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信息化加速發展的同時,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得企業網市場競爭正在加劇。盡管如此,但隨著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新紀元的到來,廠商們仍可抓住新機遇幫助企業成長。
自從2011年華為、中興等電信設備商高調進軍企業網市場以來,原本競爭激烈的企業網市場,時下競爭更趨白熱化。但另一方面,隨著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升,中小企業廣闊的市場前景逐漸受到各類廠商的重視,被視為紅海爭奪中的新機遇。與此同時,在云計算的新浪潮下,企業開始嘗試將自身架構向云方向轉移,對于設備商、服務商、運營商而言,都是提升營業利潤的重要增長點,并紛紛開始布局云計算。而作為近年企業網中的熱點之一—統一通信與協作領域,其市場份額更是連續數年保持較高增長率。
由此看來,盡管市場競爭不可避免,但在企業網市場中仍不乏新動力驅動市場的快速增長。
電信設備商挑戰、機遇并存
受運營商市場利潤萎縮的影響,傳統的電信設備商開始轉向企業級市場以促進企業利潤增長。從華為披露的2011年財報看來,企業網業務收入91.6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7.1%;中興的政企網市場在2011年全年實現銷售收入88億元,同比上一年增長89%。目前看來,電信設備商在企業網市場的轉型較為順利。
雖說電信設備商之前一直主攻運營商市場,在企業網市場運作方面缺乏經驗,對客戶需求的了解不如長期耕耘的IT廠商,并且還面臨著傳統IT巨頭諸如IBM、思科、惠普等激烈競爭,但在電信設備商的劣勢中,也正暗含了其優勢所在,而如何揚長避短找準市場切入點才是關鍵。
“企業市場競爭已比較充分,但華為、中興打出的是能提供運營商級別服務的好牌,其QoS服務能得到保障,并且在價格方面也存在優勢。”OVUM分析師王彥說道。
IHS分析師趙海林也表示,對于華為、中興而言,其產品線較為全面,并且在企業設備、服務招標過程中,能從綜合成本考量,從而形成差異化競爭,提供更低廉價格的服務。同時電信設備商在企業網市場戰略目標期望較高,也可以看出其對企業網市場的信心與投資力度。
華為、中興等電信設備商向企業網市場的轉型,使得其在實現自身利潤增長的同時,對整個企業市場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趙海林認為,盡管目前華為、中興的進入,雖然并不會沖擊到當前龍頭企業的市場地位,但對于二三線廠商而言,其帶來了較大的壓力。
中小企業市場成藍海
據Gartner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中小型企業市場的IT支出約占所有企業IT支出的四分之一,2012年中小型企業市場的IT支出預計將達到8740億美元,到2016年將增長到1萬億美元。并且在整個預測期內,中型企業IT支出在未來5年的每一年內都將優于其他領域。
中小企業市場高達1萬億美元的市場預期以及高增長率,引得產業鏈各方駐足,并在本已激烈的企業網市場中尋找到了新的戰場。而往日相對無聞的中小企業也漸漸成為焦點,市場上針對其的各式解決方案紛至沓來。
中小企業行業屬性多樣化,市場分步廣泛,其需求的難以挖掘曾一度成為廠商、運營商開墾中小企業市場時所面臨的難題。而隨著企業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中小企業市場的發展已有了變化。
王彥認為中小企業在IT應用程度不高時,對其需求的挖掘的確不易;而當企業的IT應用水平提升之后,中小企業需求已產生共性、聚合性變化,廠商相對較容易掌握需求。
同時,針對分散的中小企業,無論是IT廠商還是電信設備商,加強其自身的渠道建設都將是發展中小企業市場的不二法則。特別是對于電信設備商而言,企業網的商業模式多元,不同于運營商,在戰略路線、合作伙伴發展、第三方合作等方面都需要做出調整。
對于國內的中小企業市場發展,趙海林表示中小企業經營壓力大,而企業信息化發展是把雙刃劍,在以政策導向為主的情況下,若相關政策實施不確定,而單純依靠廠商能力開拓,市場發展還有待觀察。
云計算,跑馬圈地
在全球信息化發展趨勢中,云計算作為一個關鍵領域,將是影響企業網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目前,企業或出于自身信息化發展,或業務拓展需求,開始逐漸將IT架構、服務向云模式轉移。廠商、運營商也加緊相關云架構、平臺、服務建設,以此把握市場發展的先機。華為、中興在企業網發展的過程中,也一致地將云IT建設作為敲門磚。
“在云計算背景下,可以發現華為、中興朝服務轉型的趨勢,但目前還在轉身過程之中,以在新一輪IT競賽中跑馬圈地。”王彥說道。但當前華為、中興的云發展之路仍是以設備出售為主,在軟件能力方面與IT廠商相比仍有差距。
來源:通信世界網-通信世界周刊 作 者:李璐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