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閉幕的2012年中國IT領袖峰會上,移動互聯成為與會業界代表廣泛熱議的話題之一。瀏覽資訊、收發微博、移動社交、網上購物……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些原本很“潮”的行為正在融入越來越多人的生活。
伴隨科技發展、智能終端的普及,廣大消費者的生活也因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而悄然變化。專家認為,在享受移動互聯時代的快捷、便利的同時,也要重視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的保護,更加不能忽視現實世界的社交生活。
移動互聯改變國人生活
曾幾何時,功能單一的手機就是用來打電話的工具。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人們可以拿著手機隨時隨地上網娛樂、辦公、購物、社交。中國電信吉林公司總經理浦德松對此深有感觸:“目前手機放在耳邊的時間已下降到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時間開始轉移到眼睛和手機屏幕的交流上。”
五年前在清晨和傍晚的公交車和地鐵里翻閱報紙、雜志的上班一族,現在都變成埋頭端著手機細細看來的“低頭一族”。今年28歲的韓婷握著有七寸顯示屏的手機對記者說:“感覺就是隨身帶著電腦啊,在手機應用商城里下載了應用,就可以方便地瀏覽網頁、跟朋友聊QQ、看電子書、看電影。”
現在,“刷微博”更是成為很多上班族在上下班路上打發時間的“最愛”。當越來越多的社會信息通過微博發布和傳播時,我們不得不重視這個用140個字的“微力”撬動人們生活的平臺。越來越多的政府機關也逐漸揭開神秘的面紗,通過政務微博與百姓直接溝通。
移動互聯的融入還改變了年輕人的社交方式,微博、QQ等應用添加了“搜索附近的人”的功能,“陌陌”等新型應用更是直接打“距離牌”。地鐵里坐在你對面低頭玩手機的年輕人,可能就是在移動互聯網上跟你熱絡聊天的社交網絡好友。
而今,移動互聯迅速發展,手機不再僅僅是用來聽的,電視也不再僅僅是用來看的。記者從吉視傳媒股份公司了解到,“吉林省高清交互式現代媒體綜合服務平臺”可讓用戶在使用傳統收聽、收看功能的同時,還能實現傳送、點播、互動、數據傳輸、智能家庭等多種服務。
智能手機和流量經營成運營商主打
日前,中國電信吉林公司總經理浦德松向新華社記者透露,目前中國電信固定電話收入只占其總收入的兩成左右,而包括移動互聯網流量收入在內的其他收入則持續大幅增長。流量將成為未來3G用戶收入的主要構成部分,智能手機和流量經營將成為規模發展的主攻方向。
專家認為,平板電腦、手機等智能終端的普及帶來移動互聯消費革命。智能終端的選擇要素已由最初的價格、外觀朝著質量、應用體驗等方向轉變,終端一體化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重要的發展趨勢。而移動購物、社交網站、移動支付等應用都要通過終端來實現,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打造新興消費革命。
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我國已進入移動互聯網爆發時代,國內主流通信運營商紛紛采取措施大力提高各自網絡接入移動互聯網的能力,提升移動終端產品質量和數量,同時大規模開發各類型適合終端承載的應用程序,搭建3G體驗環境,推廣音樂、閱讀、視訊、游戲、動漫、應用商城等基地產品的整合營銷,提高各自在市場中的滲透率。
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160多家應用商店累計下載數量達到520億次;許多互聯網、電信企業、終端企業開發了自營應用商店;而第三方應用商店發展更快,數量已超過120家。據市場不完全統計,2012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實現1.08億部,城市居民的智能手機普及率將超過35%。
專家:移動互聯生活暗藏隱患
采訪中記者發現,相當一部分人在肯定移動互聯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擔心手機定位會泄露自己的隱私。長春市民孫雅婷說:“年輕人現在都熱衷微信等移動社交,可是它會對我所在的地點定位,還能顯示出我和其他用戶的距離,這樣很沒有安全感,不知道還有多少個人信息是公開的。”
吉林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付誠認為,移動社交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它與傳統的交往方式相結合,創造出更新的價值。他也表示,不能忽視面對面的現實性交往。“尤其是現在一些中小學生,對著手機、電腦和虛擬世界的朋友聊得不亦樂乎,卻不愿意和鄰居一起玩,這樣對于成長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針對一些移動互聯應用產品,版權問題也不容忽視。專家認為,面對移動互聯網的疾速發展,我國應一方面加快立法進程,在對知識產權進行最大程度保護的基礎上,推動移動互聯產業進一步發展,加快智能終端、應用商店等產業鏈建設和自主創新。此外,要做好用戶隱私保護、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環境。
來源: 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