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津縣圖書館“雙服務”:一個“窮縣”小館的大格局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12-28





      河南省延津縣是個并不富裕的豫北農業縣。近日,延津縣圖書館被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電總局評為第八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單位。


      這座小縣城里的一個圖書館,為何受到國家部委“點名表揚”?


      一個小書屋 讓書籍照亮鄉村


    20201228153106844.jpg

      在延津縣圖書館,每借出一本書,都需要認真登記,保管好這些圖書


      石河村是距離延津縣城25公里的一個偏遠的小村莊,冬天格外安靜。在石河村的西南處,一棟二層民房是全村最熱鬧的人家。走進二樓西側的房間,20多平方米的空間里擺放了兩個書柜一個書架,書架上面掛著一張手寫的牌子——“聽,書的聲音”。


      “大概是5年前,圖書館里有個高中生引起了我的注意,每到周末都會借一大包書帶走。他為了借出更多的書,辦理了五六個借書證。”提起這個小書屋,延津縣圖書館館長范偉一下回憶起5年前的那件事。


    20201228153200972.jpg

      “螢火”小書屋的墻角充溢著文化氛圍


      為解開這個疑惑,范偉在一個周末又等來了這位借書的學生。他叫許同杰,當時在縣城讀高二。在聊天中范偉得知,許同杰自己很喜歡讀書,同時他發現村里的很多孩子也喜愛看書,但是村子離縣里圖書館太遠,往返很不方便,許同杰就借著周末的時間多帶些書讓村里學生讀。


      了解這些情況之后,范偉跑到許同杰的家里,在村里人和許同杰家人的幫助下,于2015年8月在許同杰家里正式成立了石河村“螢火”小書屋。延津縣圖書館工作人員帶來了650多本書,包括中外文學名著、歷史人文等。


      “現在家里的書籍有800多冊了,母親在家沒事,每天管理著這些書。” 如今正在山東上大學的許同杰興奮地告訴記者,“我們家不遠就是一所小學,一到周末或者節假日,很多學生都會來到我家看書。延津縣圖書館會定期更換圖書,解決了村里孩子們看書難的狀況,我們村都非常感謝他們。”


    20201228153253754.jpg

    延津縣圖書館工作人員定期培訓,在“螢火”小書屋指導工作


      新農村呼喚新文化,作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陣地,小書屋成了滿足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自小書屋成立以來,延津縣圖書館已陸續更換圖書累計達4000冊次,舉辦各類讀書活動8場次。


      “除了石河村的小書屋以外,我們為了幫助基層的孩子們實現讀書的愿望,還在莘苑兒童留守家園建設分館,為留守兒童提供充足的閱讀書籍,溫暖孩子幼小的心靈。”范偉說,“延津縣圖書館全年365天不閉館,盡最大能力讓圖書館與全縣各個偏僻鄉村實現融合,讓閱讀遍地開花。”


      一封書信 架起親子連心橋


      2019年4月,延津縣圖書館聯合縣婦聯和教育部門開展了一場“給媽媽的一封信”活動,用書信架起親子溝通的連心橋,溫暖了廣大孩子和家長。這次活動也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讓他們進一步感知母愛,學會感恩、學會負責、感恩社會,使更多家長與孩子又重新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系。


    20201228153358431.jpg

      每到暑假,周圍村里都有很多學生都來“螢火”小書屋借閱圖書


      “現在寫信的人少了,剛開始覺得不會產生這么大效果,甚至不會有太多人參與。”范偉說,當初圖書館在縣婦聯、縣教育局的幫助下開展這個活動,是為了鍛煉孩子們的寫作能力,同時增進孩子與父母的感情。沒有想到,一下子就收到了600多封信,經過評審組專家的認真評審,共選出一、二、三等獎75篇,優秀作品61篇。


    20201228153518903.jpg

      延津縣圖書館定期在“螢火”小書屋開展各種閱讀活動,還給孩子發證書鼓勵


      這些信基本上都是孩子們寫給在外打工的父母,他們用真摯的情感和質樸的語言,寫出了對遠在異鄉的父母的惦念,內容很感人。范偉請來縣作協的專家,對孩子們的來信內容做講解輔導。為了讓這個活動更具有影響力,范偉提出嘗試采取舞臺表現方式,策劃組織一場誦讀會,配上背景音樂舞蹈,讓孩子們自己誦讀這些書信,將他們的故事搬上舞臺,以真實的演繹感化教育更多的家長和孩子。


