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詭辯“階段性”壟斷 騰訊為“扼殺”創新尋開脫借口


    時間:2012-04-27





    近日,騰訊接連遭遇360發起的“反壟斷訴訟”,以及網易、imo等公司聯合發起的“反剽竊訴訟”,案件對于中國互聯網創業公司意義重大,關注者眾多。4月23日,騰訊CEO馬化騰出席某論壇時,與《失控》作者凱文·凱利KevinKelly,簡稱KK談及敏感的壟斷問題時,其拋出的壟斷“階段性”觀點引起不小爭議。有業內人士認為,馬化騰在為騰訊壟斷的后果開脫。

    論壇上,凱文·凱利提出,“在互聯網經濟時代的壟斷不會太長久,是一種短暫的壟斷,一種自然的壟斷,并很快被下一代產品或者下一代科技所取代。”馬化騰對此表示認同。

    但是,這位美國老人明顯忽略了中美互聯網創業環境,和用戶基礎的差異。在美國,Facebook可以在Google如日中天時發展壯大,Twitter可以在Facebook另辟蹊徑——巨頭企業不會扼殺創新公司,反而對創業公司心懷敬畏,危機感始終存在;同時,美國擁有大量具有獨立判斷能力的中產階級,創業公司不會為早期的用戶資源而發愁。

    而在當下的中國互聯網,幾乎所有創業者也都不可避免的面對騰訊的“抄襲+捆綁”。任何領域,一旦騰訊介入并動用QQ資源捆綁推廣,其他企業或被分走一杯羹,或直面生存問題。甚至,不少的中國網民還因為騰訊的“市場支配地位”而形成一種錯覺——上網就是聊QQ,騰訊“發明”了偷菜,CS是源于“穿越火線”……創業公司前期積累的用戶,可能頃刻間就會被QQ所淹沒。

    微軟當年曾以“階段性、暫時性”抗辯反壟斷訴訟,但最終仍然敗訴,其IE瀏覽器及播放器被禁止捆綁銷售。而美國法官對此的解釋十分明確:“互聯網無非是把時間變短了,但是壟斷依然是壟斷。反壟斷制度就如此,沒什么特殊性。”

    可見,“階段性壟斷”實為偽命題。壟斷并非時間概念,壟斷與否也不應以時間長短作為法律界定的依據。中國互聯網發展至今,不再允許“惡小而為”,這里的“小”,當然包括了所謂的“階段性”。而就目前整個互聯網行業面臨的現狀而言,“暫時的霸權”已經足以產生扼殺競爭、損害消費者的局面。

    事實上,360針對騰訊的反壟斷訴訟,正是針對其霸權行為。比如2010年11月騰訊提出的“二選一”,以及其后長時間的法律明確禁止的,類似于微軟的“搭售”行為,這些無疑已經構成了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對創新和用戶都造成了傷害。

    而更可怕的是,當擁有壟斷力量的企業對創新公司頻繁采取“跟隨戰略”,這直接導致了中國互聯網發展進程的停滯不前。所以,有業內人士認為,馬化騰稱“這騰訊壟斷只是一個階段性”,就像為騰訊壟斷所造成的后果開出了一張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如果沒有越來越多的企業站出來,‘騰訊階段’恐怕永無盡頭。”該人士表示。

    業內普遍認為,無論這一系列訴訟結果如何,都表明了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態度。創業公司希望身處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獲得相對廣闊的發展空間;而用戶本應享有獲悉,并自主選擇商品和服務的權利,這才和互聯網“自由為本”的初衷相吻合。



    來源:北方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