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量貶值通信業謀劃“頂層設計”


    作者:張九陸    時間:2012-02-14





    2011年,通信業終于跑贏了GDP,卻仍然落后于用戶更高的期望值。2月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發布2011年通信業運行數據。數據顯示,截至12月底,全年全國電信業主營業務收入9880億元,同比增長10%;與此同時,電信業務綜合資費同比下降4.8%。盡管在資費下降的同時實現快速發展已屬不易,但外界評論認為,在寬帶發展、號碼攜帶推進等方面,通信企業仍需更努力。

    從2011邁進2012,有關部門對通信業發展的指導原則也發生了變化,從“引領發展、融合創新”轉向“穩中求進、融合發展”,工作基調變得更加務實,這也許意味著一直以來以用戶數量快速增長為主要原動力的傳統通信業發展模式,正在迎來“拐點”。

    移動互聯網已成產業支柱

    2011年,我國GDP的增長率為9.2%,通信業重新“跑贏GDP”,這得益于3G的“井噴”。

    對比近幾年來的通信收入發展數字,我們會發現,電信行業收入增長走出了一條“V”型曲線,2006年到2011年,全國電信業務收入同比增幅分別為11.6%、11.2%、7%、3.9%、6.6%、10%。其中的拐點恰好是2009年3G牌照發放之時。

    而在這一發展進程中,由于3G剛剛起步,業績主要靠用戶數增長推動。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1年截至12月底,三大運營商3G用戶當年凈增8137萬戶,而全年移動用戶凈增總數是1.27億戶,3G新增用戶已經占全部新增用戶的三分之二。

    目前,全國移動電話用戶達9.86億戶,其中3G用戶1.28億戶,滲透率接近13%。朱宏任介紹,我國手機網民規模已達3.6億人,在互聯網網民總數5.13億中的比例超過三分之二。

    兩個“三分之二”證實了移動互聯網的蓬勃動力,對于今日中國通信業,移動互聯網已是不折不扣的“支柱性產業”。

    “存量資本”貶值

    如果說移動互聯網給當前通信業帶來了增量,那么,資費下降則使通信業的“存量”資本一再貶值。在3G高歌猛進的背后,仔細分析數字可以看出,其實通信業整體的發展態勢并不樂觀。

    據朱宏任介紹,全國電話用戶數達到12.7億戶,普及率接近100%,其中移動電話用戶達到9.86億戶,普及率接近80%,向上空間實際上已經不大。

    在硬幣的另一面,2011年,全國電信業務綜合資費同比下降4.8%,這已經是連續第七年下降。特別是2011年第四季度與前三個季度相比,3G業務收入增速與3G用戶增加曲線并不相符,甚至略有下降,表明未來增加的3G用戶將向低端延伸,用戶數的增長將無法抵消資費下降帶來的負面影響,通信業也許無法再得到更大的“人口紅利”。

    據《通信產業報》網記者了解,推動通信綜合資費的不斷下降是一項既定政策,比如在工信部制定的2011年通信發展的總體原則中,除了“引領發展、融合創新”之外,還特別強調了“普惠民生、綠色安全”。

    實際上,自2005年起,推動資費下降就已成為行業監管的主旋律之一,監管部門陸續推出了移動電話帶號轉套餐政策、國內漫游通話費上限管制等措施,逐步引導企業實行單向收費,限制雙向收費,降低了移動資費。“十一五”期間,我國電信資費總體下降41.93%。

    整體通信資費水平的下降,也是從另一個角度逼迫運營企業必須從互聯網等新興領域中尋找新的收入增長點。

    朱宏任認為:“通信業大變革、大融合趨勢明顯,基礎電信企業和增值服務企業都面臨加快轉型發展的需要。”他強調,2012年,要積極推動通信業轉型發展。適應信息通信技術加速向寬帶化、移動化、融合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加強行業指導和市場監管,增強通信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推動實施“寬帶中國”戰略,組織實施寬帶上網提速工程,大力推進三網融合,引導新技術新業務新業態發展,加強和改進互聯網行業管理,保障網絡信息安全。

    突破口:寬帶

    在2012年的新戰略中,寬帶發展無疑是其中的焦點。

    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副司長陳家春介紹,工業和信息化部為了切實改善廣大用戶關心和反映的寬帶不寬和上網慢的問題,今年將以建光網、提速度、廣普及、促應用、降資費、惠民生為目標,重點實施寬帶上網提速工程。擬通過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和創造更好的政策環境,發揮部省的聯動優勢和市場機制,強化信息發布和公眾參與,促進政策協同和產業鏈合作,并具體組織開展城市光纖到樓入戶、農村寬帶入鄉進村、寬帶應用創新示范、公益機構接入普及、寬帶使用感知提升等計劃,推動中國寬帶基礎水平和應用水平提升,提高居民使用寬帶的性價比。

    另據記者了解,運營商也紛紛把寬帶發展看作3G之外企業發展的另一個“車輪”。比如北京聯通就已于去年下半年正式啟動寬帶免費提速工程,將分三批對全市所有小區的寬帶家庭用戶實施免費賬號升速,光纖入戶小區最高可提速至20M。據悉,今年初北京聯通已在回龍觀、展覽路等區域完成了寬帶免費提速試點。其余用戶也可以在聯通官方網站上自助下載“沃寬”客戶端,每月享受72個小時雙倍帶寬。

    攜號轉網難題

    在當前這個“穩中求進”的通信發展局面中,通信監管的實施也需要更多的智慧。如果說監管部門和運營企業在推進寬帶發展方面已經找到了一個有效的結合點,那么在攜號轉網方面,難題仍舊沒有得到解決。

    陳家春介紹,自2010年11月底天津、海南號碼攜帶試驗啟動以來,截止今年1月31日,累計共158631個用戶提出了攜號轉網申請,其中58260個用戶實現了攜轉。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數據顯示,從2010年12月到2011年5月底,約4.9萬用戶在兩地試點的攜號轉網中成功辦理了該業務,其中天津43959人,海南4368人。也就是說,自2011年5月底以來的8個月時間里,僅新增攜號轉網用戶9933人,只是前半年的五分之一,而兩地的手機用戶總數超過千萬。

    對此,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認為,去年5月的數據也許有值得商榷之處。他告訴記者:“實施開始后申請人數減少正常,但沒有帶動起轉網需求來,問題究竟在哪里,值得深入研究。”

    而《通信產業報》網記者實地調查顯示,并非用戶對攜號轉網沒有熱情,而是因為兩地辦理攜號轉網手續遭遇重重關卡,太麻煩。中國移動總部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攜號轉網難以實現就是業務流程所致,在方案推出前中移動就提出過很多建設性意見建議,但一些意見未被采納實施。

    攜號轉網的困境恰恰是當前中國通信業發展難題的一個縮影:作為一個基礎性、先導性行業,通信企業的經營指標與社會的公眾福利之間應該如何平衡,改革方向將如何決定?考驗著“頂層設計”的智慧。

    陳家春表示,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抓緊制定工程實施方案,研究確定階段性的量化目標,“將重點解決試驗當中遇到的問題和情況,加快完善試驗的方案,建立相關的機制,加強對試驗的管理,為科學制定下一步號碼攜帶的政策做好準備”。


    來源:通信產業報 作者:張九陸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