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產業鏈已經從封閉式走向半封閉半開放狀態,這一狀態有利于移動支付產業鏈良性發展”。在剛剛結束的首屆“中國支付清算創新與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老牌移動支付企業代表聯動優勢張斌如是說。
移動支付產業鏈:從封閉到開放
作為整個支付產業鏈的一部分,移動支付從誕生之初就帶上了明顯的封閉印記。移動支付發展初期,央行有明確規定,經營支付業務必須有金融牌照。支付業務成為了金融機構乃至整個金融行業內“專屬”業務,將通信運營商等其他非金融機構擋在了支付的門外。這使得萌芽于2001年的移動支付產業鏈始終處在不溫不火的狀態。
2003年底,各大通信運營商開始借助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牌照優勢,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廣移動支付。聯動優勢等第一批移動支付企業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與此同時也有一些企業或機構通過直接與金融機構合作的方式進入產業鏈,這也就是現在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的雛形。
2004年下半年以來,若干主要的第三方移動支付運營商的業務放量增長,使得移動支付產業進入地域性快速擴張階段,包括終端商戶、硬件廠商等產業鏈各方紛紛加入,產業鏈逐漸呈現出開放與合作的趨勢。
面對移動支付產業鏈或支付產業鏈的新趨勢,央行于2010年6月發布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當年11月4日召開的第四屆支付發展峰會以“規范市場秩序,推進金融支付發展”為主題,使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首次成為關注焦點。第三方支付行業逐漸從“放養”到“圈養”,從在“灰色地帶游離”到“走向陽光”。
2011年,央行分三批發放了101張“支付牌照”,移動支付業務作為牌照包含的六大支付業務范疇之一正式授權給合規的第三方支付企業。牌照的發放不僅為第三方支付企業正名,并且使得第三方支付的業務范疇、監管等有章可循。央行對于整個第三方支付產業發展的明確的支持讓支付產業鏈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開放。
移動支付產業鏈:半封閉開放模式
張斌這樣闡述移動支付產業鏈的半封閉開放模式——“不至于過度分散也不至于過度封閉,央行以及支付清算行業協會作為產業鏈的協調監管機構嚴格把控產業鏈準入,產業鏈各方進一步開放合作,推動移動支付行業實現標準化、共贏式發展”。
半封閉就是指嚴格控制行業準入,加強行業規范制度建設。今年的兩會上,政協委員趙宇梓就提出要提高第三方支付的準入門檻。移動支付作為第三方支付中產業鏈最長,參與者最多的產業,目前面臨著規范制度缺失、管理混亂、產業鏈各方違規經營、惡性拼搶市場等問題。監督管理部門應加強相應規章制度建設,嚴格規范行業秩序,提升準入門檻,促進全產業鏈有序發展。
張斌同時提出:移動支付產業鏈各方需要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促進合作共贏。為了避免產業鏈各方過于專注于自身專業領域發展,減少不必要的溝通和磨合成本,張斌建議移動支付產業鏈的參與各方主動學習與了解其他參與方的業務知識與技術,構建全產業鏈“語言平臺”,促進產業鏈各方溝通與協作。
一個健康有序的移動支付產業鏈的構建,離不開產業鏈參與各方的專業分工與有效協作。張斌在會上總結說道:移動支付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首先需要政府及行業協會的支持和引導,希望政府牽頭盡快出臺針對移動支付產業的法律、法規,希望協會幫助企業去依法開展業務,并做好行業自律工作:銀行等金融機構要加快建設 “后臺清結算、支付接口”等移動支付高速公路;廣大的非金融機構要自覺做好渠道、用戶服務即面向用戶的“最后一米”的營銷和觸點工作;產業鏈各方要遵守國家憲法、法律、法規和經濟金融方針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自覺維護移動支付服務市場的競爭秩序,防范移動支付風險,促進移動支付服務行業健康發展;誠信服務,技術專精,共同開啟移動商務新時代!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