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是否讓我們變得更淺薄?


    時間:2012-03-31





    隨著時代進步,我們開始越來越明顯的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因電腦和互聯網而產生的變化。比如經常使用電腦輸入文字的人,突然拿起筆,常有“提筆忘字”的感覺。由于網頁瀏覽的短暫停留和跳躍性,我們回憶起看過的小說、新聞時,常常只能想到一些關鍵字,具體的情節則變得模模糊糊。

    與此同時我們開始變得習慣于在電腦上開啟多個窗口,在不同的任務之間來回切換,我們開始迅速地做出決定,迅捷地執行,任何無法立刻響應的軟件都讓我們焦躁不安,然后被我們無情地關掉。

    這類現象從個別開始變得廣泛,引發了人們討論的熱潮,有人甚至懷疑人類的大腦結構都已經發生了變化。相關領域的專家也著手研究科技進步帶給人們的影響。

    研究機構Pew Research Center 和美國伊隆大學共同開展了一項調查,這次調查的受訪者都是從業界著名的公司和機構里挑選出來的管理人員,如Google、微軟、思科、雅虎,以及Ericsson Research、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耶魯大學,其中40%是科研人員。

    根據調查報告,在1021個受訪者中,超過一半的人認為不斷的多任務處理和迅速做出決定的能力會逐漸產生正面的效果,使未來的年輕人受益。另外42%的受訪者則認為,時刻保持在線會損害人的認知能力。到2020年時,新千年出生的人們也許會“為了娛樂把大部分時間花在交換短的社交信息上,注意力被分散,不再關心與人深入交往或者學習知識。”他們會失去耐心,失去“深入思考能力”和“面對面的交流能力”。

    樂觀的看法認為:新千年人類所處的環境使信息的獲取變得輕而易舉,不論老幼,任何人都能回顧曾接觸過的任何信息。他們將更適應多任務快速切換,他們學得更多,搜索技巧更有效,能更迅速地找到具有一定深度的問題的答案,他們將擁有良好的決策能力和靈敏的分析能力。實際上他們必須掌握這些能力才能在將來生存,所以總的來說,年輕一代在學習與認知方面會受益。

    悲觀的看法則認為:他們會變得越來越需要即時的滿足,做的決定通常也是迅速卻粗淺的,他們不再記住信息,過度依賴因特網和移動設備。“記憶正在變成由關鍵詞和域名激活的、指向真正信息的超鏈接”Geoloqi的CEO Amber Case說,“我們正在變成自身外部記憶的‘考古學家’,我們的大腦只保存指向記憶的關鍵詞,而不是記憶本身。”

    有人還提及喬治·奧威爾的《1984》 奧爾德斯·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將來統治世界的力量也許不是“老大哥”,而是“娛樂至死”的娛樂,我們將變成淺薄的信息消費者。

    調查報告最后指出:如何發揚科技優勢,盡力彌補劣勢,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之一或許是對教育進行改革,加強信息化教學,“教師應當教學生們如何管理多個信息流,教他們如何過濾、分析、整合信息。同時試著保持內心寧靜,專注于沉思。”

    其實在這樣一個人類從未經歷過的信息時代,任何預測可能在轉瞬間就失去立足的基礎。對于未來,我們不必悲觀;但對科技發展帶來的問題,我們也決不能忽視。對未來持樂觀態度的人依然占多數,至少人類仍然擁有控制權和選擇權。


    來源:TECH2IPO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