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微軟操作系統那樣一統天下的OS,在互聯網上可見的未來,不大可能重現。從長遠的觀點看,解構系統,正是互聯網一個方面的本性所在,它不會重新回到集中控制模式,而會通過我們意想不到的方式創新。
操作系統OS是個PC時代的術語。最初講互聯網操作系統,是人們還不習慣互聯網時,拿PC的規律往互聯網上硬套,認為互聯網也應像PC那樣,有個操作系統。這種探索現在還沒有絕跡,例如HP的WebOS,但已沒有多少人當真,因為迄今互聯網上還沒見到一個靠操作系統達到當年微軟一統天下成就者。歷史不可重復,總是在創新之中。
今天,“互聯網OS”更多是一個比喻性的說法,OS比喻的是平臺。所以說“誰最有可能成為中國的互聯網OS”,實際問的是誰最有可能成為中國的互聯網平臺。問這個問題的背景是:平臺化一直是中國互聯網發展的一個方向,單純做應用沒有太大的前景,如果能把一項應用發展為一個基礎平臺,容納大量的第三方應用,將能夠聚集更大規模的用戶群體,并產生新的盈利空間和盈利模式。
我們將互聯網基礎平臺區分為基礎技術支撐平臺、基礎業務支撐平臺和應用服務支撐平臺三類“操作系統”,分別進行觀察。
一、如果互聯網OS確定在基礎技術支撐層,他會是誰?
基礎技術支撐平臺,是一個包括協議如IPv6、智能管道平臺、語言如Html5、操作系統如Google Chrome OS、Splashtop、紅旗inMini、Jolicloud等、云計算架構包括云操作系統、IDC系統等、中間件如WIDET,瀏覽器平臺、大數據平臺如內存計算平臺、數據挖掘平臺、搜索引擎技術平臺以及P2P系統等的復雜體系。其中包括狹義的聯系于硬件的各層OS。它們共同的特點,在于本身不是應用,而是為應用提供后臺技術支撐的平臺。
在這一層面,中國的互聯網平臺基本處于下風,除了UCWEB等少數平臺外,在核心競爭力上與國際水平還有一定的距離。處于下風的主要原因,是數據核心技術與數據核心業務掌握在美國人手中,更主要的是中國人缺乏早期控制這些技術和業務的遠見和意愿。當然,相對來說,有一些潛在的平臺,對互聯網應用的影響不可忽視。
一是基于流量的平臺與應用分離,如電信運營商的智能管道。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都有旨在主導智能管道的系統,是由CT直接控制互聯網應用及其收費的系統,由于運營商壟斷用戶,一旦成功,就可能成為最實在的互聯網OS。這類依托壟斷競爭力的平臺,特點一是將數據流量進行智能區分,把大數據量的業務,如視頻,P2P下載及未來的云應用,同小數據流量的一般應用區分開,區別收費。二是可以將多種業務進行綜合集成,特別是將即時通信與其它功能整合在一起,削弱像騰訊這樣的企業在平臺層的技術支撐優勢。
二是基于云的平臺與應用分離,如以北京為基地,服務通信電信和廣電、能源電力、軍工和數字媒體為主的云操作系統CloudWare。其核心技術是從組件走向層級然后走向資源池的新一代虛擬化技術。與一般電信思路不同在于,它的平臺不是以控制流量為主,而是分別將數據化資源沉淀在I、P、S三大平臺中,通過支持XaaS提供互聯網應用服務。其中,CloudWare主要用于IaaS和PaaS,將通向應用的API建立在核心產品BitsFlow、NetVM和DataCell之上;而其SaaS主要面向企業OA和BI的相關應用。
三是基于手機的平臺與應用分離,如UCWEB。一般來說,可以把手機分為資源層操作系統等、中間件層和應用程序層。目前,什么是手機的最佳平臺包括所謂手機門戶,甚至這種平臺在哪一層,都存在很大爭議,實踐也還沒有檢驗出最佳結論。在這一爭議背景下,手機平臺出現幾個潛在的發展方向:
1、手機操作系統。例如WebOS等六大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是目前國內外互聯網OS競爭的焦點之一。中國雖有中移動的OMS,但與上述六大操作系統比,并無明顯競爭優勢。而且,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是手機操作系統是不是手機真正的平臺,這一點有很大爭議。值得注意的是,直到現在,WebOS還不肯死,惠普CEO梅格·惠特曼仍表示WebOS開源后,未來將會好于谷歌Android和蘋果iOS。然而無論如何,這個領域能成為中國通行的互聯網OS的,恐怕主要不是中國的產品。
2、中間件含微件平臺。最成功的如蘋果WIDGET。從實際效果看,互聯網OS出現在中間件層,目前是近于被實踐證明可行的。因為蘋果靠它已經獲得和4600多億美元的市值,超過谷歌加微軟的總和。蘋果iOS本是一個封閉的平臺,蘋果的翻身在很大程度上,靠的不是操作系統,而是介于操作系統和應用之間的微件,借的是中間件平臺化這個大思路,把WIDGET當作OS來運作而走通的。蘋果之所以能在封閉的操作系統中,運作出開放OS的效果,關鍵就在于將WIDGET改造為平臺加應用的結構。在WIDGET平臺端,采用前置接入加平臺模塊應用開發含開發工具、門戶管理,特別是計費等,再加網絡能力封裝的結構;在WIDGET終端,采用資源配置加業務管理如引擎,再通過API同微件應用對接。形成了互聯網OS的效果。中國移動采用BAE作為WIDGET解決方案,但接口不統一,很難借上蘋果的勁,成為中國的互聯網OS。當年,華為在路由器上遇到同類問題時,是通過堅持打掉私有協議,排除了思科設置的障礙,從而走上了成為偉大企業之路。中國移動要想搞互聯網OS,還需要往更核心處使勁。
