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6日,盛大和阿里均通過不同的合作模式發布了手機業務。截止目前,百度、360、網易等互聯網公司均已推出或將要嘗試手機業務。
對于互聯網廠商而言,手機業務偏傳統,他們并無對應行業經驗,所以,他們布局手機業務,并非要依靠手機變現,更多的戰略考慮在于獲取用戶流量,或者是幫助云服務落地至端。
這一點可以從小米、盛大、百度、360和阿里巴巴的身上得到充分印證。
小米的成功一度被業內人士稱為“中國手機界的奇跡”。小米自己生產手機MI-ONE,有充分的自主性,所以它可以在手機上開發出自己的米聊、MIUI軟件。二者相輔相成,難怪小米能成為“奇跡”。細細分析,小米做手機的潛在目的無非有二:通過品牌影響力保證手機可以接入運營商等渠道,并產生硬件收入;推廣米聊和MIUI。而結合雷軍在各個場合的發言看,后者明顯是小米的終極目標。
盛大公司的業務內容廣泛,涵蓋文學、游戲、視頻、音樂等,如今又開始自主生產手機bambook。其最直接的想法,可能就是將手機作為整合平臺去推廣旗下業務。比如:云中書城及相關內容應用、有你短信、切客、麥庫等。從這個角度看,盛大并不是真的要轉型為手機廠商,而是將硬件作為自有內容的分發渠道之一。
在中文搜索領域有很強競爭力的百度,一直致力于云產品的開發。目前,其旗下的百度云ROM和百度云存儲已獲得一定的認知度。但百度在移動互聯網的布局稍顯遜色,缺少很強的無線產品,更重要的是其搜索業務在無線的入口價值受到了很大威脅。因此,百度同戴爾和長虹合作推出百度易手機,顯而易見就是通過百度手機的卡位,彌補現有無線入口價值被威脅的狀況。
360的思路同百度大致相同,是利用推廣無線業務,卡位無線入口,但還有一種可能是為其未來接入電商鋪路。
阿里巴巴聯合海爾及天宇,推出阿里云手機,也不排除其卡位無線入口的可能,但阿里更根本的考慮是,阿里云服務剛剛起步,借助手機可以更好地幫助云服務落地。
綜合以上不難發現,智能手機成為互聯網企業為實現云服務到達端的戰略補充,完成理想形態下云+端的布局,通過離用戶更近的入口獲取用戶行為及信息,以提升云服務能力。
從整體互聯網行業來看,云+端將逐步成為行業內巨頭廠商的重要戰略卡位思路,即使沒有完全清晰的變現能力,后續也不排除有廠商為完成理想化的布局而涌入該市場。當然,同樣也會存在終端廠商反向布局云端服務的情況,最典型的廠商就是蘋果公司。
不過,筆者建議參與者理智入局,尤其要考量巨大的投入能否獲取更好的回報。因為,伴隨硬件成本的不斷單薄,硬件整個生態鏈將不斷被迫轉向應用服務,專注作深云端的服務,同樣可以保證企業更持久的競爭力。
來源:網絡導報 作 者:孫培麟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