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電信助力國家能力建設


    時間:2012-03-13





      從美國“次貸”危機到全球性金融海嘯,并最終觸發當前的“歐債危機”,肇始于2007年的華爾街金融動蕩,至今陰影仍在全球籠罩。

      不過,凡事都像一枚硬幣的“兩面”。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日本和韓國為了重振國家經濟,各自提出寬帶發展計劃。這一戰略實施3年后,日韓兩國在全球綜合國力排名中不降反升,一度觸動了全世界對于下一代寬帶互聯網發展的重新認識。

      2008年,西方“虛擬經濟”神話終于在全球性金融風暴中分崩離析。而為了消弭危機所帶來的負面深層次影響,西方國家在審視重回實體經濟軌道的同時,不約而同在全球范圍內啟動國家寬帶建設計劃。

      據國際電信聯盟統計,由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歐洲、韓國等發達經濟體率先出臺的國家寬帶建設計劃,至2011年底已經吸引全球100多個國家參與其中。

      “寬帶不但是國家基礎設施,更是國家戰略資產”——如此定義寬帶的戰略價值,奧巴馬政府2009年在財政預算極度捉襟見肘之下,全力斥資72億美元用于國家寬帶建設。

      在歐洲,歐盟曾檢討發現在下一代寬帶互聯網發展中“歐洲有被邊緣化的落后危險”。為此,2010年歐洲出臺歐盟數字戰略計劃,寬帶建設被重點納入其中。

      而在中國,近年相關工作進展亦為快速。

      據統計,依托中國電信為首的三大運營商所構建的平臺,在2002-2010年間,我國年均新增用戶1539萬,年均增長58%,“十一五”期間,年均新增用戶近1780萬,年均增長27.5%,2011年寬帶用戶新增3000萬。

      目前,我國互聯網網民目前總數已達5.13億,寬帶接入用戶1.56億,寬帶家庭普及率36.2%。并且截止到2011年11月底,全國100%鄉鎮全部實現上網,其中97%的鄉鎮和80%的行政村基本具備寬帶接入能力,互聯網國際出口帶寬達到每秒1389比特。

      另外,中國不但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用戶規模的信息通信網絡,技術水平也實現了新跨越。如建成了全球最大的IP軟交換下一代網、骨干傳輸網發展成為多路由冗余和多網絡保護的高速可靠網絡,信息通信網絡技術裝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接入寬帶化正穩步推進……

     

      中外差距顯著

      不過,囿于中國寬帶發展起步于2002年,晚世界3年。總體處于跟進狀態的中國在多個指標上與當今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明顯。

      據聯合國2011年10月專門報告,2010年全球互聯網普及率30%,發展中國家21%,最不發達國家5%。中國33%普及率,雖然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在社會普及方面,我國寬帶人口目前普及率僅為11.7%,雖超全球8.3%的平均水平,卻遠低于發達國家25.1%的普及率,差距從2005年的10%已經擴大到了目前的13.4%。

      另據國外知名測速網絡測算,在2010年上半年我國寬帶網絡實際下載能力為每秒4.5兆比特,僅為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在172個經濟體中排名第79位,遠低于排名第一位韓國34兆比特的水平,也低于上海經合組織國家10.5兆比特水平。在流量上,韓國占全世界互聯網流量的10%,美國占到31%,中國只占到6.3%。

      “中國提出寬帶政策,提出城市和農村到2015年達到20兆-24兆,應該說也是低水平指標。”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說。

      同樣,國際電信聯盟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制定全球網絡普遍服務發展計劃時發現,全世界144個發展中國家,2011年已有99個實現了網絡普遍服務(其中36個國家已實現寬帶服務),但中國尚不屬于這99個國家;不但如此,就連基礎通訊的普遍服務,中國都尚未實現。

      在寬帶技術創新基金的國家排名中,中國沒有進入前30名。中國ICT在2008年排第76名,到2011年下降為第85名;由于寬帶滯后,中國的信息化水平DDI也從同期第72名下降到目前第80名。

      “2015年全世界互聯網普及率將達到60%,發達國家是50%,最不發達國家是15%。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互聯網建設,特別是寬帶建設在中國還有很大的空間需要發展和提升。”鄔賀銓說。

      中國電信務實彌補差距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總工程師余曉暉認為,社會各界對于寬帶的認識可能不盡一致,但“寬帶建設事關國家競爭力”。

      對此,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郭浩2月16日透露,作為骨干運營商,中國電信自去年2月16日啟動“寬帶中國光網城市”工程1年來,通過不懈創新,為構建寬帶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縮小中外差距,務實工作已初見實效。

