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電信業“十二五”規劃前期預研重點研究領域


    時間:2012-02-17





    一、發展環境和趨勢

    (一)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和趨勢及對我國電信業的影響

    分析影響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對“十二五”期間影響我國電信業發展的各種關鍵因素及其變化趨勢進行預判,評估金融危機等環境的變化對我國電信業發展的影響,參考國外電信行業發展情況,評估我國電信行業的總體競爭能力,判研電信行業發展存在的關鍵問題。

    (二)電信業和相關行業間的相互作用及影響

    研究“十二五”期間電信業與軟件業、廣播電視行業等相關行業之間的融合或相互滲透的可能性、融合程度及發展趨勢;研究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趨勢,評估行業之間的融合或相互滲透對電信業發展產生的影響。

    (三)電信業在支撐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重點研究“十二五”期間電信業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發揮行業自身優勢和作用,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支撐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等問題,評估電信業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

    (四)新技術、新形勢對市場格局的影響

    分析研究以3G及寬帶移動為代表的新技術和全業務經營對市場格局的影響及對策。

    二、總體框架

    (一)發展戰略

    研究“十二五”期間電信行業的戰略定位,以及推進電信行業轉型、發展信息服務業、電信業支撐“兩化融合”、“三網融合”、完善TD產業鏈、固網發展演進策略、移動通信總體發展戰略、互聯網總體發展戰略、寬帶發展戰略等重大問題,提出電信行業適應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并保持自身持續健康發展的發展戰略框架。

    (二)發展思路

    根據對“十二五”期間經濟社會、電信業自身的發展變化情況的預判,從電信市場、技術、網絡、企業管理、監管等多層面、多角度研究保持行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發展思路,研究進一步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的思路。

    (三)發展目標

    根據電信業發展狀況和趨勢,研究確定“十二五”期間電信行業發展的宏觀目標,并對業務發展和網絡能力的主要指標進行預測。

    (四)指標體系

    分析現有指標體系,根據對“十二五”和“十一五”后期的市場變化情況的預判,特別是結合3G和TD業務的發展,研究引入新的指標,完善現有指標體系,實現全面、準確、真實反映電信行業發展情況和電信行業對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情況,并進一步研究將關鍵指標納入“十二五”規劃中。

    (五)實施措施、政策保障

    根據現實情況和對“十二五”期間發展目標、發展思路的研究和把握,對實施措施和政策保障進行研究,并研究提出重點建設項目建議以及相應的支持措施。

    三、用戶和服務

    研究“十二五”期間電信用戶和服務的發展特點及聯系,并提出相應的評估方法。

    (一)普遍服務

    從國家推進電信普遍服務的角度,分析新時期、新形勢下電信普遍服務的服務對象、服務類型、實施辦法、推進策略等,研究電信業服務于“三農問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究“十二五”期間普遍服務階段性目標、未來發展方向。

    (二)消費行為

    全面分析我國不同消費群體,包括企業、家庭及個人的電信消費特征,深入研究新形勢下收入、支出、技術、業務等影響居民消費心理行為和電信消費決策行為的重點因素。

    (三)服務質量

    研究分析現有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深入研究全業務競爭、3G業務逐漸推廣的條件下,電信服務的新特點、新問題、新趨勢,保障用戶權益。研究提出新形勢下的電信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和評估方法,完善服務規范、標準,明確“十二五”期間服務質量改進的方向。

    四、業務

    (一)業務發展

    根據對“十二五”期間電信行業發展狀況的預測和把握,分析業務整體發展情況,對“十二五”期間的市場需求、業務發展形態、發展趨勢、生成模式、盈利模式等問題展開有針對性的重點研究。

    (二)典型業務發展研究

    “十二五”期間,我國電信業將面臨3G業務、移動互聯網業務定位、推廣和完善產業鏈等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本領域將研究3G業務、移動互聯網業務、互聯網接入服務、移動電子商務及增值業務等典型業務的發展,并重點研究融合業務的融合路線、融合方式、最先開始融合的業務及衍生出的融合業務產品等方面的問題。

    五、技術和網絡

    (一)技術方面

    分析研究各種新技術在我國的發展趨勢及應用前景,重點研究互聯網、傳輸、無線、核心網、接入網、IT支撐等方面的新技術。

    研究三網融合技術,對電信行業如何有效引進三網融合技術進行分析;研究3G和現有網絡的互聯互通、運營支撐系統等有關新技術。

    (二)網絡方面

    研究下一代網絡的總體發展趨勢,互聯網、移動網、傳輸網以及寬帶網絡的發展趨勢和網絡架構,結合新技術的發展,研究現有網絡向下一代網絡演進的策略和技術路線。根據技術發展和業務發展趨勢,研究業務支撐網絡結構變化和實現目標網絡的技術路線,以及業務支撐平臺的發展思路。研究我國國際電信業務和網絡的發展趨勢、研究國際電信出入口等網絡設施布局。

