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互聯網企業360與騰訊之間的“3Q大戰”終于搬上法庭時,在大洋彼岸,幾大互聯網巨頭也正因專利問題而對簿公堂。為爭奪技術的使用權,互聯網巨頭已將“戰場”從市場延伸到法庭,最近被卷入訴訟的都赫赫有名——谷歌與甲骨文、蘋果與三星、雅虎與“臉譜”。盡管它們之間的訴訟復雜,但其中牽涉的商業利益卻非常巨大。
“在互聯網時代,專利競爭會與網絡創新一樣出名。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在今年年初曾作出這樣的斷語。眼下,全球互聯網領域的這三場重量級官司倒正好驗證著這句話。幾位互聯網巨頭之間到底上演著什么樣的“恩怨情仇”?而正在發生的一切又會對全球互聯網產業格局產生怎樣的影響?
本期新財經記者將為您梳理一下這幾場網絡官司的來龍去脈。您大可不必拘泥于其中晦澀難解的訴訟語言,只需從中了解一下當下我們正處的互聯網時代的產業格局。
甲骨文Vs谷歌
移動互聯網界的“叢林之戰”
1974年10月30日,拳王阿里和另一位重量級拳手福爾曼,在剛果首都金沙薩為爭奪代表拳擊界最高榮譽的“拳王金腰帶”進行過一場“殊死戰”。多年來,這場比賽被體育愛好者視作“最偉大拳擊手間最經典的賽事”,并被稱為“叢林之戰”。
互聯網界的“叢林之戰”也在上月開打了——一方是軟件巨頭甲骨文,另一方是搜索引擎巨頭谷歌,它們關注的焦點是一種名叫Java(爪哇)的編程語言。
2010年8月,甲骨文起訴谷歌,指控其掌握的安卓(An-droid)侵犯甲骨文在開源編程語言Java上持有的知識產權。經過一年多的協調無效,4月16日,這一訴訟正式在美國舊金山聯邦法院開庭審理。目前,陪審團已開始聽取法庭辯論,預計6月中旬會作出有關判決。
《經濟學人》認為,這場官司意義重大,因為審理的結果或許改變整個安卓業界,這一產業涵蓋了超過3億部的移動終端設備,進而讓移動互聯網領域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多年來,谷歌擁有的殺手锏之一是一款名叫安卓的操作系統。很多智能手機都能在開機時,看到一個綠色小機器人,那就是安卓的標志。三星、摩托羅拉和宏達電(HTC)等移動終端產品都搭載了安卓系統。5月2日的統計顯示,在美國市場,裝有安卓操作系統的移動終端的市場份額為51%,在中國市場,這一數字超過70%。
在研發安卓操作系統時,設計師使用了很多編程語言,其中就有一種名叫Java的編程語言。 Java由美國網絡公司Sun開發,幾年前,甲骨文重金收購了Sun。 2010年,甲骨文將谷歌告上法庭,指控其安卓操作系統侵犯了Java技術專利。甲骨文說,程序語言是原創產物,應受版權保障。谷歌則辯稱,人人都在使用的編程語言不應該被標注版權,而安卓沒有使用任何需要許可的Java。
不過,谷歌這樣辯駁的時候,倒是有點心虛。因為就在今年3月底,谷歌曾表示愿意向甲骨文支付兩項專利的2011年技術授權費,共計280萬美元。至于未來的賠償,谷歌還提議過,將安卓營收的0.5%作為其中一項專利的費用,此專利今年12月到期,另外將0.015%的營收作為第二項專利的費用,此專利2018年4月到期。但甲骨文對此的回應則是“谷歌開出的賠償額度太低了”。甲骨文胃口很大,要求谷歌不但要支付未來使用的技術授權費,還要為過去的使用賠償10億美元。
外界認為,谷歌在訴訟中并不占優勢,甲骨文打贏官司的可能性非常大。唯一有變數的可能是賠償費與技術授權費數額。
甲骨文如此大動干戈地索要Java技術授權費,一定程度上也是看準了安卓的巨大價值潛力。谷歌曾經在2010年預測,到2013年,來自安卓的相關收入(包括廣告、軟件產品、數字音樂消費等)將會高達37億美元。從目前來看,賠償金不是甲骨文的主要目的。甲骨文并不希望扼殺安卓系統,而是要迫使谷歌照著它的規則走,且讓安卓和Java系統更加相合兼容,以便未來從安卓上分到更多。