3、瀏覽器。這里終于有一個中國的世界級OS出現,這就是優視科技的UCWEB。以瀏覽器為重心,替代操作系統和中間件,成為互聯網OS,是另一大潮流。童曉渝等認為,移動終端瀏覽器“有取代操作系統”成為平臺的趨勢。在這一潮流上,云集了移動互聯網的各路主力軍。在這一潮流內部,“中轉服務器+客戶端”模式,由于具有向平臺+增值應用方向發展的機動性,而領先于Safari、Chrome、IEMobile等獨立客戶端模式。UCWEB就正好踩在這個點上。優視科技采用的是類似華為的戰略,以新興市場帶動成熟市場,而取得國際領先的主動權。如果說中國的其它互聯網OS都是“土鱉”的話,UCWEB是唯一的一個按美國標準,在國際主攻方向上的戰略創新。這是國人最稀缺的那種創新。除了獨特的適配技術外,UCWEB是國際上第一個采用云計算架構,利用手機終端和網絡服務器混合運算的代表。這充分說明,中國要想在互聯網OS上取得領先地位,領先的戰略理念與核心技術是不可缺少的。僅靠市場一個優勢,不足以做強做優。當然,UCWEB發展也有它的限制因素,如何同設備商、運營商進行生態系統協調,是影響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
二、如果互聯網OS確定在基礎業務支撐層,他會是誰?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互聯網OS“軍閥混戰”中,一切都在未定之數。假設最終勝出的OS不在技術支撐層,第二個潛在的方向,在基礎業務支撐層。
基礎業務支撐層,包括那些為其它業務提供服務的支撐性業務,例如支付、定位、安全等基礎業務。
基礎業務支撐層如果要出互聯網OS,其特點完全不同于上面所述,將是以基礎業務為平臺,同增值應用對接。基礎業務作平臺與基礎技術作平臺的區別,在于為掘金的牛仔喻增值應用服務商賣水與提供掘金工具的區別。
奇虎360是這個領域的代表。
記得2009年9月25日,我和周鴻同《免費》作者安德森聊天的時候,周鴻已流露出對瑞星等整個殺毒業清零的“殺心”。
當時我跟安德森確認:“平臺與增值業務分離是不是免費模式的根本特點?”安德森說:“確實。”他解釋,新的模式不一定是靠廣告,而是推增值,只要增值業務有百分之一收入就可以抵掉平臺免費的損失。周鴻插話說:“增值不是所有人都用的,一定是很小比例的一個用戶,如果一百人里面只有一個交費就可以。所以必須有好多用戶,切割不同的需求市場。”
周鴻于是向安德森介紹了他將殺毒軟件免費吸引“好多用戶”而通過增值服務從百分之一用戶中收費的戰略設想。安德森聽過評價說:“安全衛士360也是個好的免費模式,如果百分之一用戶付費,就可以贏利。在傳統時代是不可想象的。完全可以成立。”
有意思的是,周鴻還跟安德森說:“包括記者問我殺毒免費如何賺錢。我買了一千本《免費》,誰反對我的商業模式,我就送給他。”高興得安德森直說:“感謝你一千本訂單。”
可以說,瑞星的命運,在那一刻就被鎖定了。在得到安德森肯定后不到一個月內,周鴻就對瑞星痛下殺手。從此,殺毒業改朝換代。
回顧這個經典戰例,我們可以看出,殺毒軟件以往只是應用,但一旦變為OS,就可以成為生長出增值業務的業務。好比可以帶來剩余價值的資本。瑞星的問題在于拿著資本當現金花,拿著種子當飯吃。這就給周鴻留出了充分的作戰空間。
周鴻的意圖,用理論的語言表述就是,把基礎業務當作平臺互聯網OS,通過免費獲取用戶;通過增值業務取得回報,以API作為二者的聯接。目前,360正式推出360°開放計劃,包括360安全桌面、360軟件管家、360安全瀏覽器、360極速瀏覽器應用中心、360團購開放平臺、360游戲中心等,均已向合作伙伴開放。360發展也存在一些潛在問題,例如殺毒作為核心競爭力夠不夠,如何贏得人們的穩定信任,如何獲得可持續贏利能力等等。
與信息安全這個基礎業務成長為互聯網OS相比,潛力更大的支付和定位業務的平臺化,在中國卻沒有很好實現。如果說定位有時機問題,則支付未成為中國的互聯網OS,完全是人們認識水平跟不上造成的。
在美國,IPCommerce已開發出類似Windows的支付軟件平臺,這標志著以支付門戶作為互聯網OS的新選擇已經出現。通過這個OS,將買賣處理平臺和銷售終端設備等軟件應用程序聯接起來,已經漸漸開始改變美國的支付產業。蘋果商店模式,其實也內嵌著著支付功能作為平臺的組成部分。
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也可以認為,以支付為核心平臺的互聯網OS,在中國具有最大的潛力,有待民營支付企業、電信運營商和銀行業支付企業去開發。我2月10日還跟支付寶的負責人講,支付寶要做成數據平臺,可以反向收購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不過100億,而這一塊值1000億。
三、如果互聯網OS確定在應用服務支撐層,他會是誰?
