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信降價的“止境”誰說了算


    時間:2012-03-07





      “電信資費已經持續多年下降,不能要求它永無止境加快下降,下降到這個行業沒有能力建設,倒霉的還是消費者”。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日前對記者表示。

      “電信資費已經持續多年下降”,確實是一個應當承認的事實。據工信部此前公布的數據,“十一五”期間,我國電信資費5年總共下降41.93%,2011年全年電信綜合資費同比下降5.5%。而且,從理論上講,“不能要求它永無止境加快下降”,也并非沒有道理。

      但現在的問題是,時下我國的電信資費,當真已降到了“無可再降”的“止境”,甚至到了“這個行業沒有能力建設”的地步了么?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一方面,就現實收費狀況來看,目前的電信資費,無疑還遠沒有達到不能再降價的“止境”,進一步降價以及公平計價收費的空間仍十分廣闊。據全國人大代表夏績恩的調研和計算,按照現行“不足1分鐘按1分鐘計費”的手機計費模式,“電信三大運營商2010年合計8763.64億元的營業收入中,約有1132.8億元是因多計費而增加的收入;每個用戶每年被多收費131.26元”。

      另一方面,從與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關系上來看,目前我國電信資費顯然同樣也遠遠沒有達到不能再降的“止境”。以互聯網寬帶接入費為例,據世界銀行2007年公布的研究報告:目前發達國家互聯網使用價格不到其收入水平的1%,而中國的比重高達10%。而按月均每100Kb/s帶寬費用計算,中國的上網費居然是韓國的135倍。

      電信資費究竟降到何處才是“止境”,或者說電信資費究竟應依據什么規則降價,到底誰說了算?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看,它顯然并沒有一個絕對的數字界限,也并不應該由電信企業單方面說了算。首先,依據市場經濟規則,它應該也只能由市場競爭機制來最終決定――在非壟斷、自由開放的市場環境下,通過各個電信營運商爭取消費者的競爭博弈,最終實現一個能夠充分平衡兼顧企業與消費者利益的資費水平。其次,為了避免營運商“店大欺客”、有效保障消費者權益,讓電信降價“止境”真正到位,除了“市場競爭”的無形之手外,政府監管的有形之手同樣不可或缺。

      這也就是說,電信資費下降的“止境”,并不應來自營運商的抱怨訴苦,而只能是充分的市場競爭和有效政府監管,惟其“止”于這樣的“境界”,才有真正不能再降的“止境”可言。就此而言,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日前提出的認識,或許更加懇切到位:“歡迎民營資本進入電信行業,只有競爭才能推動行業加快發展。”

    來源:長沙晚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