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化將規模化運營與個性化運營對接起來,一方面可以發揮電信運營商傳統的規模化運營優勢,同時也能彌補其個性化運營的不足,是電信運營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核心競爭優勢所在。
移動互聯網時代,電信行業的生態發生改變,電信運營商面臨一系列挑戰,例如數據流量的快速增長導致網絡壓力不斷增大,電信運營商的無線上網業務收入上升,但是并沒有與流量增長同步;推出包括手機音樂、手機閱讀、手機電視等多種增值業務,在移動互聯網領域“遍地開花”,但這些業務品牌效應不足,用戶規模相對有限;蘋果、谷歌等傳統的IT和互聯網企業也進入移動互聯網領域,App Store和谷歌應用商店等為手機用戶提供了大量的優質第三方應用,而這些服務均繞過了電信運營商,電信運營商面臨被邊緣化的困局;管道價值日益萎縮,管道服務水平備受詬病。
電信運營商需要面向移動互聯網進行轉型,目前普遍做法是加強對內容和應用業務的開發,提升移動互聯網增值服務在收入中的比重。從電信運營商的財報看,這一比例確實在逐漸上升。不過受制于創新能力等多項因素,電信運營商在此領域優勢并不明顯,特別是在面臨騰訊、谷歌等互聯網企業競爭的情況之下,更是捉襟見肘。
在管道運營上,電信運營商提出了“智能管道”的經營理念,將流量經營作為重點。讓運營商尷尬的是,升級版的管道運營理念尚未實現,用戶卻對寬帶基礎服務提出了質疑。中國的寬帶速度更慢而收費更高,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在互聯網接入領域涉嫌壟斷而被發改委調查,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
為應對發改委調查,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正在整改,并面向用戶提出了寬帶免費升級的計劃。以北京為例,北京聯通方面表示,已經從今年3月1日起,逐步對北京聯通全網寬帶用戶免費提速,此次提速包括在網的所有ADSL和LAN網寬帶用戶。提速后,原512K用戶升速為1M,1M用戶升速為2M,2M用戶升速為10M,4M/8M用戶升速為20M。不過部分客戶需完成光纖入戶改造后才能享受到10M以上寬帶速率。北京電信也表示,今年2月17日,針對512K、1M和2M三檔速率的家庭寬帶提速工作正式完成,提速后,512K、1M升速至2M,2M提速至4M。至此,北京電信家庭寬帶速率全部達到2M及以上水平。北京電信還表示,將于近期啟動4M及以上速率寬帶免費提速工作。
當電信運營商提出“智能管道”計劃時,已經有專家質疑這種服務是否能被用戶接受。因為更高水平的寬帶服務意味著更高的收費水平。而現在寬帶基礎服務尚未被用戶認可,遑論收費更高的個性化服務。
不論是在寬帶等傳統電信業務領域,還是移動互聯網應用等新型業務領域,電信運營商均可說問題重重。那么電信運營商應當如何突破困局,找準自身的定位?
夯實基礎
從電信基礎業務到移動互聯網應用業務,整個業務架構可分為七層:第1層是電信基礎業務,包括固話和移動語音業務;第2層是電信增值業務,包括短信、彩信等;第3層是互聯網接入服務,分為固網寬帶和移動寬帶兩種;第4層是基礎技術支撐平臺,為各種移動互聯網業務提供技術支持;第5層是基礎業務支撐平臺,包括支付、安全服務等;第6層是應用支撐平臺,例如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作為平臺對接網商、第三方開發者等;第7層是互聯網增值應用層,如手機QQ、微信等用戶直接使用的互聯網內容和應用。
這七層目前電信運營商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涉獵,缺乏重點。實際上電信運營商誤讀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將自身的商機主要鎖定在第7層,即互聯網增值應用層面,這也是其推出手機閱讀、手機視頻、手機游戲等各種移動互聯網應用的原因。不過這些業務目前在盈利模式上尚不清晰,而且從競爭的角度分析,電信運營商與互聯網企業相比,創新能力有限,無法深刻理解用戶需求,同時受制于政策層面的因素,電信運營商往往會承擔更多的責任,導致成本上升,行動緩慢。因此,倒不如退一步,將重點聚焦在更加基礎的層面。
例如在基礎技術支撐平臺和基礎業務支撐平臺上,電信運營商并沒有做好,讓互聯網企業占據了先機。阿里巴巴不僅提供電子商務平臺服務,還提供支付等更基礎層面的服務。目前支付寶已經成為國內市場份額最高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也是阿里巴巴最有價值的業務之一。其實電信運營商在此領域頗有優勢,應該抓住這部分商機,而不是只將眼光鎖定在那些零零碎碎的具體應用上。
做好應用的平臺
電信運營商在具體的應用領域優勢并不明顯,但卻可以將自身的用戶優勢、網絡優勢等轉化為平臺優勢,通過為第三方開發者提供完善的平臺服務,獲得新的價值。
中國移動的MM商場,中國電信的天翼空間和中國聯通的沃商店都是平臺性產品,相對于其具體的應用產品,這部分產品雖然在收入上相對有限,但是價值卻非常明顯。因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競爭直接體現在具體的內容和應用上,而這并不是電信運營商的優勢領域。因此通過提供平臺聚集大量第三方開發者,電信運營商才有吸引用戶的資本。
蘋果之所以能夠繞過電信運營商,即是憑借其強大的生態鏈。蘋果拋棄傳統的封閉模式,在手機平臺上允許第三方應用開發者開發第三方應用,大大提升了用戶的手機使用體驗。終端+應用商店成為蘋果的競爭模式。這與2G時代電信運營商聚集大量SP面向用戶提供應用的局面已大大不同。
谷歌、百度之所以取得商業上的成功,是因為他們解決了人與電腦的問題,實際上也是搭建了人與電腦之間溝通交流的平臺。搜索等基礎性的服務有強大的擴展性,在此之上能夠生成大量的高層次應用,充分滿足人們的個性化需求。這種平臺將規模化運營與個性化運營對接起來,一方面可以發揮電信運營商規模化運營優勢,同時也能彌補其個性化運營的不足,可以說是電信運營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核心競爭優勢所在。
現在電信運營商的當務之急是找到一條更加成熟的盈利模式來。例如如何將自身的平臺優勢轉化為營銷優勢?目前中國移動的MM商店已經形成了不小規模的用戶群,如果中國移動能夠開發出完善的廣告技術,面向廣告主,提供互聯網廣告服務,這也是一條盈利的渠道。而且根據PC互聯網的發展經驗,這部分市場潛力巨大。
電信運營商進行寬帶提速,無疑是改善自身形象,助力中國信息化發展,造福廣大互聯網企業的舉措。不過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電信運營商面臨的挑戰,如果電信運營商不能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成功轉型,其后果要嚴重得多。寬帶提速之后,電信運營商還需要解決更多、更復雜的問題。
來源:《互聯網周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