在中國,由于特殊的國情,互聯網OS的出現,往往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這個特殊國情,就是不發達的現實。由于不發達,在發展互聯網這樣的先進事物時,往往不像美國那樣更多地對“體”有體會,往往算不清標準、語言、核心技術等過于概念性和長遠的東西;而更多在糾纏于“用”上有心得,在搞不清規律時更多靠經驗、在方向不明時傾向于模仿。在互聯網平臺上,就表現為,它多是由應用無意跳轉成平臺的。例如QQ、支付寶、360殺毒軟件等,都是由殺手應用轉為平臺的。這種野路子,在中國相對于打正規戰如按商業計劃書提前規劃,成功概率要高。這決定了在應用服務支撐層出互聯網OS,可能更符合中國特色。而應用服務支撐平臺的前身,往往就直接來自某一門殺手應用。是先把蛋生出來,再考慮需不需要母雞。這與蘋果先有OS和iPhone后有憤怒的小鳥,微軟等先有OS,再有PP應用,是不同的路子。
應用服務支撐層,也就是ASP平臺,它是為ASP,也就是App們提供服務的平臺。往往平臺是免費的,而通過API接在上面的增值應用收費。
QQ是應用服務支撐層平臺的典型。
最初,QQ只是普通的客戶端應用。通過提供免費的即時通訊服務,聚集了大量用戶。在2000年前后一度希望靠應用收費,發現走不通后,轉為在客戶端上擴展多元化的增值業務。這樣,QQ無意間就成了中國的互聯網OS,準確說,是應用服務支撐平臺,是應用支撐上的OS.
此前,QQ上的增值業務,像蘋果早期一樣,主要是自己開發,比較封閉。隨著蘋果商店的成功,加上3Q大戰激發,騰訊轉向了平臺開放。目前,在WebQQ的基礎上發展而來Q+不只是一個流量導入網站,而是一整套完整開放API的互聯網應用服務的基礎平臺。
在平臺基礎服務方面,提供包括應用平臺、推送通知、統一帳號、多關系鏈、通訊傳輸、安全支付、地理位置、狀態共享、數據存儲和運營分析等等,已初具互聯網OS的基本特征。同時,Q+ 海納百川,打開吸引外部開發的接口,目前騰訊開放平臺上開發者注冊數達到170000,各類應用接入量超過40000,應用總安裝量超過13億次,三款應用日活躍用戶數超過1000萬,分成金額突破3億元。
阿里巴巴也是應用服務支撐層的代表。阿里巴巴提供的是類似商業操作系統的服務。它的平臺,提供的相當于商業街的基礎服務,包括身份認證、信用保障、支付體系、安全體系等基礎服務,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對平易平臺含代運營服務這種應用服務的支撐,從而成為了商業的OS.
這種商業OS可以具體分為幾類,一類是以阿里巴巴B2B為代表的B2B交易平臺;一類是以淘寶網為代表的B2C、C2C交易平臺。
除了騰訊和阿里巴巴之外,中國潛在的應用型互聯網OS還有一些。但都有一些明顯缺陷。例如百度,基于搜索引擎應用的平臺。目前有強大的發展勢頭,但其競價排名的商業模式,存在根子上的隱患,寄希望于將來的百度云操作系統。新浪微博開放平臺模仿Twitter接口、參數定義和請求方式等,而且推出面向App開發者的Sina App Engine,開放了新浪微博API,鼓勵第三方應用進駐,但現在主要問題是叫好不叫座,市場能力有待加強。小米手機發展很火,主要是基于Android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深度定制用戶界面,但操作系統受制于人,將來發展的可持續性會受到一定影響。
總的來看,互聯網OS目前還只是一個筐,各種各樣的平臺,都可以往里裝。但有一點,幾乎可以肯定,像微軟操作系統那樣一統天下的OS,在互聯網上可見的未來,不大可能重現。從長遠的觀點看,解構系統,正是互聯網一個方面的本性所在,它不會重新回到集中控制模式,而會通過我們意想不到的方式創新。
來源:互聯網周刊 姜奇平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