而對谷歌來說,輸了官司非常麻煩。 Java是安卓得以運行的一個關鍵方式。沒有Java,谷歌需要重新開始建立自己的移動平臺。不過,現階段谷歌很難研發出新的移動平臺。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一封谷歌內部郵件透露,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吉和塞爾吉·布林曾要求 “調查哪種技術可以成為安卓中Java的替代方案”,而最終的討論結果是“我們尋找了許多方案都不行,因此得出結論:我們要商討Java授權。 ”所以,對于谷歌來說,拿不出替代Java的技術,只能繼續沿用,而眼下能做的只是想辦法說服甲骨文降低專利授權費用。
未來影響:
如果谷歌敗訴,會嚴重影響安卓生態系統。移動終端的主要競爭之一是操作系統的競爭。目前全球主流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有四大陣營:一是谷歌的安卓(Android)系統,終端制造商以三星、摩托羅拉和宏達電為代表;一是蘋果的iOS系統,主要供蘋果自用;一是微軟windows phone系統,諾基亞是其主力用戶;還有一個是黑莓。所以,谷歌受到打擊,會連累以安卓為操作系統的移動制造商們。這倒是無意中讓蘋果與微軟受益。蘋果的產品勢必會借機而上,微軟也會有所收獲,因為以安卓為操作系統的移動制造商們可能會紛紛轉投微軟的windows phone系統,以保證能繼續銷售自己的手機。
蘋果Vs三星
一個“小玩意”也能引發大戰
使用蘋果iPhone的人很少會留意到這樣一個功能——將手指在屏幕上一滑就可以中止手機的待機狀態。這個功能依賴一種叫滑動解鎖的技術。對智能手機而言,滑動解鎖是眾多專利技術之一,但絕對算不上核心技術。不過就是這個“小玩意”,卻成為最近幾個月蘋果向三星揮舞的“利器”,也揭示出蘋果與三星之間今日的專利之爭是如何發端的。
今年2月,蘋果在美國圣何塞對三星公司提起訴訟,狀告三星公司侵犯了蘋果一系列專利權,其中包括滑動解鎖專利。
蘋果方面稱,“滑動解鎖”技術可以追溯到2005年年末,也就是蘋果公司公布觸摸屏產品之前一年多的時間。
當時第一款iPhone還處在研發階段,包括現任蘋果高級副總裁斯科特·福斯特爾在內的蘋果軟件工程師們覺得,有必要開發一種功能,可以避免手機從口袋里拿出時或在手提包里受到擠壓時,意外撥打電話或發送短信。蘋果在訴訟書中說,蘋果的工程師們認為這是一項很重要的功能,因為它能增加用戶初次體驗iPhone時的趣味。而《華爾街日報》透露,為了從手指滑動的速度到手型動作,蘋果團隊曾進行了反復試驗,并最終獲得成功。
2005年,圣誕節前兩天,蘋果公司向美國專利及商標局提出一項專利申請,內容涉及一些含有橢圓和圓形的基本圖案。這些圖案形成了現款iPhone所用滑動解鎖功能的早期版本:白色的圓角矩形滑塊,用手指觸摸并向右沿水平方向拖滑,直至設備“解鎖”,打開開機畫面。
2010年初,專利局授予蘋果公司該項專利。不過,就在蘋果等待專利局批準這項專利期間,三星對外發布了自己的智能手機,其中也有一個“滑動解鎖”技術——使用三星手機時,用戶可點觸屏幕中心的圓圈,然后向圓圈以外的任何一點拖滑手指就可以實現解鎖。
三星的設計的確與蘋果有點不同,但在蘋果的高管們看來,這種差異還不夠充分。于是,今年2月,在美國圣何塞蘋果對三星公司提起訴訟,狀告三星公司侵犯了蘋果一系列專利權,其中包括滑動解鎖專利。
這場訴訟很有戲劇性:在消息曝光之后,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瑞典觸摸屏制造商Neonode突然對媒體聲明,它才是滑動解鎖專利的“主人”。早在2008年這家企業破產前,曾短暫生產過一個手機系列,其中使用了這項技術。Neonode知識產權主管約西·沙恩說,公司于2002年在美國就提交了觸控滑動專利的申請,在其他國家也有申請類似的專利。這一聲明讓蘋果與三星的訴訟發生了變化——《華爾街日報》稱,三星可能會以Neon-ode的設計作為“現有技術”的例證,證明蘋果公司的滑動解鎖專利根本不應該獲得授權。
記者獲得的最新消息是,三星會在本月21日就專利訴訟與蘋果進行首次協商。
其實,這只是三星與蘋果大戰的一個小插曲。
