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激光為載體,實現星地數據高速率傳輸,這對我國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會帶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京出席全國兩會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王樹國代表如是說。
近日,我國海洋二號衛星正式交付,其搭載的星地激光通信終端成功進行了我國首次星地激光通信鏈路數據傳輸試驗,實現了我國首次高精度高穩定的雙向快速捕獲和全鏈路穩定跟蹤,單路數據率達504兆。該項試驗的成功,標志著我國在空間高速信息傳輸這一航天高技術尖端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攻克星地激光通信難題的是哈工大“教授夫妻”馬晶和譚立英。據他們介紹,作為一項具有極大信息傳輸能力的新技術,衛星激光通信技術將成為空間必備的信息化建設基礎設施,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該技術是建立衛星高速實時通信網絡的基礎。”馬晶介紹,當前我國衛星獲取信息后,地面無法立刻得到,只能等衛星經過地面接收站時傳回來。而衛星高速通信網好比在衛星之間鋪設“無線光纜”,把多顆衛星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網絡,并以中繼衛星為中轉站,隨時將衛星數據傳回地面。
“如果把過去的衛星數據傳輸比作郵局寄信,那么衛星高速通信網建成后,數據傳輸就像發電子郵件一樣,時效性大大提高。”馬晶說。
據了解,現有的衛星微波通信技術傳輸數據率僅20兆,無法滿足高速通信需求。而激光通信技術不但數據率高出數十倍,而且還具備通信鏈路距離遠、強抗電磁干擾、保密性高等特點。
“在軌測試表明,我們的星載終端在軌狀態穩定,捕獲概率達100%,捕獲速度快,跟蹤狀態穩定。”譚立英說,“在今后的研究中,單路數據率還將大幅提高,并可以實現10個通道同時傳輸。”
來源:科技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