    六、市場開放和開拓國際市場

    (一)國內電信市場開放

    根據重組后國內電信市場競爭狀況和國內外市場、技術、業務的發展趨勢,結合WTO機制,借鑒其它國家市場開放的經驗并參考其配套制度,研究我國電信市場開放的總體思路及配套政策制度,并對增值電信業務市場開放對策和措施, VOIP、虛擬運營等業務開放的可行性等問題有針對地開展重點研究。

    (二)電信運營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分析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電信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可能面臨的有利或不利因素,并對提高企業自身素質、優化企業人才、知識、技術儲備、開拓國際市場的重點方向和重點領域、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增值電信運營企業、設備制造企業、電信建設企業、咨詢企業聯合開發國際市場等問題展開深入研究。

    七、安全與應急

    (一)網絡與信息安全

    分析網絡與信息安全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評估、研究互聯網、3G網絡技術發展與應用、網路融合演進和業務創新對信息安全帶來的挑戰和應對措施。研究互聯網、電信網網絡和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政策導向、安全標準體系、主要政策措施等問題,重點關注互聯網網絡和信息安全的熱點、難點問題,提出“十二五”時期我國網絡和信息安全的總體目標和主要舉措。

    (二)應急通信

    梳理我國應急通信的現狀,借鑒國外應急通信發展的先進管理模式和成熟經驗,研究提出“十二五”時期我國應急通信建設的總體構想、體系框架、發展模式等,研究公眾通信與應急指揮平臺的構建體系和法律定位、針對我國應急通信的資金投入方向、政企職責劃分等問題開展重點研究分析。

    (三)安全生產

    分析我國電信業安全生產事故的特點和規律,研究完善安全生產事故的上報機制和責任認定制度,制定“十二五”時期的安全生產目標。

    八、政策與監管

    對現行監管體系、監管政策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調整、完善的建議,以適應電信重組、3G牌照發放、全業務運營等新形勢下對行業監管提出新的要求。

    (一)監管方面

    研究電信行業在新的競爭格局下號碼攜帶、實名制、重組后三大運營企業市場競爭結構、電信資費、互聯互通、上下游產業鏈協調與管理、新形勢下有害和不良信息治理、凈化網絡環境等一系列問題的監管措施。

    (二)政策方面

    分析現有法律法規和政策性文件是否與“十二五”期間電信行業的發展狀況相適應,并提出新形勢下進一步完善電信行業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性文件的重點方向。對電信行業戰略轉型、促進新技術研發、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信息化建設、促進TD-SCDMA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進程、加強TD后續建設能力、電信企業走出去戰略、鼓勵電信企業技術和業務創新、鼓勵和引導電信業制訂和實施節能減排措施、合理配置電信資源、網元資源共建共享、新形勢下的網間結算問題、完善適合新業務形態的資費政策、進一步完善政府宏觀調控下主要由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電信企業信譽管理機制、加強互聯網接入管理等重大政策進行深入探討。

    對促進增值電信企業的發展、活躍增值服務市場、推動“三網融合”等政策法規開展研究。結合“十二五”期間新業務的發展,為制訂業務發展指導及監管政策提供建議。

    (三)電信行業標準

    結合當前電信業發展和自主創新情況,研究電信標準戰略和標準體系。結合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綱要,研究電信業知識產權戰略和政策。

    九、可持續發展

    研究如何促進電信行業可持續、良性發展,并關注電信行業對社會、環境發展等方面的影響。

    (一)自主創新

    結合我國電信行業自主創新能力、特點,研究企業在自主創新中應采取的措施,提出政府促進自主創新的政策建議,探索建立保護企業自主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機制。

    (二)節能減排

    分析電信行業能耗狀況,對“十二五”時期電信行業節能減排、加強電信行業污染預防和清潔生等主要問題展開預研,并對節能減排的主要方向、節能目標、電磁輻射污染防治及相關措施等問題進行重點研究。

    (三)共建共享

    分析研究共建共享存在的問題,探討“十二五”期間共建共享的目標、相關法規制度和配套機制等問題,推進共建共享。

    (四)資源有效利用

    研究合理分配、充分有效利用電信網碼號、互聯網域名、IP地址等資源的問題,制訂相關資源發展規劃、發展戰略和策略。

    十、區域發展

    結合“十一五”時期國家振興東北、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重點區域發展戰略,對我國區域通信的發展進行研究。

    (一)區域通信發展與當地經濟發展的適應性研究

    針對不同區域的不同階段社會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結合“十二五”期間各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和發展趨勢,通過指標體系對各區域電信業是否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開展研究。

    (二)區域通信發展的研究

    結合國家區域發展規劃,對經濟一體化、城鄉一體化及工業園區電信需求特點、發展思路及模式、區域本地網并網等進行深入分析,提出既能滿足經濟一體化實際需要,又有利于電信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可操作性強的區域電信發展的政策和扶持措施的建議;從東部、中部、西部的維度,分析固話、移動、互聯網等業務的發展特點,對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東北老工業地區、海峽西岸經濟區、沿海等區域電信業發展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研究。


    來源:中關村在線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