蘋果與三星是全球智能手機行業中的翹楚,它們一直穩居智能手機行業的前兩位——5月2日,市場調查機構IDC發布報告稱,從今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看,三星達到4220萬部,占全球智能手機市場29.1%的份額;蘋果達到3510萬部,占全球智能手機市場24.2%的份額。另一調查機構JuniperResearch稱,從第一季度營收看,蘋果為293億美元,三星為170億美元。
為爭奪第一的寶座,兩大巨頭沒少“對掐”:僅自去年4月以來,就已在全球10個國家發生了50起訴訟。 5月3日,美國一家法院頒布了一項法庭命令,要求蘋果和三星各自砍掉一部分針對對方的知識產權訴訟案。原因是三星和蘋果兩家目前相互起訴的知識產權訴訟案過多。有統計說,到目前為止,即便在篩選之后,兩家公司仍然有16項專利訴訟,6項商標訴訟案,5項產品外觀訴訟,1項反壟斷訴訟,37款產品侵權訴訟。
未來影響:
蘋果與三星之爭背后,其實也是兩大操作系統陣營之爭。目前全球主流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四大陣營前文已有介紹。外界普遍認為,微軟windows phone系統與黑莓陣營式微,而未來真正能稱霸的陣營勢必在蘋果和安卓之間產生。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蘋果的幾次專利戰次次都要針對安卓陣營的成員了——還以與“滑動解鎖”專利權有關的訴訟為例,早在2010年3月,蘋果就在美國特拉華州狀告宏達電,指控宏達電侵犯了蘋果滑動解鎖和其他一些功能的專利權;當年,蘋果又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以同樣理由向摩托羅拉提出索賠。
雅虎Vs臉譜
打的就是你“網絡新貴”
老牌互聯網巨頭雅虎最近將網絡新貴臉譜 (Facebook)告上了法庭——3月12日,雅虎公司正式起訴臉譜,以不同方式侵犯了其10項專利,涉及網絡廣告、隱私、通信以及社交網絡等方面的專利技術。雅虎稱,自家的專利技術幫臉譜增加了營業收入、擴大了市場份額,但相關研發成本卻由雅虎來承擔,太不公平了,因此雅虎有權向臉譜索要相當于技術授權費3倍的賠償金。 4月28日,雅虎公司又向臉譜發起新的專利侵權訴訟,將指控侵權的專利數量增至12項。
根據雅虎公司的描述,臉譜的整個架構和許多關鍵功能都源于雅虎的社交功能設置。比如說,在臉譜上,有 “僅朋友可見”的內容,而雅虎表示這就是他們的專利之一;用戶的身份認證、隱私設置等,雅虎認為這些也是基于他們的發明創造。
當然,臉譜也不是 “省油的燈”。臉譜隨后進行反訴,稱雅虎侵犯了其包括照片分享在內的10項專利技術。不過,后者的狀告到底能不能坐實,就另當別論了。雅虎對臉譜的訴訟并不太在意,雅虎說,臉譜的反訴只是在轉移注意力。
雅虎的訴訟的確讓臉譜大驚失色。華爾街都知道,臉譜剛剛提交了在美上市的IPO。此時被指控專利技術侵權,對上市影響不小。日前,臉譜修改了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文件,并對潛在投資人發出警告說,與雅虎之間的專利訴訟官司可能給臉譜的業務帶來重大打擊。
雅虎單挑這個時候狀告臉譜實屬有心之舉。作為老牌的互聯網巨頭,當年在 “打江山”的時候曾申請了很多專利。但專利再多也避不開后來者的追趕,如今的雅虎已江河日下——業務日漸萎縮、管理層頻頻動蕩,還傳出將要裁員數千人的重組計劃。不過,雅虎握在手中數年的專利技術此時倒變成了資源,利用專利對外發難,如果得到法律支持,將能夠有效地彌補雅虎創新能力的不足,為雅虎東山再起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
