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的盛夏讓人印象深刻的不僅僅是炎熱的天氣,還有移動互聯網迎面撲來的熱浪。7月3日,2012增值電信業務合作發展大會暨移動互聯網(北京)峰會隆重召開。與會各方共同探討中國電信行業及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向,并且針對移動互聯網及細分領域發展進行了深度解析。
形勢:三大因素造就行業井噴
“根據最新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調查初步數據顯示,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比例首次超過臺式電腦上網的網民比例。”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互聯網發展研究部副主任陳建功在會上欣喜地表示,手機將成為未來移動互聯生活的中心。
雖然陳建功沒有透露具體數據,但他表示,從歷年數據來看,手機作為上網終端的比重在不斷增長,PC特別是臺式電腦為主的趨勢不斷下降。2011年,使用臺式電腦上網的網民比例為73.4%,比2010年年底降低5個百分點;而手機上網比例則上升至69.3%,筆記本電腦也略增至46.8%。他預計未來兩到三年,中國移動終端網民數量將超越PC終端網民數量。
很顯然,移動互聯網追逐傳統互聯網的腳步越來越快。據百度近期發布的移動互聯網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廣東、北京、福建、四川、陜西和天津六個省市的移動互聯網用戶點擊量已超越傳統互聯網。
“中國移動互聯網正在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時期。”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發展司副司長陳家春在會上表示,“截至去年年底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56億,智能終端出貨量高達1.11億部,移動應用下載量占全球總量11%,僅次于美國,位居第二。”
在陳建功看來,主要有三大因素推動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增長。一是網絡環境不斷優化,無線網絡流量資費大幅降低。二是終端價格特別是智能終端的價格在不斷下降,同時終端的處理和計算能力不斷提升,一些復雜應用得以使用。三是日益豐富多彩的應用不斷刺激移動互聯網快速增長。
他的觀點也獲得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張的認同。張認為,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快速增長離不開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應用的發展。他表示,中國智能手機的發展成階梯狀上升趨勢。截至2011年年底,中國智能手機保有量達到1.8億,而移動互聯網應用手機用戶滲透率達到41.5%。與此同時,微博、微信等社交應用的快速增長帶動了移動互聯網另一個高潮。
“我們正向世界最大的移動互聯網市場邁進。”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秘書長石現升表示,“ 2011年移動互聯網市值總體達到864億,同比增長36%,接近全球大多數國家的平均水平。今年移動互聯網整體市場規模仍然保持較快增長的態勢,而且終端+管道+應用產業格局初步形成,在產業生態系統上正在形成智能終端+內容+渠道以及軟件應用商店和應用軟件服務數字三大集群。”
局勢:開放合作成為大勢所趨
隨著移動互聯網整體用戶規模不斷增長和3G網絡的持續普及,移動使用場景不斷拓展,智能終端出貨量和移動應用市場也隨之飛速發展。國內移動互聯網已正式邁入一個多元化發展、百花齊放的全面創新階段。在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開放合作勢必成為移動互聯網發展的主流。
會上,三大電信運營商的北京公司負責人分別對各自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定位與轉型進行了深入的闡釋,尤其是對各自開放平臺的優勢做了全面而細致的分析,借助大會契機,廣泛吸納合作伙伴,充分利用運營商用戶和渠道的優勢,幫助合作伙伴推廣應用,從而實現共贏。
北京聯通產品創新部總經理王學毅重點介紹了WO+開放合作體系以及“WO+體系”下首款面向移動互聯網用戶的“WO+通行證”。“WO+通行證”通過統一賬號實現各類接入的統一認證和云服務聚合個性化的應用及內容,面向用戶提供靈活接入、快速分享、個性內容和便捷服務。目前,已經有開心網、360、米聊等幾十家合作伙伴,人人、新浪等也在陸續接入。同時,WO+開放體系服務還為創業者免費提供音視頻上傳服務、虛擬化服務、云計算能力開放服務、廣告接入渠道、精細化用戶行為分析,以及投融資渠道一站式解決服務,幫助青年創業者以零投入完成創業起步階段。
