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云計算成為信息產業熱門詞匯之一。各地政府、企業都紛紛試水這一行業,意欲搶占先機。被捧之時,也就要受地起質疑和唱衰。在云里霧里之時,誰先撥開云霧,誰就能成為了這個市場的先行者。對此,本報記者采訪了移動互聯實驗室主任胡權。
撥開“云”霧見商機 眾企業云端競爭現身手
中國電信首沖云端 三大運營商開辟新戰場
盡管云計算的概念在信息產業領域熱炒,但是專業人士之外的人對此卻仍深感困惑。云計算看起來離普通老百姓似乎還在千里之外。然而,再細數的時候卻能發現,云計算在業界大張旗鼓時,也已經滲透入了百姓的信息生活中。
從不知所“云”到化“云”為雨
電子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加快,不少人更換手中電子產品的速度也迅速了很多。但是更換手機的麻煩之處在于,如何將通訊錄方便快捷地導入新手機中。再如,個人數據、文件的備份也是一大困擾。如果遭遇移動硬盤或者電腦硬盤損壞,重新找回這數據著實得費上很大的勁。這時候,云計算服務的優點就凸顯出來。因為,通過云計算服務提供商提供的云存儲技術,只要一個賬戶和密碼,就可以在任何有互聯網的地方使用比移動硬盤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務。更換手機時,只要將原手機中的通訊錄導到相關服務商的云計算服務器,繼而再導入新手機中即可。這中間的導出和導入只是一兩分鐘的時間。
很多人同時擁有幾個郵箱,經常需要在不同的郵箱之間周轉,要記住這些郵箱不同的密碼也是一件費神的事情。云計算服務就能夠為用戶進行托管,將多個不同的郵件整合在一起。如,谷歌的Gmail電子郵件服務,可以整合多個符合POP3標準的電子郵件,用戶可以直接在Gmail的收件箱中直接收取到來自各個郵箱中的電子郵件。如此一來,查看郵件不再變得不再那么迂回。
聯想在這一年推出了家庭云中心的概念,就是將家庭的聯想終端產品互聯起來。也就是說,家里的電視機、電腦、手機、Pad等終端產品可以組成家庭云,直接將熱門劇集、高質量音樂、高清電影存放到云中心,利用移動終端隨時無線調用。如果在筆記本上沒有看完一部電影,可以直接轉換至其它終端上繼續觀看,而不用再通過數據線進行終端轉換。
老百姓的信息生活已經逐漸云計算包圍。而云計算本身則開始從原來的不知所云慢慢地落地化云為雨,讓用戶親身地感受到這“雨”所帶來的溫潤。云桌面、云瀏覽等概念也進入了人們的視線。云計算不再那么高高在上,而成了所有人身邊觸手可摸的一片云。
云計算帶領IT產業從自然經濟發展為商品經濟
正因為云計算服務可以滲透到老百姓信息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得政府、企業紛紛聚焦于此。據中國互聯網協會預測,2012年我國云計算市場規模將超過600億元。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它正在重塑整個IT行業,包括數據中心、IT基礎架構、存儲、服務器、商務智能等,都將在云計算的浪潮中發生改變。
移動互聯實驗室主任胡權堅定地對記者說,“移動互聯實驗室認為云計算是有價值的”。在他看來,“云計算實現了IT產業從提供產品到提供服務的轉變,將IT產業從“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發展為"分工細化,各取所需"的"商品經濟",引領了信息產業的第三次革命浪潮,這是云計算的本質價值,也是云計算存在基本理由。”他認為,云計算的發展跟我國電力的發展路徑類似。當時很多企業都是自己發電,只是后來產生了電網,成本比自身發電低了很多,所以許多企業不再自己發電。
他說,在大型機時代、PC時代以及互聯網時代,由于技術和商業發展的限制,當時的計算方式具有非常明確的時代特征,當時也不太可能產生“云計算”一樣的計算方式。但是到了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時代,人們需要大量的計算能力,同時也需要在不同終端上都可以獲得這樣的計算能力,云計算就應運而生了。云計算對于中國信息化產業發展的價值更多體現在ICT發展的需要。
運營商更具云計算開發實力 中國電信領先一步
云計算的火熱程度,運營商也加入到了競爭的行列中。2011年8月31日,中國電信成為三大運營商中首個發布了完整的云計算戰略。近日,中國電信又將成立專業計算公司,預計該計算公司將于4月份掛牌。中國電信就表示2012年推出云主機、云存儲等系列天翼云計算產品,并為此制定了“三步走”策略:第一步統一建設部署覆蓋全國的云計算數據中心;第二步則是構建全網統一的云管理平臺;第三步,依托覆蓋全國的光網絡,實現云數據中心的高速互聯和用戶高速接入,讓融合寬帶與云計算。
對此,胡權對記者說,與其它企業相比,“運營商在云計算服務的開發商上具備了資金、通道和關系三方面的優勢”。因為云計算服務需要大量資金和技術方面的投入,而運營商則具備了這樣的能力。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也曾表示,云計算技術含量高,并不是所有企業都有實力做云計算。胡權認為,部分企業對自身的認識不足,在技術和資金上都不足以開發云計算服務,有些企業自身甚至信息化都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組織上要有一定的準備,組織業務流程不適合的話,還是白搭”,胡權如此說道。庫巴網副總裁彭亮認為云的實現需要大量帶寬、服務器集群技術,對于一些制造廠商而言是很大的挑戰。因此,相較之下,中國電信此次的云計算公司被認為是一次非常給力的行動。中國電信擁有寬廣的網絡,商務領航、號碼百事通等,將這些業務進行整合能為客戶提供無處不再的云服務。
胡權認為中國現階段云計算的發展需要運營商的推動。在他看來國內很多企業還不具備推動云計算發展的實力,有些甚至概念都不清晰。而且,云計算要求跨平臺和具備雄厚的基礎設施。“不是國內運營商這種綜合性企業的話,很難獨立提供解決方案。”
從目前國內三大運營商在云計算服務上的市場占有來看,中國電信的戰略部署已經超過了兩大競爭對手。中國移動從2007年啟動“大云”項目,目前,中國移動的主要工作集中于攻克數據挖掘、計算資源池實時交易類應用的關鍵技術。而中國聯通到現在還未推出明確的云計算方案,只是推出了一個名為DIOS分布式智能開放系統,其主要是為電信運營商商業模式轉型而提出的系統架構。甚至有人笑稱,跟中國電信相比,其他兩家運營商的云計算“太小兒科”、“沒有運營商范兒”。
來源:CTIME飛象網 作者:劉蘭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