市場商機無限,但競爭卻也異常激烈,包括硬件設備商、軟件商、芯片商、代理商等在內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悉數聞風而動,導致市場競爭持續升溫。
今年年初蘋果CEO蒂姆·庫克兩次訪華,剛剛發布的iOS 6加入中文語音助手、內置熱門中文應用;HTC表示,今年計劃重點拓展亞太地區特別是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以逐步提升在亞太市場的整體出貨量比重;索尼借品牌優勢和安卓牌,欲以機海戰術開拓中國市場……國際手機巨頭掘金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熱情空前高漲。不僅如此,華為微博、中興、聯想等國產品牌也在不斷布局智能手機領域,在本土優勢的加碼下,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產手機品牌“中華聯酷”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均排在前十位。其中,華為國內市場份額更是高達12.16%,超越了傳統巨頭諾基亞,位列三甲。在這些廠商混戰市場的同時,小米、阿里巴巴微博、盛大、奇虎360等互聯網商也瞄準智能手機市場商機,在業界引起了不小爭議。
操作系統對手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競爭亦是十分激烈。除了目前市場上谷歌Android、蘋果iOS、微軟Windows Phone三大主要陣營外,國內諸如阿里云等國內廠商基于Android自主研發的系統也給市場增添了不少看點,但卻一直游離于主流市場之外,發展情況不容樂觀。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最新數據稱,Android目前在中國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占據69.5%的份額,位列第一;由于中國電信微博今年開始銷售iPhone,蘋果iOS市場份額由前一年同期的9.9%上升到了17.3%,屈居第二。這兩大主流操作系統將其他系統遠遠甩在身后。
對于廠商來說,市場競爭是殘酷的,并非一件“好玩的事”,卻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廠商之間的廝殺不僅可以為整個國內智能手機市場注入活力,也迫使企業不得不壓低價格,并且在產品質量、服務等方面做到優于競爭者以求能夠在市場立足,而這些對用戶來說無疑是利好。
中國移動互聯網全面發展尚需進一步規范
但在高速發展的背后,國產智能手機在盈利模式、競爭秩序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市場有待進一步規范。
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問題莫過于盈利模式。雖然國產品牌在國內智能手機市場所占份額逐步提高,但卻一直處于高份額低利潤的尷尬境地;而蘋果和三星兩大巨頭則占據了絕大部分的市場利潤,市場利潤分布嚴重不平衡。事實上,在智能手機市場未來的發展中,除了完全依靠終端銷售來獲取利潤的模式之外,還可以嘗試通過發展硬件與軟件結合的移動互聯網生態業務來獲得利潤的模式。
此外,市場競爭秩序也不太良好。連續不斷的價格戰是表現之一,這也是很多商家鮮有利潤的一大關鍵原因。而類似近期小米和360的隔空罵戰,更是讓人感慨。
盡管還存在不少問題,但總體而言,我國智能手機發展到今天,無論在屏幕尺寸、外觀設計,還是攝像頭像素、CPU等配置方面,都在不斷變化和突破,整個市場也逐漸趨向成熟。
隨著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消費大國,國內移動互聯網也步入了黃金發展期,通過智能手機上網的用戶不斷增多。易觀國際的分析報告指出,2012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將有可能突破6億,超過互聯網用戶數量。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已經逐漸顯現出其誘人的發展前景。
來源: 通信信息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