臉譜是一個不錯的發難目標。創立不過數年,臉譜手中的專利技術屈指可數。有媒體報道,和微軟成為合作伙伴前,臉譜才有區區不過12項專利。其他互聯網新生代更差:根據美國專利和商標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推特、 Zynga、 LinkedIn和Groupon的專利組合也都在0至2項之間。 《商業周刊》說,甲骨文、 IBM和微軟等老牌互聯網企業花費數十年的時間申請了大量與文件管理和信息存儲相關的技術專利,而大部分新興互聯網企業并沒有付費購買這些產品,只是使用了免費的開源軟件,但是從概念上來說這些軟件還是從這些老牌企業原來產品的基礎上借鑒或衍生出來的。
《華爾街郵報》認為,雅虎訴訟臉譜,更像敲山震虎之舉。雅虎所主張的專利技術,不僅臉譜在使用,其他大部分新生代的社交網站與通訊工具都在使用。如果在與臉譜的訴訟中取得勝利,將為雅虎大規模發起類似的訴訟打開一道門。
未來影響:
這場專利訴訟前景很難預測。一般來說,在專利訴訟中,通過支付一定費用或者以其他的方式進行和解的方式比較大。2004年,雅虎曾與谷歌就搜索引擎專利展開過訴訟,谷歌最后給予雅虎一定的股票作為補償,讓雅虎小賺一筆。雅虎的專利過千項,而臉譜的專利才過兩位數。差距如此之大,臉譜與雅虎和解不失為上策。不過,臉譜目前似乎抱有 “死戰到底”的態度。在臉譜的合作伙伴中有 “專利大戶”微軟。據說,微軟的專利技術高達2萬項。 4月25日,臉譜宣布,將購買650項微軟從美國在線競拍得到的專利,以及獲得微軟授予使用的275項專利。 《華盛頓郵報》說,一旦微軟加入進來,那么這場專利戰將演變為雅虎和微軟這兩大巨頭之間的爭斗。而微軟又有很多有業務往來的合作公司,屆時可能都會被牽連其中。
延伸閱讀
專利競爭會與網絡創新一樣出名
美國互聯網企業VMware的CEO保羅·馬提瑞茲曾見證過多起專利沖突。他在上世紀90年代在微軟工作過14年。當時的微軟正在迅速擴張其業內主導地位,并開始對其他老牌企業發起挑戰。馬提瑞茲記得自己曾前往惠普、DigitalEquipmentCorp.(DEC)和其他業內巨頭總部所在地,目的是為了與這些企業簽訂許可協議,使得微軟可以名正言順地使用他們的關鍵專利,以避免在日后陷入法律大戰的泥潭。 “我們必須這么做,因為當時的微軟才剛剛踏入科技界的門檻。 ”馬提瑞茲說。
如今,微軟、甲骨文與IBM等老資歷互聯網企業已經擁有豐富的專利組合。他們手握眾多互聯網核心技術,尤其是在數據庫和文件管理程序領域。
對于后來的互聯網新生代,這些專利技術是跨不過去的坎。沒專利,別想在互聯網業立足,每個后來者都如當年微軟一樣對專利收購趨之若鶩。
相對年輕一點的谷歌早年吃過專利的虧,當時其所擁有的移動專利遠少于其競爭對手。所以,去年8月,谷歌大手筆收購摩托羅拉移動獲得1.7萬項專利。外界算過一筆賬,谷歌125億美元的現金收購中至少有一半是用來購買這1.7萬項專利,也就是平均每項專利40萬美元。即便如此,這個價格也遠低于更早一些時候,蘋果和微軟聯合以45億美元收購北電網絡的6500項專利,平均每項專利達75萬美元。據說,這個價格已是過去十幾年中科技專利平均交易價格的4倍。
“專利比以往任何時候能引起互聯網大佬們的興趣。 ”《紐約時報》說,過去幾乎沒人注意到專利,但現在專利就像新貨幣一樣冒了出來。專利律師勞瑞稱,10年前,專利只是協議中的注腳而已,很少被計入交易價值中,但現在一些小公司開始利用專利訴訟贏得對大企業的官司,而大企業開始關注專利并花更多的錢收購專利來抵御訴訟。
對專利如此重視,折射出全球移動互聯網行業競爭之慘烈——以智能手機為例,全球智能手機行業產值超過2000億美元,各個角落里的工業企業似乎都從中看到了機會,其中包括:諾基亞和摩托羅拉這樣的手機制造商;蘋果這樣的偏硬件制造商;谷歌和微軟這樣的偏軟件企業;三星與宏達電在內的電子企業。
也正因為如此,蘋果等才會聲稱,哪怕是最細小的獨特功能對獲得競爭優勢都至關重要。而能用這些獨特功能換來真金白銀的就是專利。于是,競爭者們拼命提起訴訟,主張自己獨享數十項專利的權利,封堵對手的產品。有時訴訟或者只是發出訴訟威脅,就能迫使其他競爭對手企業采取費時、有時甚至還很費錢的“迂回之計”以避免侵犯其專利權。
《經濟學人》感慨道,如果你想要在科技界徹底站穩腳跟,你最好做一些防御措施。因為在互聯網時代,專利競爭會與網絡創新一樣出名。
來源:解放牛網 解放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