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代表張新建:完善互聯網境內融資市場


    作者:張美玲    時間:2012-03-07





      “目前中國主流互聯網企業具有‘兩頭在外’的特性,即資本來自境外、經營業務在中國、經營成果歸境外,這意味著每年我國最優秀、最具盈利能力的互聯網企業所創造的利潤,絕大部分都被境外投資者占有,而我們辛辛苦苦培育發展起來的‘網絡經濟’,卻極少與國民分享。”在今年提交的議案中,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微博浙江公司黨委書記張新建指出,外資逐漸在資本層面控制了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各個領域,這導致國內互聯網領域的優秀創新成果往往被境外投資者占據,他建議,可以通過完善互聯網企業境內融資市場、扶持鼓勵民族資本和國企投身互聯網產業等措施,讓國民真正享受互聯網創新的成果。

      張新建表示,外資進入中國互聯網產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中國互聯網的普及,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境外資本往往把中國互聯網公司當做逐利的對象,大肆炒作概念,吹大泡沫風險,一旦達到逐利目標后,就會迅速抽身走人,使得泡沫迅速破滅,將風險留給中國互聯網產業。而從政策監管層面看,一方面,對外商投資增值電信企業或業務的限制條件,主要集中在注冊資本全國經營1000萬元、省內經營100萬元和股權比例50%兩個方面,這樣的限制條件其實遠遠不夠;另一方面,國家政策對國企的監管機制和觀念束縛太多,尤其是國企在投資融資方面溝通成本太大、效率低下、受限較多,在思想觀念方面也尚未形成大膽創新、合理冒險、寬容失敗的環境與氛圍。

      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張新建提出了四點建議:

      一是扶持鼓勵國企積極投身到民族互聯網產業的發展之中。國家可以通過政策傾斜、資金支持等方式,鼓勵國企特別是相關央企進軍互聯網核心領域,建立更適應互聯網發展、更具速度和靈活性的國企投資融資、創新孵化、分配激勵機制,大力扶持國企內部年輕創業團隊或外部民營互聯網公司,通過獲得“國字頭”的風險資金推動自主創新發展。可以抓住部署我國下一代互聯網-IPv6的契機,以相關骨干國企和研究機構為推進主體,引導鼓勵各類民族資本投入,重點在芯片、設備、軟件和系統平臺等關鍵領域取得突破,并加快推動下一代互聯網商用以及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發展進程,努力實現民族互聯網產業全面振興。

      二是完善融資體系,鼓勵境內資本參與投資互聯網產業。國家出臺相應政策,適度降低互聯網企業“創業板”上市門檻,建立健全國內風投機制,吸引境內民族金融資本、產業資本和民間資本投資互聯網產業。

      三是加強民族資本在現有互聯網上市公司、有潛力的新興互聯網公司中的控股權,增強“中國力量”在這些國內互聯網龍頭企業中的話語權、決策權,強化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國際競爭優勢。

      四是加大對外資投資我國互聯網重要領域的監控規范力度。加強互聯網管理領域的立法或司法解釋,完善涉外互聯網投資融資的法律法規體系,借鑒國外經驗出臺相關保護法案,對于涉及我國國民經濟安全運行、社會新聞輿論導向、國家信息化安全等重大并購投資,要嚴格把關、適度限制、加強審批監控。


    來源:中國信息產業網-人民郵電報 張美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