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信息顯示,全球范圍內的IPv6 網絡近日開始正式啟動。與此同時,多個國際組織已發起全球首次IPv6 過渡技術國際測試,首次測試將于11 月在中國舉行,選用國際通用IPv6 標準。
點評:
IPv4 地址資源預計很快將分配完畢。截至2011 年底,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8.3%,網民數量達5.13 億,占全球網民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互聯網已深入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領域。但與此不相稱的是我國IPv4 地址總量僅占全球7.72%,人均僅為0.24 個。當前,全球IP 地址分配機構IANA互聯網編號分配機構可供分配的IPv4 地址資源已經分配完,亞太地區APNIC 也從2011 年4 月進入最后一個/8 地址的分配,預計很快將分配完畢。
中國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互聯網用戶,但地址擁有量不容樂觀。資料顯示,截至2012 年5 月底,全球共有197 個國家申請獲得IPv6 地址,其中擁有量最多的國家依次是巴西、美國、日本、德國、中國等。中國擁有的IPv6 地址數為9245個/32,約為巴西IPv6 地址的1/7、美國IPv6 地址的1/2。地址數僅是資源問題,更為重要的,在IPv6 網絡環境搭建、骨干網與城域網改造、終端適配、網站改造等IPV6 應用方面,還沒有形成產業鏈的規模效應。
近年來,3G、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發展迅猛,促使中國對IP 地址的需求大大增加。數據顯示未來5 年,中國IP 地址需求總量高達345 億。在IPv4 地址告罄的背景下,作為IPv4 的替代者,IPv6 商用的現實價值和戰略意義更加凸顯出來。
隨著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新興業務的快速發展,對技術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全球IPv4 地址告罄也為這場聲勢浩大的網絡革命帶來了難題,加速向IPv6 過渡已成當務之急。信息顯示,本次IPv6 過渡技術國際測試旨在測試各種過渡技術的應用場景和特點,將全面測試國際主流的雙棧、隧道和翻譯技術,我國也有多個標準參與,例如Softwire、IVI、SAVI、Smart6、Laft6、PNAT 等。未來考慮納入“IPv6 Ready”和“IPv6 Enabled”全球認證測試體系。
IPv6 的商用是下一代互聯網的起點。如今,互聯網發展進入了以寬帶化、移動化、泛在化為表征的下一代互聯網時代。據工信部預測,2015 年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逾5000 億元,2020 年將達到萬億元級,預計未來5 年復合年均增長率超過30%。
國家給予大力支持。針對國內互聯網發展的現狀,今年3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印發的《關于下一代互聯網“十二五”發展建設的意見》指出,在2013年年底前,將開展IPv6網絡小規模商用試點,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和技術演進路線,2014年至2015年,實現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5%以上,推動實現三網融合,IPv6寬帶接入用戶數超過2500萬,實現IPv4和IPv6主流業務互通。同時,國家發改委宣布拿出80億元作為下一代互聯網發展專項資金。 ? 作為技術升級的一環,IPv6從小規模商用試點、試商用到全面部署,原有設備改造和新建通信工程的軟硬件投資將極大刺激相關產業發展。相關產業涉及運營商基礎網絡、業務平臺以及終端的全面改造包括升級和新建,涉及路由器、交換機等,其中數據通信設備廠商、服務器提供商、業務平臺均將受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