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整體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的大環境下,中國電信業卻實現了跨越式的市場化改革和行業擴張。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我國電話用戶總數突破13億戶。手機用戶突破10億戶,其中3G用戶總數達到1.5億戶。今年一季度我國電信資費持續下降,電信綜合價格同比下降6.1%。其中固定通信業務資費下降4.6%,移動通信業務資費下降6.4%。“十一五”時期,我國電信資費5年下降了41.93%,使CPI下拉0.13-0.45個百分點。我國電信資費十年來的確一直在下降,基本上保持了10%的下降速度。在大多數商品和服務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電信資費不斷下降,對國民經濟貢獻巨大。
電信業之所以取得獨樹一幟的發展跨越,與電信業十年間數次重組改革密不可分。短短十多年間,中國電信業經歷了四次分拆重組改革,極大地解放了電信業生產力。中國電信業目前網絡規模、用戶規模當之無愧地成為世界第一,從十年前世界“準一流”的水平提升到“一流”水平,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均上榜全球500強,中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但網絡覆蓋率遠遠超過發達國家。
最近一次重組改革后,中國電信業建立三大運營商全業務競爭的市場架構,激烈的市場競爭在迅速激活產業鏈發展活力的同時,也促使行業資費水平連年下降。對普通消費者來說,電信運營商之間的價格戰已經司空見慣。以國際漫游資費為例,2010年1月起,中國移動已經先后推出五次國際漫游資費下調方案。2011年,中國聯通三次下調國際漫游資費,其中5月的調整最高降幅超過90%。中國電信不甘落后,于2010年推出新天翼國際卡,漫游資費平均降幅約50%;2011年3月,中國電信對全部號段用戶實施新的國際漫游資費標準。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作用下,電信業語音通信資費迅速下降,逼近成本。對運營商來說,以前每一次降價都可以帶來更多的量,有價格彈性,但現在語音業務日漸飽和,資費下降的空間已經很小。在中國移動剛剛公布的一季報中,移動資費下降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驗證。一季度,中國移動凈利潤同比增長率為3.5%,盈利能力下降,其中資費下降是原因之一。
但另一方面,廣大消費者仍然認為電信業資費降價空間巨大,造成用戶與企業之間信息溝通不暢,用戶普遍對運營商缺乏信任感,從而導致針對電信業的各種“批判”聲音不斷,也極易引起公眾群起而攻之。盡管電信資費在近幾年的發展中有所下調,但由于不少運營商資費收取明細的透明度不高,導致用戶對運營商普遍缺乏信任感,這是電信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服務水平提升沒有同步跟進的結果,迫切需要運營商貼近用戶,讓用戶真正參與到電信業的發展進程中來。拋開用戶悶頭發展,即便發展得再好也很難獲得公眾認同。
電信業的競爭在國民經濟各行業中都是近乎慘烈的。競爭是好事,但是過度競爭就必然適得其反,滋生各種發展問題,而且削弱電信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電信業當前備受公眾質疑的發展與國外差距拉大問題,很大程度上也是近年來過度競爭壓縮了行業升級發展所需的投入成本。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