“中國移動MM平臺注冊用戶已經接近1.7億用戶,累計上架了11.5萬個應用,應用下載量也超過1.7萬次。”北京移動數據部副總經理周歆楊在會上表示,智能管道、開放平臺、特色業務和友好界面是中國移動面向移動互聯網的重要發展戰略,而移動MM和無線城市則是發展策略的兩大重點。他還表示,在服務平臺基礎之上,中國移動還將繼續進行MM創業計劃,為相應各種類型開發者,包括企業級開發者提供能力、系統終端和操作系統三大支撐。接下來,中國移動還將在信息安全上投入大量的財力做支撐,打造公開公證,開放透明,綠色安全的合作平臺。
北京電信市場部公眾客戶部經理翁昌亮表示:“中國電信要做移動互聯網綜合平臺的提供者。”他重點介紹了天翼開放平臺的四大類能力――天翼賬號相關的能力、電信特色能力、數字內容能力和綜合信息服務能力。目前,天翼開放平臺用戶規模達1.2億,使用認證能力的企業有15家,已經同大眾點評、鮮果聯播等互聯網企業或應用展開合作,阿里巴巴集團與其合作還擁有了協同通信開放能力。
此外,網易移動中心總經理徐詩還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運營商與互聯網公司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和闡述。她表示,互聯網企業與運營商能互相揚長避短,以合作為主要關系,關鍵是構建健康的產業鏈,運營商能夠更加開放,開放對運營商來說意味著聚合力量,對行業領先者來說意味著避免被顛覆。同時,在開放的前提下進行區別對待,即對于消解運營商自身價值的產品進行限制,如語音對講應用;對于聚合用戶的產品進行鼓勵,如資訊類、工具類應用;對于回報豐厚的產品進行投資,如游戲等。
走勢:在前進中摸索商業模式
“中國是一個很不錯的市場。” 應用商店分析和營銷服務提供商APP Annie商務總監余俊德在會上表示,基于iOS操作系統的中國10強應用,只占到中國市場總收入的15%,國內市場100強之外尚有55%的收入,對廣大應用創業者來說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然而,移動互聯網并不是傳統互聯網的簡單復制。它代表了一種新的能力、思想和模式,通過利用終端的移動性和業務的個性化,不斷催生出數以十萬計的移動應用業務,進一步促進形成新的產業形態、業務形態和商業模式。北京電信市場部公眾客戶部經理翁昌亮認為,開發者創新的能力可能成為移動互聯網發展一個短版。“現階段移動互聯網市場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顯現,即開發者產品創新能力與消費者海量個性化需求之間的矛盾。”他說,“許多應用入駐應用商店后,可能一周之內會有人下載,但之后很難再贏得用戶。”因此,在他看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要解決幾個關鍵的問題:一是縮短開發周期,二是擴大用戶規模,三是識別用戶行為,四是要有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易觀國際分析師張認為,作為移動互聯網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廣大移動應用開發者面臨的首要難題就是盈利模式的創新。他表示,由于中國移動應用技術門檻較低,目前市場中有上萬個開發者,其中優質開發者只有2000多個,經過統計月收入萬元以內的開發者其實占到50%,月收入超過50萬元的開發者比較少,只有10%。中小團隊開發者競爭非常激烈,整個市場也比較混亂。
“在這兩年多的時間里,有太多移動開發者淡出歷史舞臺。” 91無線市場總監郭云說,“很多開發者都說前三年不急著盈利、不賺錢,但這些豪言壯語被現實所擊敗,大家開始更冷靜思考未來盈利方式,而不是融資賺用戶。”
對廣大移動應用創業者來說,在前進的過程中不斷探索新的商業盈利模式是其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二維碼公司靈動快拍CEO王鵬飛在會上興奮地宣布終于找到盈利模式――為知名品牌提供防偽解決方案。“在業內有一定影響能怎樣?有2000萬用戶又能怎么樣?以前靈動快拍并不賺錢。”王鵬飛表示,自己在商業模式上的摸索給其他移動互聯網公司以啟發,要拋開向用戶收錢的傳統互聯網思想,找到自己獨特核心價值的盈利模式。
除了盈利模式,移動下載平臺應用匯CEO羅川認為,中國移動互聯網開發者還面臨支付難題。目前無論是支付寶還是信用卡,任何聯網支付模式成功率非常低。因此,利用運營商便捷支付通道是一個非常方便可靠且相當有效的支付方式。“對廣大用戶來說,有一個讓他們放心獲取內容和獲取信息的通道,對開發者來說也能夠賺錢,中國應用商店也能夠蓬勃發展。”
來源:中國通信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