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力破解二個瓶頸 加速推進寬帶中國戰略進程


    時間:2012-06-29





    無線電頻率是一種寶貴而有限的世界共享的資源,它在當前各地提出的“無線城市”“智慧城市”和國家寬帶戰略中具有重大的、其它任何物質均無可替代的戰略性作用,如果沒有無線電頻譜資源的科學利用,我們現在提出的“寬帶中國戰略”、“智慧城市”等只能與我國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固定電話一樣,今天我們的寬帶到戶之所以沒有向20世紀的固定電話一樣的不便,正是我們已經對無線電頻率資源有了一定的利用(移動、聯通、電信無線網絡),否則我們的寬帶到戶其通信效能將大打折扣,尤其在信息化日新月異,稍有參差就會落伍的當今世界,不要說少慢差,即使步步緊跟都可能因缺乏創新一落千丈,因此,我們必須抓住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轉變發展方式的主線。牽牽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圍繞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總目標,站在世界的高度,站在科學發展的高度,站在“中國寬帶戰略”的高度,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全力提升無線電頻譜資源在“寬帶中國戰略”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巨大作用的認識。

    首先要站在世界的高度認識無線電資源的重要性。

    無線電頻譜資源是人類共享的自然資源, 2月17日召開的2012年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經過國際電聯,165個成員國的3000多名代表4周的艱難討論甚至是談判,使復雜的無線電通信達成了共識,為未來的通信溝通明確了方向,會議的艱難凸顯無線電頻譜資源的重要性。目前,美國幾大公司都在花巨資收購無線電頻率,在亞洲最近一項研究結果指出:“無線電寬帶將會像曼哈頓的土地一樣變的極其珍貴。”而且隨著日益增長的數字需求持續吞噬著越來越多的寶貴的頻率資源,頻率資源將會像其它資源一樣日趨緊缺,頻率資源的價格將會像稀有金屬一樣持續上長,無線電資源將在近兩年內在全世界出現嚴重的緊缺趨勢。

    第二,站在科學發展的高度認識無線電頻率資源的重要性。

    在科學飛速發展的當今世界,我深感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人類對無線電資源的應用速度已遠遠滯后了,用時新日異都不過之,無線電資源從發現至今不到200年,在我國真正大量使用頻率資源也就是上世界90年代,滿打滿算也不過三十年,無線電頻譜資源的應用就如雨后春筍,遍布黨政軍民商學兵等各個行業和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各種模式無線電通信,各種類型的精確制導,各種類型的電子武器,更是層出不窮,科學的飛速發展使無線電資源的運用不僅在社會和經濟建設中大顯神手,在國防建設中也是威力無比,可以說誰掌握了制頻權誰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頻率資源已成為事關國家興盛安穩的重要的戰略性資源。

    第三,站在“寬帶中國戰略”的高度認識無線電頻譜資源的重要性。

    寬帶是信息社會的重要的基礎設施,它對拉動經濟發展,促進信息分享,變革生產生活方式,提升政府管理及民生服務具有重大作用,據愛立信公司預測,全球寬帶普及率每增長10%,將拉動GDP增長1%,對中國而言將推動GDP 增長2.5%。由此可見實施寬帶中國戰略意義重大,然而“寬帶中國戰略”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重視對當前制約寬帶到戶的瓶頸破解,更應思慮寬帶的隨時隨地化,要注意寬帶的可持續和效能最大化。也就是說要站在“寬帶中國戰略”的高度,提高對無線電頻譜資源的認識。頻譜將是制約移動寬帶的瓶頸,我們必須以前瞻性的目光,未雨綢繆。

    物以稀為貴,無線電頻譜資源的寶貴性不僅僅在于它的有限性,而更在于它的有用性。

    首先,無線電頻譜資源是推動社會工業和信息化的加速器。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為當今世界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移動通信和各種寬帶無線接入技術的發展,為全球信息化進程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信息的無線傳輸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三網融合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展現出美好的前景。伴隨著3G乃至4G時代已經真正來臨,人們隨時隨地輕松的登陸英特網,不僅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更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便捷了人們的生活,使“地球村”真正成為現實。大量實踐表明,無線電網絡已經成為通信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柱,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每時每刻都離不開這一資源。無線電頻譜資源已經成為構成現代人類生存條件的基本要素,也是引領當今整個通信產業繼續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其次,無線電頻譜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便捷器。

