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1月9日發改委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展開反壟斷調查后,發改委官員首次披露了電信聯通反壟斷案的最新進展。發改委表示,目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已完成100G的互聯帶寬擴容,兩家企業承諾將進一步降低收費。發改委反壟斷局將繼續督促兩家企業整改。
當反壟斷利劍架在脖子上,誰都可能“服軟”,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也不例外,雖然一開始很強硬,吼著頂著,最終還是作出“讓步”與妥協。帶寬擴容、承諾降低收費……表面上看,是整改的誠意,也會給消費者帶來實惠;本質上講,是被動的整改,給調查機構一個“笑臉”,給調查結論一個“期待”,甚至是逃避巨額罰單的回旋之策,是“棄小利,免大罰”。因為反壟斷之劍是帶“血”的——若壟斷事實成立,兩家企業或遭數十億元巨額罰單。電信聯通可能是,明修“帶寬”,暗渡“罰款”,是謂“明哲保身”。
“寬帶壟斷案”是反壟斷法的一次“亮劍”。十三年磨一劍的《反壟斷法》,被稱為“市場經濟的憲法”,制止壟斷、保護競爭是《反壟斷法》最直接的立法宗旨。有關權威人士認為,《反壟斷法》的立法目的在于禁止壟斷和其他限制競爭的行為,創造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能夠充分發揮,以保證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反壟斷法》的作用可以表述為,通過法律的強制性作用排除各種對競爭機制作用的干擾,保護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競爭的權利,維護競爭的市場結構,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寬帶壟斷案”具有標本意義,尤其是一旦這數十億元巨額罰單“生效”,或為中國《反壟斷法》出臺三年來的首張罰單,這才叫真正的“殺一儆百”。電信聯通目前的所為,明為整改,實為中止壟斷調查創造條件。去年12月2日,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同時發表聲明稱,已向國家發改委提交了整改方案和中止調查的申請。如果申請成功,就意謂著這次反壟斷“夭折”。反壟斷之劍雖“聞雞起舞”,卻連一根雞毛也沒傷著。無功而返,或小功卻歸,都是反壟斷不徹底的表現。反壟斷就不能“心慈手軟”,“宜將剩勇追窮寇”,否則,壟斷就會加劇與反彈。“寬帶壟斷案”是向前走,還是向后退,事關反壟斷的走向。
時下,市場與市場經濟最需要接入反壟斷“寬帶”,并且,100G的帶寬,讓反壟斷常態化、規范化、暢通無阻。我國正在建立健全市場經濟體系,壟斷行為是時下最大的阻礙、最突出的矛盾。《反壟斷法》亮劍,貴在斬壟。唯有進一步激活《反壟斷法》,啟動更多的反壟斷法律程序,一反到底,決不妥協,才會形成一條“寬帶”——承載公平競爭、自由競爭、充分競爭,實現市場資源的科學配置、優化組合、合理布局。
作者:王旭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