      活動當天,800名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誦讀會,場面十分溫馨感人。其中,有一個留守孩子父母離異,孩子與母親關系十分緊張。這場舞臺誦讀會,讓她們敞開心扉,表達了彼此的心聲,當女兒含淚與媽媽相擁的那一刻,所有的誤解都化解了,臺下的觀眾無不動容。還有一個學生,他的父母都是在延津縣工作的教師,爸爸來自欒川縣,媽媽來自林州市,孩子寫了一封信《我有三個家》,在當天的誦讀活動當中,他們一家三口幸福而深情的誦讀感動了很多觀眾。


    20201228153632304.jpg

     “螢火”小書屋于2015年揭牌,許同杰激動萬分,感謝延津縣圖書館為孩子們辦好事


      類似“給媽媽的一封信”這樣創新方式開展的活動,延津縣圖書館每年都要舉辦數百場次,年參加活動的讀者超4萬人次。


      在不久前河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組織的“少兒閱讀年”的評選活動中,“給媽媽的一封信”受到普遍好評。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巡視員康潔評價說,延津縣策劃的這場活動十分用心,圖書館不僅是優秀圖書資源的傳播者,更是優質的閱讀服務提供者,在社會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個團隊 讓閱讀成為生活方式


      延津縣圖書館館員是由清一色的女同志組成的“巾幗團隊”,在閱讀服務推廣中,她們勇于創新,敢為人先。是她們讓延津縣圖書館成為河南省內第一家推出休閑閱讀理念的縣級圖書館,率先開通數字圖書館業務、采用自助借還設備的公共圖書館,最早打造3D書屋、建設3D立體書項目的公共圖書館。她們關注弱勢群體,以人文關懷為理念設計老年閱覽室、盲人書架,保障社會弱勢群體獲得平等閱讀服務的權利,實現了圖書資源的共建共享。


    20201228153823261.jpg

     許同杰家門口掛起了“螢火”小書屋的大銅牌


      延津縣圖書館的休閑閱覽室早在10年前就啟用了完善的配套服務設施,內設100多個沙發休閑座席,室內光線柔和,音樂舒緩優美,室溫冬暖夏涼,環境溫馨舒適,為讀者提供工作之余完全放松身心休閑閱讀、舒緩壓力的休閑場所,這是為充分體現圖書館的人文理念而用心設計的。


      在閱讀推廣中,她們倡導的人文休閑閱讀理念,拓寬了延津圖書館的服務功能,受到了社會大眾的一致認可。


      為了展示地方文化特色、推出本地作家作品,在休閑閱覽室內設立廉政圖書專架和延津籍作家劉震云作品專架,增強了讀者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廣大讀者的閱讀熱情,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20201228153927291.jpg

      “螢火”小書屋鐵皮書柜里面滿滿的圖書,一下子吸引了村里孩子們


      不僅輻射偏遠的農村,延津縣圖書館也致力于讓全縣單位職工共享圖書借閱的便利,目前已在全縣先后建立了25個圖書館服務點,為廣大干部職工和群眾、駐地官兵就近閱讀提供了便利。


      延津縣圖書館全年無休,沒有閉館日。圖書館還聯合全縣各民間讀書組織,成立閱讀聯盟,“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文化時尚和生命價值坐標,正通過塑造一個人的精神氣質,進而塑造一座縣城的新的文化生活。




    —記者手記—


      在對延津圖書館“雙服務”典型事跡的采訪過程中,記者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圖書館工作水平高低與當地經濟水平沒有太大關系,關鍵在于圖書館人要主動擔當、敢于作為,樹立“大圖書館格局”。


      延津縣是個人口只有51萬人的豫北農業縣,一沒工業、二沒旅游資源,可謂是個“窮縣”。但是,這個縣把有限的資金用于支持圖書館事業的發展。10年前,這里就建起了別具特色的圖書場館,還較早地配備了數字服務設備。縣委、縣政府支持延津縣圖書館,則是看重這支“巾幗團隊”敢想敢干、不斷創新,真正踏踏實實為城鄉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為全縣公共文化建設添彩。


      當前,一些實體書店無論服務、環境還是規模都直逼公共圖書館。至今,有些圖書館人依然抱有“等靠要”思想,抱怨不受財政重視,形成不思進取的惰性作風,殊不知一旦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效益和群眾知曉度、滿意率能夠被取代,公共圖書館很可能被群眾“邊緣化”,圖書館人應該有危機感。延津縣圖書館“有為有位”的典型,值得公共圖書館人認真思考。(陳關超)


      轉自:文旅中國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