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已成為信息產業中發展最快、競爭最激烈、創新最活躍的領域。”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發布的《移動互聯網白皮書》如是判斷。現在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人才密集、資金密集、競爭也高度密集,這“三高”讓移動互聯網產業看起來就像是正午12點的太陽一樣火熱。
移動互聯網正在成為行業新寵,各方力量都在大舉進入,從行業巨頭到門戶網站再到各類科技公司,大家都對移動互聯網充滿了期望。國內三大運營商亦不例外,都已投入重金積極部署移動互聯網業務。但是,眾多業內人士認為移動互聯網領域,電信運營商受到體制、文化的限制,也不會有所作為。電信運營商的前途命運正遭受著嚴酷的考驗。
現在,運營商掌控產業鏈的2G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過去的一年中,曾經對整個數據業務產業鏈“號令天下”的電信運營商,正快速被管道化、邊緣化,甚至存在可能被新興技術和新興商業模式從根本顛覆的巨大威脅。因此,面對移動互聯網新戰局,運營商不僅要放低姿態,還需要構建新的價值體系吸引價值鏈上的合作伙伴。
在2011年關將至前,三大運營商都完成了自己移動互聯開放戰略的部署。8月,中國電信先發出了開放平臺的聲音,推出了能力開放平臺,向開發者提供互聯網業界通用的標準化API接口,以及虛擬真機、遠程測試平臺,甚至通信能力、銷售渠道、客服等方面的資源;同年12月,聯通發布了WO+開放體系,涉及了四大平臺:全媒體開放平臺、智能通信開放平臺、分享傳播平臺、社交生活開放平臺。
但事實上,“開放”對于運營商來說是陌生的。作為產業鏈的掌控者太久,運營商很難在短時間內徹底轉變,但轉變又是必須的,“再這樣下去運營商就快成為電網公司了,沒人知道你是誰,人家只知道電視、冰箱的品牌,卻不知道你的品牌,最后你就淪為純粹的管道了。”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表示。
對此,艾媒咨詢CEO張毅卻持相反意見。張毅認為,管道才是運營商最大的優勢,所以運營商不要避諱“淪”為管道,利用管道將大有所為。“比如,在壟斷性資源里面,未來五年,最清晰的如流量費就是一筆天文數字。其發展邏輯是:低價格優質服務圈用戶培養用戶耗量習慣買路錢”。
3月10日,由全球著名的移動互聯網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艾媒咨詢集團iiMedia Research Group 主辦的2012年首屆中國國際移動終端與手機應用產業峰會將于在廣州隆重舉行官網:http://club.iimedia.cn/2012phone/。據悉,大會將邀請諾基亞、三星、英特爾、華為、中興、酷派、聯想、一印科技集團等國內外知名的終端廠商、手機應用開發商等產業鏈上下游代表出席會議交流觀點。來自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以及中國電信的運營商嘉賓們也將參與盛會,暢談電信運營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機遇與挑戰。
盡管運營商的變革已經加速,但在外界看來,國內的三大運營商在移動互聯網的拓展仍過于保守。而運營商要成功轉型“智能管道”,將需要進行更徹底的思想與行動變革,而政府與運營商是否能理順體制,也將對運營商的定位與發展方向產生重要影響。
最新數字顯示,截止2012年1月份,中國的手機用戶數已達9.8758億,即將逼近10億大關。其中3G用戶數為1.3571億,約占13.7%。隨著蘋果和安卓的家喻戶曉,智能手機已經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而電信運營商千元智能手機的推出,更是讓智能手機不再高高在上。電信運營商重拳出擊智能手機市場后,在2G時代群雄并起的手機市場,2012年競爭將更加熱鬧。
來源:通信產業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