    無線電頻譜資源不僅直接支撐移動通信產業的發展,而且還為國民經濟中各行業的信息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在廣播電視行業,無線電把各類節目傳播到千家萬戶;在鐵路運輸行業,無線電列車調度指揮系統、風壓檢測系統得到廣泛應用,保障了列車的高效安全運行;在航海運輸業,集成無線電通信、雷達導航、衛星定位等先進無線電技術為一體的全球海上安全與遇險系統是保證海上人命安全、船舶安全航行、運行調度的最有效手段;在民航運輸業,調度、導航、通信和安全保障依賴于無線電技術,先進的航空管制系統是保證民航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可靠支撐。航天事業發展離開無線電頻譜更無從談起等等這些僅是無線電技術促進行業邁向信息化的部分例子。可以這樣說,當今無線電技術及其應用已成為國民經濟各行業信息化的重要促進手段,而無線電頻譜已成為國民經濟各行業創新發展稀缺的重要戰略資源。
    再次,無線電頻譜是國家強化社會管理、保障社會安全的推進器。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無線電技術為氣象預報、海洋環境監測、水文監測、防汛抗旱、地震預報、森林防火、國土測繪、人防等領域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手段,為工農業生產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了重要指導,極大地便捷了人們的生活。

    無線電頻譜還為保障社會安全提供了廣泛的應用平臺。各類無線電指揮調度系統,為公安等公共部門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溝通手段,維護了社會的安定有序。在諸如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特大洪災等公共緊急事件中,無線電波也成為連接災區的空中紐帶,為搶救人民生命財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保障。而在北京奧運會、60年國慶閱兵、上海世博會等重大體育賽事和慶典活動中,無線電指揮調度和安全保衛系統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四、無線電頻譜資源是國防建設的“利器”。

    制電磁頻譜權已經被提到與制海權、制空權同樣的高度。要打贏現代信息化戰爭,就要實現對電磁頻譜的有效控制和使用。軍隊的武器裝備將發生重大的、跨越的發展。無線電頻譜的應用已經從傳統的上下級的通信聯絡方面,轉移到一些高精尖武器的使用方面,各類電子武器、精確制導導彈、航空器、航天器等都離不開無線電的應用,電子戰已經徹底深入到現代化戰爭領域。無論是90年代的海灣戰爭、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還是2011年的利比亞戰爭,戰爭開始前北約就釋放大量無線電干擾,直接摧毀敵方的無線電指揮系統,使其成為瞎子,成為聾子,導致敵方上下級不能指揮,軍隊不能調動,使得地方軍隊成為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目前,無線電頻譜資源已成為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稀缺的重要戰略資源,堪稱現代化軍隊的“利器”。

    正是它的有限性和有用性才更加凸顯它的寶貴性。在無線電頻譜的利用已廣泛延伸到黨政軍民商各個行業,無線電頻譜資源的利用將在21世紀發生劃時代的突破。因此,我們必須以前瞻性戰略的眼光全力抓好制約固定到移動、移動到移動無縫隙覆蓋的“無線電頻率”這一瓶頸的破解,確保寬帶中國戰價值最大化。
    首先,要抓好頂層設計,加大開發力度。

    無線電頻率是一個人類共享的資源,它的傳播既無國界又無省界,所以站在國家的高度,抓好頂層設計,加大開發力度,力爭為各行各業提供更加充裕的頻率資源。我個人認為當前我國無線電資源的管理體制已不適應無線電資源管理的需要,必須提升無線電管理體制,融合無線電管理機制,使體制上升到國家層面,機制上融合軍地、條條、條塊分割,真正做到統一領導,統一規劃,分工管理,分級負責,最大限度的提高無線電頻譜資源的利用率。

    其次,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對無線電資源重要性的認識。

    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要從娃娃抓起,要提升全民對無線電頻譜資源重要性的認識,真正使全民對頻率資源的認識同對土地、礦產資源的認識一樣,進而依法維護,依法利用無線電資源。使無線電資源在我國社會和經濟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三,加大開發力度,克服車到山前必有路的思想。

    加大開發力度,為各行各業提供更充裕的頻率資源,尤其是對制約移動寬帶的瓶頸,要未雨綢繆,提前籌劃,克服車到山前必有路的思想,以戰略性的眼光,前瞻性的思維,消除移動寬帶發展的瓶頸。

    第四,強化管理,確保寬帶通信暢通無阻。

    強化管理是確保無線電資源依法利用安全高效利用的保證,無線電資源管理的重要性遠遠重于對土地和礦產資源的管理,因為土地、礦產資源的管理不善最多導致濫用私挖,而頻率資源管理不善,將導致頻率資源毀滅性的破壞(盡管頻率資源不會銷毀)誰也不能使用,所以必須強化管理,真正使各種無線電業務兼容性運作。

    抓好無線電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管理,將有利于在當今信息化社會中,從海量的信息中汲取稍縱即逝的所需要的信息并作出科學的決策,我們一定要抓好無線電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的戰略機遇期,抓好頂層設計,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既要考慮實用性更要注重前瞻性和可持續性。絕不能讓頻率資源的開發利用重復其它資源先污染后治理,甚至是亂了再治的老路。絕不能等光纖寬帶到戶后再籌劃寬帶到人,到物,隨時隨地的寬帶溝通和信息傳遞,要真正把寬帶中國戰略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協調發展,整體推進。真正讓有限的寶貴的頻率資源在我國的“寬帶中國戰略”中,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