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發放了第四批支付牌照,共95家企業獲得支付行業“通行證”,牌照數量幾乎等于前三次支付牌照發放總和。據接近監管部門的人士對記者表示,支付牌照的數量并沒有“天花板”,不過日后發放的支付牌照或以區域性業務許可為主。
隨著新一批牌照的發放,移動支付將成為競爭最激烈領域,不過有第三方支付人士則擔憂,在最新的銀行卡收單管理辦法下,國內移動支付線上與線下交互通道存在被政策封堵的可能性,移動支付業的“含金量”將大打折扣。
牌照數量不設限
正如此前央行官員所強調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沒有明確的數量限制,它也不是支付行業的“金鑰匙”。在距離央行發放第三批61家支付牌照過去5個多月后,第四批數量更多的支付牌照正式發放。
本次獲得支付牌照的95家企業所獲得許可的業務主要是預付卡發行與受理、銀行卡收單、互聯網支付、數字電視支付及移動電話支付。其中大部分牌照具有區域性限制。
一位來自第三方研究機構的人士對南都記者表示,第一批獲得牌照的27家第三方支付企業主要以從事全國的支付業務為主,第二批和第三批主要以從事地方業務為主,獲得預付費卡發行與受理業務的企業占比較多。而第四批95家主要以區域范圍內的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為主。“支付行業的競爭格局已經基本確定,監管部門對全國性支付業務的牌照發放將非常嚴格。”該人士說。
自去年5月以來,央行先后三批向101家企業發放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然而,還有更多的企業在等待牌照,包括新浪、京東商城等都曾公開表示有意申請支付牌照。
收單新規大幅提高準入門檻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新一批牌照發放,支付領域的競爭更趨白熱化。在傳統業務領域,即網游、網購為代表的互聯網支付業務日趨成熟,而基金支付、保險代銷、線下支付、銀行卡收單等支付領域成為行業新熱點。易觀國際張萌特別指出,隨著牌照數量的擴大,移動支付領域的競爭將成為焦點。
不過,多位支付行業人士擔心,最近發布的《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收單管理辦法”)對第三方機構的收單機構提出了更高的準入門檻,個別規定甚至有可能切斷了線上與線下業務互通的可能性。
“僅從牌照發放上就看到收單領域的準入門檻在提高,此次牌照發放中全國范圍內收單牌照僅增4家。”上文提及的第三方研究機構人士指出,數據顯示,已獲牌照的機構中共有44家獲得銀行卡收單資格。
不過,根據“收單管理辦法”對收單機構進行跨省收單業務做出限制。第三方支付機構開設分支機構以實現跨省業務經營。
在目前的收單市場中,僅有銀聯商務、通聯支付在全國絕大部分省份擁有分公司。這意味著,若按此規定執行,那么興起于互聯網行業的大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都將不能從事跨省收單業務。“這對于新進入收單市場的機構而言幾乎是致命的打擊。”廣東一家第三方支付機構負責人對南都記者表示。
移動互聯線上線下通道遭堵
對于第三方支付機構而言,“收單管理辦法”在嚴控銀行卡收單業務風險的同時也將“創新之門”重重上鎖。
新規規定“收單機構發送銀行卡交易信息應使用加密和數據校驗措施,保證交易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安全性、可追溯性和不可抵賴性,不得將本辦法規定的銀行卡交易信息變造為互聯網交易信息”。有支付機構負責人解讀該政策時表示,該要求實際上就是禁止將線下銀行卡交易轉變成互聯網交易。“其實就是堵死了打通線下和線上資金渠道的可能性,線下和線上涇渭分明。”該人士表示,移動支付業務一項重要空間便是將線上與線下交易支付打通。“移動支付業的‘含金量’將大打折扣。”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