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30日,“寬帶普及提速工程”在全國啟動。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指出:“要深刻認識實施寬帶普及提速工程的重大意義,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副部長尚冰也表示,促進寬帶發展有利于提升我國的綜合競爭力,有利于加快經濟方式的轉變,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信息和文化需求。要讓社會各界像重視高速公路一樣重視寬帶網絡建設。
通信產業發展之必然
技術進步推動。改革開放以來,通信產業的發展與國民經濟社會的發展相匹配,通信技術的發展打上了時代變遷的烙印,鑄就了一座座新的豐碑:從人工到自動,從有線到無線,從模擬到數字,再到本世紀頭一個十年迎來的互聯網大發展時代,網絡經濟風起云涌,“寬帶普及提速”即成為第二個十年通信發展的重頭戲。
行業轉型促動。從今年第一季度全國通信業發展情況看:1. 2009年以來同期業務收入達最高增速10.2%;2. 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移動用戶數超10億的國家;3. 非話與語音收入平分秋色,語音價值逐步衰減;4.3G持續快速滲透,一季度3G增量占比66.9%,存量占比14.9%;5. 移動互聯成為發展新動力,移動應用商店,手機視頻、微信、手機閱讀、手機支付等呈蓬勃發展態勢,對移動通信和總收入的貢獻率分別達到14%和10%,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超過40%。由此看出,寬帶化、移動化是行業轉型的立足點,寬帶移動化、移動寬帶化是行業轉型的基本點。
市場需求拉動。從語音時代到互聯網時代再到移動互聯時代,通信將呈現出“社會化+本地化+移動化+云計算+全球化”的趨勢。經日本軟銀研究,過去十年流量增長1000倍,未來十年流量仍將增長1000倍。“流量經濟”將成為通信網絡的核心價值。從一個區域來看,“十一五”末山西省出口帶寬450G,到目前猛增到1400G,增長趨勢驚人。因此,“寬帶普及提速”勢在必行。
產業鏈條助動。據有關機構研究表明:未來五年,每兆M流量成本降到目前的十分之一,未來十年降到目前的百分之一。目前光纖到戶的每線價格和過去采取銅線入戶價格基本相當,再加上網絡交換能力,骨干網傳輸能力的大大提高,為寬帶普及提速工程的實施提供了強大的助推力。
經濟社會發展之必然
全球經濟社會發展之所迫。寬帶已經成為21世紀國際公認的關鍵戰略性基礎設施,寬帶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指標之一。據權威機構研究顯示,寬帶普及率每增長10%,GDP將增長0.25%~1.38%。世界銀行對66個高收入國家的一項研究也顯示,1980年~2002年,寬帶普及率增長10%,GDP增長1.21%;而對120個中低收入國家的研究顯示,10%的寬帶普及率增長,帶來了1.38%的GDP增長。可見,提升寬帶普及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兩化”深度融合之所需。歐盟研究表明:寬帶能夠加速信息傳遞,提升勞動生產率,可以幫助制造業提高5%,幫助傳統服務業提高10%,幫助金融、信息業提高20%。世界銀行研究顯示:在制造業,使用寬帶的企業在海外銷售額方面超過其他企業的6%;在服務業,使用寬帶的企業比其他企業的銷售額高出7.5%~10%。由此可見,加快寬帶網絡建設可以為“兩化”深度融合奠定堅實的信息化平臺基礎。
基礎設施建設之所急。與全球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寬帶速率相對偏低。據今年5月Speedtest統計各國寬帶網速結果顯示,中國為6.64M,排名第62位;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報告》2010~2011中國經濟發展力指數排名第27位,互聯網用戶普及率排名77位,寬帶互聯網用戶普及排名第57位,人均互聯網國際出口帶寬排名第80位,加快寬帶網絡建設刻不容緩。
發展電子商務之所求。2011年全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超過6萬億元,同比增長33%;網購零售交易規模達到8019萬億元,同比增長56%;網購用戶規模達到1.94億戶,同比增長20.8%,使用率提升37.8%;支付業務規模達2.2萬億元,同比增長118.1%;網絡音樂用戶規模達3.86億戶,同比增長6.5%;網絡游戲用戶規模達3.86億戶,同比增長6.6%;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3.25億人,同比增長14.6%。電子商務發展實現翻番增長。再加上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三網融合、智能終端的推進應用以及產業鏈積聚和豐富多彩的網絡應用等,都需要寬帶網絡的強大支撐。
市場競爭發展之必然
無論從通信產業發展的視角來看,還是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審視,寬帶普及提速工程實施亦為發展之必然。但是在這一載入史冊的宏偉工程實施之際,一些問題必須得到解決。
“寬帶中國”戰略呼之欲出。我國寬帶發展水平落后的原因有四:一是全社會對寬帶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先導性、基礎性作用認識不足,缺乏國家戰略或行動計劃予以引導;二是寬帶發展機制還不完善,有效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還未建立;三是低收入群體消費能力有限,寬帶使用需求受到抑制;四是城鄉規劃、住宅建設、土地利用、水電配套、環保評測等領域還需進一步提供支持保障。我國如繼續延續目前依靠市場機制的發展思路,則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以及城鄉數字鴻溝還將進一步拉大。因此,亟須制訂“寬帶中國”戰略并出臺一系列支持政策加以保障。
法制建設亟待加強。通信業的根本大法《電信法》由于種種原因仍難出臺;《電信條例》是在當時“破除壟斷、鼓勵競爭”的背景條件下出臺的,時過境遷,未能與時俱進,明顯不適應新時代、新情況下的通信業發展需求。特別是有關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只在《電信條例》中框架描述,力度不大,手段不足,約束力不強。
市場秩序仍需規范。目前運營企業前端市場的惡性競爭直接影響到未來寬帶普及提速工程的有效實施。諸如校園市場爭奪、寬帶與其他電信產品捆綁銷售、傳統寬帶計費模式的采用、小區駐地網運營商排他性協議的簽訂、新建小區以大客戶名義違規投資、電信資費過度個性化等,如不采取有效手段解決,寬帶建設與發展無疑將事倍功半。
用戶感知亟待提升。最近深入基層單位和住宅小區調研,感受最深的一點是,用戶感知應成為寬帶普及提速工程實施以及整個行業服務民生的重中之重。用戶感知需要用戶終端、接入網與城域網、骨干網、受訪網站多節點配合。現場調研發現,有一部分是“兩端”問題,但占有很大比例的是企業責任部分。寬帶普及提速工程實施的意義重大,不能只停留在喊口號、擴影響,最終的落腳點和根本目的是惠民生、重應用。
來源:中國信息產業網-人民郵電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