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年前中國電信南北拆分之后,中國電信和原中國網通分別獲得了南方和北方的固網寬帶資源,形成了“南電信、北聯通”的格局。
10年來,每當電信進行技術升級、網絡擴容,聯通也會“蕭規曹隨”,由于發展策略基本一致,雙方接入能力、帶寬速率水準基本相當。雖然中國電信的寬帶用戶數、寬帶收入一直領先于中國聯通,但二者差距沒有被拉開,南北割據一如既往。
差距逐步擴大
從2006年左右,電信、聯通均開始采用EPON建設FTTB光纖到樓。2011年,中國電信啟動“寬帶中國”戰略,開始選用FTTH光纖入戶作為主流部署模式。但目前為止,聯通僅在北京、天津兩地開展FTTH,其余各地仍采用FTTB。
對于兩種技術選擇,業內已有公論。FTTB提供4M、8M、10M帶寬,FTTH可提供20M、50M、100M帶寬;FTTH初期投入略高于FTTB,但維護成本、后續升級費用遠低于FTTB。“FTTH是接入的終極手段”已經成為共識。
所以,從技術選擇上來看,聯通今后的發展中已處于不利地位。同時,兩家運營商的投資策略也明顯有區別:聯通鞏固W網的優勢,電信擴大寬帶中國的戰果,所以在中國電信的寬帶升級已經擴大到全國的時候,聯通局限于北京、天津兩地。
2012年1月,北京電信宣布啟動寬帶提速計劃。在該消息宣布的當日,業內就掀起了關于“中電信打破南北割據”的討論。最終得出結論:憑借突出的寬帶質量與服務,電信在新小區的競爭中占據上風;聯通已進駐的小區容易形成優勢,威脅不大;但電信會奪取大部分的聯通企業網市場。
綜合服務平臺的缺失
從經營的角度來看,聯通損失的不僅僅是這些寬帶用戶。如今,寬帶、3G市場均已成熟。對于二者的經營策略各國運營商保持一致:寬帶、移動高端價值區間共享,兩塊市場融合發展,將寬帶與手機、固話捆綁銷售。
目前,電信的捆綁策略進展十分順利,上海、江蘇、廣東、浙江等地的新增用戶幾乎全部捆綁。同時電信捆綁的內容還包括了IPTV、高清視頻、天翼全球眼、天翼云、WiFi,對于企業用戶還會添加行業信息化應用等。
電信的市場策略可以看出,運營商通過寬帶為用戶提供綜合服務,寬帶已成為運營商的綜合服務平臺,是運營商向用戶輸出各種業務的紐帶。寬帶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這也是中國移動要進軍寬帶的主要原因。
但據上海聯通的員工反映,捆綁銷售并不理想:用戶對于聯通寬帶不感興趣,雖然上海聯通也同樣部署FTTH,但整體被上海電信壓制。
不過,聯通也并沒有坐以待斃。2011年9月,中國聯通完成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PON集采,2500萬線PON、資金規模40億人民幣,超過中國電信2011年的集采總量。據中訊郵電設計院劉琦介紹,2500萬線PON將在一年時間內部署到現網中,聯通寬帶的全面提速已經提上日程。
近日,北京聯通提出在2012年底之前為所有北京聯通用戶升級到20M寬帶。在北方,聯通仍然具備本地化優勢,面對電信競爭不會輕言放棄。
來源:C114中國通信網 作者:陳寶亮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