      “比如,截止到去年底,中國電信在南方21省的城市地區寬帶線路20兆帶寬接入能力覆蓋率已經達到了70%。在南方,現在村村通光纜的比例由2010年年底的68%提升至72%,已通4兆寬帶的行政村達到89%。”

      據其透露在上海,2011年光纖網絡覆蓋用戶超過400萬,新發展用戶突破130萬,平均帶寬達到了8兆,到“十二五”末,中國電信上海公司計劃全面實現光纖入戶百兆接入;而對于無線寬帶業務,中國電信上海公司已經部署天翼WIFI 7300個,成為上海最大的無線寬帶接入網絡。“十二五”期間,中國電信還將完成對上海公共服務區域的無線熱點全覆蓋,大部分熱點接入速率將達到54兆在重點區域還將實現100兆-300兆極速上網,

      “未來,南方城市將會很快全面實現光纖化,核心城區全部實現光纖接入,最高接入帶寬可以達到100兆,城市家庭接入帶寬普遍能夠達到20兆以上。” 郭浩說“除南方寬帶提速,中國電信在力量相對薄弱的北方10省也在全面推進‘寬帶中國.光網城市’的建設。”

      如在內蒙古,2011年底中國電信內蒙古分公司可按照用戶的需求提供百兆到戶千兆進樓網絡能力,縣以上城市實現寬帶光纖化,旗縣所在地實現8兆接入,盟市所在的地市實現20兆-100兆光纖入戶。到“十二五”末,寬帶用戶覆蓋可以覆蓋到300多萬戶,光纖入戶超過100萬戶,90%以上的用戶實現20兆接入能力。

      “2011年中國電信全國新增光纖接入住宅套數2000萬戶,達到3000萬戶;由于加強3G網絡建設,全年新增3G基站4.9萬個,3G網絡已經率先覆蓋至全國所有縣級以上城市及90%的鄉鎮。”

      郭浩指出,集網絡接入、業務應用服務提供于一體的“寬帶中國光網城市”工程是中國電信戰略轉型的里程碑,隨著該工程各項工作扎實推進,在未來3-5年內,中國電信寬帶用戶的接入帶寬還將躍升10倍以上。屆時,中國電信將形成包括光纖寬帶、移動網絡、衛星通信覆蓋大江南北,惠及中國的優秀信息網絡商。

      積極啟動下一代互聯網試驗,助力國家能力建設

      “從政策層面來看,我國寬帶網絡發展尚缺乏國家級戰略和規劃。”2月16日,國家發改委高新技術司副巡視員徐建平對此指出:“這迫切需要運營商和相關職能部門一起從戰略的高度,統籌布局,加快我國寬帶網絡發展。”

      “中國電信2009年就已經正式啟動下一代互聯網推進工作,至今一直積極進行技術研發,并在湖南,江蘇等部分區域進行了現場的試驗,具備有線無線VPN寬帶接入能力。在上海世博會、深圳大運會等國家重點工程都已經實現下一代互聯網試驗。“為此我們和清華大學,和華為公司都成立實驗室,以推動技術和設備的成熟。”郭浩說。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靳東濱則透露:“在‘十二五’期間,中國電信將按照國家下一代互聯網的部署的工作要求,加強過渡技術研究和標準的制定,加快網絡改造,探索運營模式,推動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成熟,形成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和一定規模的基礎網絡。主體工作計劃分為兩個階段,在2013年底前開展下一代互聯網小規模商用試點,選擇部分重點城市進行網絡和IDC的改造,升級支撐系統,打通端到端IPV6的流程;在2014年起,在國家統籌安排下,開展下一代互聯網規模部署和商業應用。”

      據靳東濱引述,據美國某權威機構專門研究,奧巴馬政府現正推動的寬帶建設工程,總共可以新增240萬個社會就業崗位,每年帶來920億美元的國民收入,還可節省6.62億美元衛生醫療開支,減少64億公里不必要的車輛駕駛,讓美國每年減少32億磅二氧化碳排放量,居家辦公使美國人每年節省38億小時,節約時間成本352億美元,綜合經濟效益高達1340億美元。

      “誰抓住寬帶(發展)誰就是抓住了發展機遇,誰就占領了經濟制高點。”靳東濱認為由于寬帶發展和下一代互聯網建設事關國家能力建設,信息化和工業化這“兩化”本身又是優化結構的過程。寬帶建設不但可以促進信息產業的壯大,更能在未來應用中改造很多傳統產業。“因此,中國電信將繼續從戰略高度認識和推進‘寬帶中國’在中國的發展。”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