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情下三網融合的多維應對


    時間:2012-04-18





    三網融合作為建設現代信息基礎設施、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國家“十五”規劃中首次得到確認。為了實現三網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提高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水平,國家“十一五”規劃、“十二五”規劃也就推進三網融合提出過明確要求,但總體而言我國三網融合仍然進展較慢。由于中國現實的國情,中國式的三網融合,不是單純的市場、技術和利益的融合,也不是行政機構和事業單位的融合,而是有中國特色的融合。這就需要我們做出多維的應對。



    發展現狀與面臨的瓶頸


    2010年7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了第一批三網融合試點地區(城市)名單,北京、上海等12個城市和地區入圍。①試點工作推進一年多來,試點地區均組織制定了實施方案,加快推進寬帶網絡建設和光纖入戶工程,完成了IPTV、手機電視業務支撐平臺的改造建設,推動了IPTV、手機電視、網絡視頻等三網融合相關業務的發展。但雙向進入經營許可證的發放、IPTV集成播控平臺與傳輸分發系統的對接等工作仍然進展緩慢。2011年12月30日,第二批三網融合試點地區(城市)名單正式公布,但這可能只是擴大了三網融合的官方的覆蓋面,前景依然不容樂觀。


    制約中國三網融合發展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中國目前電信網、廣電網和互聯網的法律體系、監管體系、運營模式的問題。當前,廣電和電信分別擁有不同的壟斷資源,表現為對許可證、牌照、入網證的許可發放等。而這些壟斷性資源相互影響,一方擁有后,另一方只能跟從或高成本租賃。兩個行業已經形成了各自完整的產業鏈,產業鏈上內容供應、終端設備、網絡、業務模式等利益相關方的關系錯綜復雜。幾種主要的運營模式正是利益協調的結果。如何重新分配這些資源、打破原來的利益鏈條是三網融合中必須解決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從完善法律體系、實現獨立監管、探索運營模式等幾方面入手,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推進中國特色的三網融合。


    中國國情下的對策建議


    1.完善法律體系


    西方國家大多把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作為實施三網融合的第一道程序,堅持先立法、后融合,嚴格依法行政。在三網融合的過程中,要真正實現三網融合,政府在法律法規上應該先行。


    目前我國在三網融合領域的政策法規尚不健全,對三網融合的界定以及融合的界限與準入的方式也很少規范。不僅缺乏權威的電信法、廣播電視法,在互聯網的管理領域也沒有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法律。《電信條例》的出臺在我國電信發展史上是一個進步,但是,這僅僅是第一步,它沒有真正解決監管的融合問題,也沒有為未來獨立管理機構的誕生提供牢固的法律依據,②在力度和權威上都存在嚴重不足,不能適應現今三網融合發展的法律體系需求。



    有法可依才能權責分明,推進三網融合首先應當完善相關法律體系。在我國即將出臺的《電信法》中,應該制定相關條款和法律,真正打破廣電與電信的相互進入壁壘,建立廣電與電信業務的雙向進入制度,為融合的監管機制的形成奠定基礎。而在制定《廣播電視法》時,也應明確部門的管理職責,在保證內容安全的基礎上適當放開廣電業務,打破市場進入壁壘,促進競爭。


    2.建立獨立的監管機構,進行適度的監管


    目前,我國實行的是多重垂直管理,即電信網、有線電視網、互聯網其上都有多部門進行監督管理,廣播電視網的管理涉及國務院、中宣部、廣電總局,電信網的管理涉及國務院、信息產業部和國家發改委,而互聯網的內容管理涉及信息產業部、廣電總局、國務院新聞辦、文化部、公安部、國家保密局等諸多部門。這種監管體制效率低下。


    要解決我國多重監管的問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打破現有格局,建立一個統一獨立的監管機構,實現監管機構與其他政府部門和市場的分離,徹底改變政事合一、事企合一、政企合一等情況。中國可以借鑒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的經驗,成立國家三網融合委員會,直屬國務院,實行統一監管。這個機構類似于銀監會和證監會的地位,要有很強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不受其他行政部門干預,能將現在分散于電信、廣電、互聯網等各個管理機構的監管職能集中起來進行統一管理,對廣電和電信有爭議的一些問題能夠進行統一裁判。國家三網融合委員會可由廣電、電信和社會其他領域的一些專家組成,由即將頒布的《電信法》明確監管機構的職責權限,依法進行監管。


    我國的監管政策亦不能照搬人家的模式,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切實加強對新媒體的監管,確保信息和文化安全,是三網融合的一項艱巨任務。雖然三網融合改變了廣電與電信相互隔離的關系,但是它們在特性上仍然存在區別,廣電具有鮮明的二元價值目標,即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鑒于我國特殊的國情,三網融合在內容監管方面,應采取區別對待的措施,涉及意識形態方面的內容要加強監管,保證對社會輿論的正確引導,在現有信息網絡視聽監管系統之上,進一步建立完善IPTV和手機電視監管系統;除此之外的文化、旅游、娛樂等內容,應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放松監管,引入競爭,促進產業良性發展。

    3.探索成功的運營模式


    融合的過程也是探索的過程,所以在發展中應加強引導,立足國情,利用體制優勢,政府搭平臺,滿足消費者,其余的交給市場,避免使三網融合成為某些地方政府拉動GDP的形象工程。試點城市應勇于創新、敢于試驗,借鑒當前幾種主要的模式類型,出臺相關政策,開始三網融合的破冰之旅;非試點城市也應意識到“早融合早受益”,特別是實力較強的電信運營商,應以政府主導的農村信息化項目為契機,加強合作,加快“光進銅退”、提速網絡升級,搶占融合主動權。


    三大網間的收購、兼并、聯合和資產重組、相互參股等,應成為推動三網融合的重要經濟手段。目前,我國的信息企業規模比較小,競爭力不強,企業之間各種形式的合作還很不夠。在業務融合發展不暢、進展緩慢之際,可以考慮通過資本融合,實現有效的資本運營、變現,用資本運作的方式獲得網絡改造所需的資金,向自己的未來借錢,采用收購、兼并、聯合、參股、上市融資等形式的經濟手段,迂回地推進三網融合。


    結語


    目前,國家級有線網絡公司“中國廣播電視網絡公司”(下稱“中國廣電網絡”)的組建方案已經通過了國務院三網融合網協調小組審核,③上報國務院審批。根據組建進程,公司或在今年6月份掛牌。這意味著,除現有的廣電總局外,即將成立的中國廣電網絡的行業監管單位也將加入電信相關主管部門。


    此前廣電對有線網絡的獨家監管權將變為與電信有關主管部門共同監管,地位平等。新公司或將由此注入廣電系和電信系雙重“背景”,三網融合推進中兩方博弈形成的僵局將可能被打破。一個擁有了內容和數據傳輸渠道雙重業務的“綜合服務運營商”呼之欲出,當前三網融合各方各自為政的局面或將因第四方的加入而發生巨大的改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